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难以抵挡科研的热情。7月10日上午,张作仁教授继续带来精彩讲座《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与论证》。
首先,张作仁教授让学员们说说自己在做课题研究方案和设计上存在困惑。张教授针对学员朱萍的课题《基于“以学为中心,问题为导向,三单模式为抓手”的初中社会课堂教学研究》的困惑提出两个核心问题:“您最想解决的问题是什么?解决问题的切入口在哪?”
立足最想解决的问题,张教授切入讲座主题,关注课题研究全过程:选题—开题—研题—结题(4阶),以及课题研究八要点:问题真、内容明、方法对、思路清、过程实、资料全、分析深、成果精。基于工作构架与科研视角的系统项目策划,要从宏观看发展规划、从中观看项目策划、从微观看工作计划、从综观看总结交流。张教授分享了温州大学服务基础教育项目指南指向“未来教育”标杆培育计划,他强调的观点是典型问题创意解决,学员们要学会研究和思考。
接着,张教授分享了课题研究方案格式以及撰写要求,张教授针对每个步骤和要求例举很多课例,分别有《智能平台赋能个性化教育的路径探索》、《1+1课堂:基于“整合·拓展”的学科教学变革》、《学友助读:小学低段学生课外阅读的实践研究》等,学员们在张教授深入浅出典型方案中,对自己的课题所存在问题也有了清晰的解决方法。
其后,张教授阐述开题报告与立项研究方案的区别。他指出了研究方案呈现的要素:有必要、有价值、有设想、有条件、有能力、有基础。他寄望学员做真实研究,才能享幸福成长!
陈彬和(乐清市中心幼儿园)
听了张教授的讲座,最深的印象,不要纠结做不到的事情,好好想想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规划好年计划,月计划,日计划,用心做好每一天,成为最好的自己,这样用心的人必定会有所成就,从最小的事情开始做,想好了再做,有实际行动,做好了再反思!谢谢张教授的接地气的讲座!
沈凡凡(乐清市中心幼儿园)
听了张教授的讲座,深深地感受到张教授科研经验之丰富。教授用朴实的语言结合课题实例清楚地向大家讲解课题设计的步骤与论证方法,为我们做课题研究提供了思考支架。课题从教学中转化而来,又能明确课堂目标,相辅相成。
孔丽丽(乐清市柳市镇第五小学)
从没做过课题,科研一词听起来与我来说过于高大上。“科研不是做课题写论文,科研是基于现状的反思与改变。”张教授这句话点醒了我,要在平常的教学教育过程发现问题,多多反思。
吴俐俐(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
课上张教授谈到选题的时候要有创意载体,研究方案要做到典型问题创意解决。课题研究过程就像是把一纸蓝图建设成大厦的过程,研究方案就像是施工设计图纸,图纸错了大厦肯定建不成,课题亦然。所以做课题的时候要想清楚了做,做扎实了说,说清楚了写。可是事实上很多老师在申报的时候上交的立项方案是很潦草的,内容千篇一律,敷衍了事。区域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培训与指导,今天张教授结合范例非常细致地讲解了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撰写,我很受益,感恩张教授!
许艳艳(平阳县昆阳镇第五小学)
今天又是干货满满的一天!早上张教授结合几个典型方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课题研究方案的正确格式与设计策略,为我们未来撰写课题方案更加明晰方向。同时张教授那风趣幽默的语言也让我感受到原来做科研也可以是件快乐的事,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收获到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成果,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更有规划、严谨的人。这大概就是“真实研究,幸福成长”吧!
