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455期】(知识梳理)《大道之行也》习题

2022/7/6 15:24:23  阅读:322 发布者:

一、课文结构

全文分为三层:

第一层:概述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

第二层:详述“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三个特征:1.人人都能受到全社会的关爱;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

第三层:描绘“大同”社会的景象,总结全文。

二、主旨

《大道之行也》通过对理想中的社会特征的描述,阐明了儒家理想中“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达了作者对这个理想社会的向往,也反映了我国古代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问题整理

1.“大道”“大同”各指什么?对此我们应该怎样理解和认识?

“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其治理的效果是国泰民安的理想状态。“大同”是指儒家的理想社会。

“大道”“大同”都是当时人们的理想境界,两个词带有明显的理想色彩,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2.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什么?(原句回答)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3.“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是什么?

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4.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包括哪些方面?

儒家的大同社会理想核心是“天下为公”,内容有:

1)选贤任能,诚信和睦,普遍仁爱;

2)全体社会成员各有所养、各有所用、各尽其职,行为皆出于公心;

3)杜绝奸诈之心、害人之事,人们道德水平普遍提高,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5.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征?

1)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说每个人都能推己及人,把奉养父母、抚育儿女的心意扩大到其他人身上;使全社会亲如一家人。“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意思是对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要做出合理的安排。“矜、寡、孤、独、废疾者”这五种人要实行生活保障,更充分的体现全社会的关爱。

2)人人都能安居乐业。“有分”就是有稳定的职业,能安心工作;“有归”就是男女婚配及时,有和乐的家庭。(前两个方面是从物质生活说的。)

3)货尽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是说人们珍惜劳动产品,但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不会将它据为己有;“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说人们在共同劳动中以不出力或少出力为耻,都能尽心竭力去工作,却没有“多得”的念头。(第三方面主要就人们的思想观念说的。)

6.怎样实施“大道”,实现“大同”(“大同”社会的根本特征)?请找出相关语句,并作讲解。

第一问:“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第二问:(1)“天下为公”是说政权是属于社会的全体成员,不属于任何个人;

2)“选贤与能”是说社会的管理者应由社会成员选举产生。选举的标准是“贤”和“能”,“贤”指品德高尚,“能”指才干出众,即“德才兼备”;

3)“讲信修睦”说的是社会成员间应当建立良好的关系,要讲求诚信以消除欺诈,崇尚和睦以止息争斗,使社会保持和平安定。

7.分析文中对偶句的作用。

(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对偶精严,音韵平仄相对,简洁凝练。

(2)“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句式相同,表意相对,顺承自然。

(3)“男有分,女有归”,对举男女应该得到的“待遇”,简明有力。

这些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了说理的效果,突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8.联系第二层的内容,说说第二层的语言特点及作用。

第二层语言特点: 多用对偶句和排比句。

例如:对偶句:“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这些句式在文中普遍应用,使文章结构整齐,语势增强,突出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9.出自本文的成语:

天下为公、老有所终、矜寡孤独、物尽其用

转自:薛小丽初中语文工作室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