王雪洁|满怀初心,潜心学研——《教师教育科研实操》培训有感
2022/7/21 9:46:02 阅读:270 发布者:
炎炎夏日,骄阳似火。难以抵挡我们为期五天科研学习的热情。这五天我们围绕着《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实操》的专题学习,由浙江省教科研名师网络工作室主持人、温州大学教育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作仁教授和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陈素平副院长来分享与指导。
下面这张是我们五天的干货单。
通过培训学习,我愈加觉得自己知识浅薄,常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紧迫感、压迫感,对于“科研”这词更是望尘莫及。希望能够通过总结自己这几天的所学、所思、所悟,而有所获。
一
及时复盘与积累
第一天的培训,聆听了张教授的成长史,他这几十年如一日的热爱、研究科研,以及他的累累硕果,真是我学习的标杆人物。
回顾从教的这17年头,我从教书小白到市级的学科骨干教师,这其中的成长和改变是有很多的故事,可我就是没有及时进行复盘与记录这个习惯。
关于教育叙事也是一样,我实习的学校也是这十几年工作的单位,每学期都要教十几个班级的音乐课。每一届的学生都是其自己的独特性,课内课外也有不少典型案例,都需要我及时的记录和整理。学生们对于音乐很喜欢,也很期待上音乐课。也许是他们认为音乐课上可以放松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当时个别班主任也是和我这么说的:“音乐课嘛,这么认真干嘛呀,给学生听听歌、唱唱歌,讲讲话,放松下就行了呗!”当时,我直接被听懵了。从那以后,我就更加认真备课、上课,让我的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更多的知识。
二
勤学习与反思
这几天张教授先让我们关注课题研究全过程:选题—开题—研题—结题(4阶),以及课题研究八要点:问题真、内容明、方法对、思路清、过程实、资料全、分析深、成果精。基于工作构架与科研视角的系统项目策划,要从宏观看发展规划、从中观看项目策划、从微观看工作计划、从综观看总结交流。
张教授给我们分享了温州大学服务基础教育项目指南指向“未来教育”标杆培育计划,他强调的观点是典型问题创意解决,学员们要学会研究和思考。
张教授再分享了课题研究方案格式以及撰写要求、课题研究方案与论证、教育叙事研究与课题研究等知识,张教授针对每个步骤和要求例举很多课例,分别有《智能平台赋能个性化教育的路径探索》、《1+1课堂:基于“整合·拓展”的学科教学变革》、《学友助读: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等,在张教授深入浅出典型方案中,对自己的课题所存在问题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法。其中,张教授例举的几个课题中最吸引我的是《智能平台赋能个性化教育的路径探索》。
张老师在这个课题中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热点+难点=好课题”、“做研究就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仰望星空,再脚踏实地”、“真实研究,幸福成长”、“典型问题,创意解决”、“做课题,先做好课堂”。
三
真落地与行动
回归教育原点,做真实的研究离不开教学和研究。
1.立足课堂,以“学”为中心。
张教授认为教师成长最快的途径就是要立足课堂,做真实有品质的研究,内求定力,外联共生。时刻关注课堂“四要素”(以学为中心的课堂,包括目标、教师、工具、同伴)。形成技术融合与场景重构,引导学生逐步从“低阶思维”的浅层学习上升到“高阶思维”的深度学习。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智慧”,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设计典型、有梯度的学习任务,充分体现教师的作用。教师如何进行差异化的教学呢?教师的导学能力是关键,张教授分享的教师专业教学的创新“六导”能力(学习目标的引导、学习策略的指导、学习兴趣的诱导、学习过程的引导、学习困惑的辅导以及学习团队的领导)能帮助教师快速成长,真正落实备、教、学、评达到一致性。
2.巧用“三单”,促进教师的教。
第一次接触“三单”是2020年汪喜梅名师工作室的一次活动,张教授通过两个课例《我是草原小牧民》和《狮王进行曲》,比较传统音乐课和使用“三单”的音乐课,有什么不同?当时听完后就觉得这个三单实在太好了,很受用。想着怎么将这三单运用到我的音乐学科中来呢?首先要深入研究三单。再者是坚持使用三单。最后能用心推荐三单。
诊学单、导学单和拓学单,这三单中我最想从诊学单开始,下学期是教初三,想着在第一学期先实行诊学单。这个假期先将唱歌课和欣赏课理一下,有针对性的进行诊学,做好调查表。第二学期在实行诊学单的同时把重心转移到导学单上来。那么,明年带初一的时候,就可以将诊学、导学和拓学这三单很好的实施起来。
3.善于积累,“做”好论文。
张教授在最后一天的下午给我们做了《教育教学论文撰写与答辩》的讲座,他告诉我们怎样“做”论文的三个观点:1.好论文是“实践”,不只是“写”的;2.好论文是“自己”的,而不是“别人”的;3.好论文是“智慧”的,不只是纯“理论”的。论文要体现出真实性、典型性和创新性。
五天的培训在眨眼间就结束了,令我特别感动的是给我们讲座分享的张作仁教授和陈素平院长,他们是那么无私、那么亲切,他们将自己的经验、知识毫无保留的教给我们。在他们的身上,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科研不仅是一种思维、力量和气质,它更是一种生活。会生活才能做好科研。我希望自己能通过这次培训后不断反思、及时复盘与记录,努力让自己能一点点成长、成长一点点!
学员简介
王雪洁,永嘉县桥头镇中学一级教师,温州市第六届中小学学科骨干教师、永嘉县第三届教坛新秀、永嘉县教育系统优秀工会积极分子和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辅导学生参加市级及县级中小学生艺术节比赛一二三等奖。曾多次获温州市音乐学科“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评比一等奖;温州市初中艺术备课组艺术基础知识终结性测试命题评比二等奖;永嘉县教师基本功比赛、教学设计、论文、案例都获一等奖,并多次在县级开设公开课和讲座分享。
转自:科研力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