卢孟涵(平阳县水头镇第三小学)
在听这个讲座之前,我刚刚结束了一个为期2年的规划课题结题报告的撰写,我的基本模式是先看获奖课题结题报告的样本,“”依葫芦画瓢“”尽力去模仿。而下午的讲座让我真正窥见了做课题的基本路径,洞悉了一些内在的规律和要点,让我有一种重新梳理的冲动。
金莉(平阳县青街畲族乡中心小学)
“想明白了做,做扎实了说,说清楚了写”。针对早上的5分钟分享,张教授的简短总结让我反思许久。 科研思维与科研写作是一脉相承的,用科研思维来规划全局让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清晰化。张教授结合具体实例,深入浅出地为我们阐述课题研究方案和开题报告的撰写方法并进行细致指导,这些“拿得走、用得上”的范式,让我的"刻意学习"有了更好的模板。模仿只是外壳,我需要有更内核的思维方式来提升,多幸运加入“教育科研实操”研修班,继续好好学习,慢慢消化。
钟玲燕(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幼儿园)
张教授的讲座简单趣味,听了讲座之后,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课题,在课题的方案设计之初就需要自我论证,课题方案可不可行除了自我论证还需要小组论证、团队论证、专家论证,而不是盲目的开题和结题。且课题研究要清晰可操作,问题真实有效,贴合实际,从幼儿的学习和活动作为切入口。
周丽丹(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幼儿园)
在课题研究方案设计与论证中,让我明白了课题研究的问题源于真实发生的而非自己想象的,在研究确定主题时,要将问题指出,而非把教学活动中的某一种方式作为课题的题目;另外在张教授简洁形象地讲解中知道了理论不能作为抓手,抓得到的才能叫抓手。
毛彩梅(文成县职业高级中学)
怀揣着自己的省级立项师训课题,听着张教授的观点分享和优秀案例分析,再次思考自己的课题研究方案设计,聚焦核心问题解决的操作性要素,逐渐清晰各要素间的逻辑关系以及课题研究实施推进路径。听着张教授的现场解答,我不禁生发出许多英语学科教学的研究视角,感觉自己的科研思维开始进阶了。
朱萍(永嘉县上塘城西中学)
今早上听张老师讲如何做课题,开题报告、课题方案,还专门为我而讲解一般,将我的课题进行了分析,分析了我的课题如何明晰课题主题、如何开展研究。说实话,我参加此活动的目的就是为接下来的写课题的解惑而来的。这解惑针对性也太强了。由于欠思考欠名师指导,对课题研究真是又爱又恨,爱的是我一直有教研的兴趣的,恨的是始终没领悟教科研的真谛。就象张老师讲得那样,教科研理应成为教师工作的重要部分。一旦找到教研的金钥匙或许会打开教研生活的一片天。听着张老师的细致讲解真是无的自容,愧对25年的教育生涯。鼓起做课题的勇气,也感谢张老师的耐心讲解,尽管还是有些茫然,但思考再思考的信心建立了起来。
金燕云(永嘉县机关幼儿园)
张老师说,一个老师可以不做论文可以不做课题,却不可以不做研究。做研究意味着老师要会主动思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意愿进行专业成长。只是我们多数人会像张老师说的,你有没有想明白,有没有一件事值得去做,愿意去做,坚持去做。我们通常跟着外界的风吹草动在忙碌,很少扪心自问,我想在哪个领域深耕,我认为什么值得研究,我愿意为什么付出我的时间和精力去做研究。
张老师强调一个老师最重要的是先把基本的事做好,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做好,不忘根本和初心,这也是容易在研究中被忽略的事情,在文字的编排中忘了做研究是为有效的教学而服务。回到原点,在想明白的基础上且行且思,不忘初心。
非常喜欢听张老师在培训的时候传授的人生道理,科研也是做人做事,蕴含人生智慧。
王雪洁(永嘉县桥头镇中学)
张老师例举的几个课题中最吸引我的是《智能平台赋能个性化教育的路径探索》。张老师在这个课题中的几句话让我印象深刻:“热点+难点=好课题”、“做研究就是把手头的事情做好”、“仰望星空,再脚踏实地”、“真实研究,幸福成长”、“典型问题,创意解决”、“做课题,先做好课堂”。接下来我要好好的先从课堂开始,让学生更好地体验在自己快乐的音乐课堂中来。希望未来的我也能在科研上好好走一走。
金妙虹(永嘉县瓯北中心幼儿园)
听张教授的讲座,每一场都让我收获满满。今天张老师讲授了开题论证和方案设计。以后我们也可以都没有好好经过可以论证都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开始写,选择的内容未必真是当下的典型问题,以后做课题,一定要写做好开题论证,才能选取最有价值的课题。
林筱彬(永嘉县瓯北中心幼儿园)
