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看教学改革热点----燕山小学数学教研团队新课标培训侧记(七)
2022/7/18 8:40:03 阅读:434 发布者:
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看教学改革热点
为了深入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一步增强教师研读课标的能力,深化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切实把课标理念和基本要求落实到课堂教学中。2022年7月14日下午,济南市历下区燕山小学全体数学教师通过线上学习方式共同参加了第七场课标培训。
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与“会学”有关的教学方式要“热”起来、保持课程目标与教学运行的协调一致、思考教学热点问题的几个参照系这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
★ 一年级 ★
能够近距离的聆听孙教授的讲座,我们一年级组的数学老师们非常兴奋与积极,听了孙教授的讲座收获很多,从课程目标到课程内容,再到课程实施,到课程评价,哪些是不变的,哪些是变的。变肯定是变,唯一不变的东西就是变化,那肯定是会不断的与时俱进,会是在不断的变化,但是这个过程当中,一定是符合教育规律的,符合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这就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老师们会将所学运用到今后的教学中去。
★ 二年级 ★
本期培训,中央民族大学孙晓天教授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与“会学”有关的教学方式要“热”起来、保持课程目标与教学运行的协调一致、思考教学热点问题的几个参照系这四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教学改革的热点问题。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目标体系是一个三层结构的目标体系。“三会”是这个目标体系的顶层目标或终极目标,即核心素养是数学课程中知识、技能等所有具体目标的目标。为达成“三会”,设置了通往“三会”或为“三会”提供支撑的中间目标或过渡性目标,称为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对小学而言,这个中间目标主要表现为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数感、量感、符号意识、推理意识、数据分析意识和模型意识等,一共有11个具体表现。听起来规模有点大,其实除“量感”之外基本是大家熟悉的内容。第三层目标是达成核心素养主要表现的支撑目标或过渡性目标,也就是大家熟悉的“四基、四能”目标。其中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支撑起了指向“核心素养的主要表现”的教学通道,进而达成培育核心素养的目的。由“四能”明示培育核心素养的基本教学实施路径,实现了数学课程目标体系与数学教学实践体系之间完全的协调一致。
★ 三年级 ★
三年级全体数学老师认真参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系列解读与培训活动第七期。本次培训小学组由中央民族大学的孙晓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从课程目的“变”与”不变"看教学改革热点》。跟随孙晓天教授的引领,老师们从课程目标的“不变”与“变”;与“会学”有关的教学方式要热”起来;保持课程目标与教学运行的协调一致; 思考教学热点问题的几个参照系四个方面,认真学习了新课标下的评价观和命题改革理念。通过学习,老师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时代发展了,今天公民在个人生活(包括财务)和职业等方面所需要的数学与20年前已经完全不同,时代变了,教学不变肯定是不行的。核心素养是所有具体目标的目标, 为所有学生提供未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生存与发展的持久能力而不仅仅是在考试结束之后会被迅速遗忘的技能。新课标新理念,对我们每位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只有起点,没有终点。三年级全体数学教师将沿着新课标指明的方向和路径前行,将数学学科独特育人价值落地于学科实践中,让课堂教学更加充满活力!践行新课标理念,还原数学本色。
★四年级 ★
通过学习,我对新课标的课程目标有了深层次的认知和理解,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体现了新课标从学生出发,将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从而“爱学”“会学”“学好”。这也是新课标给每个一线教师提出来的要求,我们会认真学习,实践于下面的教学工作中。
★五年级 ★
在今天的讲座中,孙讲授从课程目标的“不变”与“变”中分析出,“会学”应该是教学改革的热点,并为大家指出与“会学”有关的教学方式要“热”起来。同时,孙教授还强调了保持课程目标与教学运行的协调一致。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时,也要注意孙教授所提到的教学热点的几个问题。
★六年级 ★
今日我们六数教研组共同学习了孙晓天专家的新课标解读之《从课程目标的变与不变看教学改革热点》报告,受益匪浅。让我们更加充分的认识到新课标哪些变了哪些不变,并且带领我们深刻理解其中变与不变的关系。主要变化一是完善了培养目标,二是优化了课程设置,三是细化了实施要求。课程标准围绕五个方面有了新突破:强化了课程育人导向,优化了课程内容结构,研制了学业质量标准,增强了指导性,加强了学段衔接。而最显著的特征在于核心素养和育人导向,落实核心素养的路径有综合育人和实践育人。特别是在后面专家总结布恩说到在实施过程中,要做好大单元教学的应用,也要做好学科内与学科间的整合,加强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充分发挥实践的育人功能,从“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新课标的学习,对于我们理解和把握教材及教学理念,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意义重大。特别是现在“双减”下可以结合暑假作业设计、真实的项目化学习实践案例,来一步步落实素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结构化、学科实践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的新变化新要求。我们将继续研读新课标,研究新形势下的教学策略,为实现新课标下的教育教学目标共同努力。
通过这次解读活动,老师们对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层的理解,明确了数学教学的具体方向,能更有效的指导自己进行精准备课,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转自:历下区小学教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