今天听了张教授的讲座感受到不仅要有教育理想和科研信念,还需要有扎实推进科研工作的技巧和能力。这就我们需要继续努力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在教科研的路上我们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郑艳(永嘉县瓯北中心幼儿园)
张教授课题方案设计中的经典案例,每个都那么精彩,感觉都可借鉴运用。套用:如果我做昨天受启发想到的教师梯队建设内容,那么也可以借鉴辩论单的模式,从教师研的问题出发,为何研?怎么研?研的如何等方面展开,设计方案。同时,从“智慧平台”课题案例中受到启发,现下本单位大力推进智慧校园建设,是否可从中找一个切入点深入探究…
刘蓓璐(永嘉县职业教育中心)
张老师说的一人忙,两头热的情况在我的课题研究过程中也真实的发生。课题立项后,我们心里都装着课题,有教学比赛、论文评比时会想着做一些、写一些与课题相关的内容。但是,很多时候这些积累是碎片的、缺乏创新的。反思过来,我觉得自己缺少了对课题的规划。没有把申报方案转化为可执行的计划,没有能让创意落地的计划。萌生创意,论证它,实践它,往前走,是我未来应该尝试去做的。
胡淑芳(温州大学附属南白象实验小学)
今天上午的学习懂得了项目研究要有宏观、中观、微观和综观上的策划,科研工作要与研究工作紧密相连、融为一体,要与当下的教学理念相吻合,要与学校的发展规划相统一,和项目的原先策划相一致,和自己的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相匹配。反思自己,策划方案是指定了,可是没有一步一步开展研究,整个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后要杜绝这种伪科研。
王伊琳(温州大学附属茶山实验中学)
今天上午培训的心得在于两个点:第一,抑郁的缘由在于“操心那些你解决不了的问题”;第二,成长在于“提问总结归纳再回顾,总结和归纳在于及时记录”。科研之路也是人生之道,要学会解决真实情境下能力范围内的问题。问题是根本,研究的起源,好的选题是成功的一半。但理论上学得再多,还得落实在行动上,才算真正学有所获。希望在培训后能学以致用。
毕雪宁(温大附属茶山第一实验幼儿园)
课题研究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由于课题研究注重了研究学生,又特别关注细节,这加深了自己对教学的感悟与体验,使自己的经验得以丰富,课堂教训得到修正,教学的理念也不断更新与优化。比如原来备课多是站在教师立场上去设计与策划,想方设法的让自己的课变得花枝招展,而现在是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把学生的需求作为载体,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努力让自己的课堂变得简洁有力,易于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原来听课注重课堂教学活动与教学表现,现在知道要将教学活动与教学情境及教学内容结合起来,即“怎么教”是服务于“教什么”的等等。
蔡晓静(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张教授对于一位老师设立的课题“初中社会课堂教学研究”进行分析,“社会课堂教学研究”是一个大环境,大环境不好研究,通过讨论,得出课题的题目是“基于辩论单的初中社会情境学习研究”。这样的题目就好操作了,利用一个情境问题,让孩子先解决形成自己的观点,然后让学生进行辩论,好多社会的科学问题都关系到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的一些关系,这些问题就是真实的生活情境。那么,三单就在辩论单里,还没教,让学生辩论一会儿就是诊学,边教边辩论就是导学,学完了,让学生再进行辩论,那就是拓学,这样就形成了辩论诊学单,辩论导学单,辩论拓学单。
柯丽莉(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现场分析指导如何选题,成长的不只是社会老师本人,也是我们这么多的学习同伴!一个个鲜活的实例解析让我们清晰地理解问题如何梳理。好一个""似懂非懂不太懂,就是创意""的创意解读幽默风趣又通俗易懂,大智慧也!
凌跃(温州市瓯海区潘桥第一小学)
今天又是干货满满的一天!早上张教授结合几个典型方案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授课题研究方案的正确格式与设计策略,为我们未来撰写课题方案更加明晰方向。同时张教授那风趣幽默的语言也让我感受到原来做科研也可以是件快乐的事,在这过程中我们不仅能收获到一个个属于自己的成果,自己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更有规划、严谨的人。这大概就是“真实研究,幸福成长”吧!
潘璐(温州市瓯海职业中专集团学校)
自己作课题从一开始没有立项到如今得奖,因为小有成绩才有兴趣继续了解教科研工作方法。前面有了张教授的点拨,课题层次都不一样了,张教授让我感到了作为科研人高超的技术水平。比如我虽然有课题研究实施计划,但市组织执行都是为了完成而完成,更加不会有浓厚的兴趣度。张老师给出的“连锁经营式”“分享沙龙式”颠覆了我对研究工作的印象,原来可以在轻松的氛围里进行研究思考。教科研的研究开展前提还是以积极的心态,真正想要研究为动机,才有催化的效果,让自己的教科研工作快乐起来。
项浩特(温州市绣山中学)
上午的课程张教授阐述了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思路,在课题研究时首先要明确切入点,知道要去解决什么问题,找到问题的切入点后要学会对问题进行分解研究,做好团队配合,查阅文献资料总结经验,要将想法付诸实际,虽然这些理论对于我来说还过于超前,但这些新的理论也使得我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理解和看法,
国杨(瑞安市万松实验小学)
上午的讲座中,张教授提到问题的解决需要找准切入口,于是我想,如果把“学习心得的撰写”比做一个“问题”,能否也找到一个“切入点”呢?想着想着,脑海中浮现出了今天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科研,想通透了就是人生。这句话传达给我一个信息,不论是做研究或是做课题,都应该要先想清楚、想明白,也不禁让我回忆起两年前自己做的堪称“事故”的那个教师小课题。如果再有一次机会,我该如何让研究真实发生?下面,我以两个问题的思考,梳理今天张教授的讲座给予我的感悟与体会。
一、我在做教师小课题时存在哪些问题?
1.研究内容层面
(1)没有做好正确归因,导致没有抓住最核心的问题,研究内容不清晰;
(2)研究的问题没有找到切入口与操作性载体,导致研究可操作性不强,最终缺少素材资料;
(3)研究的问题不够典型,且没有关注到他人已有的研究成果,研究价值与意义不大。
2.工作层面
(1)没有将研究细化成具体的研究任务;
(2)研究方法不明确,没有清晰可操作的研究安排。
二、我该如何规避这些问题再次出现?
1.从真实情境出发,发现问题,做好归因,聚焦共同关注,急需解决的典型性问题;
2.做好前期调查工作,高站位,关注未来方向,找准切入点和可操作性载体;
3.细化研究目标,分解研究任务,脚踏实地规划研究步骤,同时研究过程中要有资料意识;
4.结合研究内容,学习并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争取典型问题的创意解决。
人们说一切“事故”处理好了就是“故事”。未来我将借力这五天的学习,继续充实自己,厘清思路,做研究前想清楚想明白,让自己的教学研究能够真实发生。"
周利利(瑞安市湖岭镇中心小学)
张教授说,想明白了说,说清楚了做,科研人要有仰望星空的梦想与脚踏实地的态度。我总觉得“科研人”三个字离我很远,但张教授又提出教研就是我们最常态的研究。在大量的实例与作品中,我开始对课题有点了解了,也知道了我们需要去关注身边常见的教学问题,以学校的教科规划课题、教学研究课题中去探寻自己的课题。关注细节,严谨细致,不断去思考自己的立足点,在教学与研究中悟到道理,学到学术。
王宁惠(文成县南田镇中心幼儿园)
课题研究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在明确问题、确定目标、制订计划、实施计划、收集资料、分析问题、检验反省的基础上, 形成新的研究问题, 再开展研究, 如此形成循环链, 好的研究设计总是能清晰呈现要素之间相互的内在联系。如果发现联系不紧密的内容, 要坚决舍弃。重点关注核心概念与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与预期成果之间的关联度。总之, 课题研究设计就是课题研究的蓝图, 值得每一位研究者投入足够多的时间和精力。
夏燕燕(文成县百丈漈镇中心幼儿园)
研究是一场有准备的战,研究是一场有计划的行事。对于课题研究,需要先提出方案,再进行规划,在一步步规划中从大的主题计划再到项目计划,最后到活动计划。在一步步明晰的计划开展研究才是真实研究,才会有所收获。
转自:科研力量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