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播撒学习的“种子”,拓宽思维的“深度”

2022/7/6 10:57:18  阅读:274 发布者:

大家好,我是来自燕山学校的张立君,今天由我为大家分享《种子课--一个数学特级教师的思与行》。翻开俞正强校长(以下简称俞校)的《种子课》这本书,映入眼前的是:

“谨以此书献给所有以上课为乐,并愿将每一节课作为礼物呈现给孩子的老师们!”

观摩过俞校公开课的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一个深刻的印象:课堂中没有深奥的大道理,也没有华丽的词语,只有儿童通俗易懂的语言。他的课堂没有花哨的课件,用一支粉笔,撑起一堂堂精彩的课。一步一个脚印、循循善诱,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挖掘学生的日常生活资源,从生活中来,引入数学的世界、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和学习。

《种子课》内容包含了:如何去研究、如何思考和实践,如何进行课堂教学,如何去关注、引导与唤醒学生生命活力等。

书分为上编和下编两大模块。

上编是以“种子课、生长的课堂”为主题,从课的角度进行阐释。

①什么是种子课?

②如何上好种子课?

下编是从“人”的角度进行分析。

①感悟学生的发展。

②反思教师成长。

整本书读下来,内容丰富,实践性极强,既能让老师懂得如何在课堂上实践,同时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建议。

01

什么是种子课?

俞校从教数学近三十多年,一直在思考两个问题:

1、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2、如何有效地破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困难?

他认为如果学生喜欢数学,那学习困难只是暂时的,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定能克服困难,突破困难。

如果学生不喜欢数学,则学习困难是持久的,积重难返的。

这两个问题看似是独立的,但渐渐深入研究之后,就会发现它们基本上是属于同一个问题。围绕着这个问题,俞校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

为了说明什么是“种子课”?在书中,俞校是采用《用字母表示数》和《厘米的认识》两个课例探讨和学习,种子课的学习打通了,后面的生长自然就水到渠成。种子课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更能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也能破解学生学习的困难。

02

怎样上好一堂种子课?

上好种子课的前提是能够上好每一节数学课。在上好每一节课的基础上,老师要从学生发展的角度,进一步思考,把握课的先后与轻重。要根据知识脉络和学生发展规律。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预设课堂的核心问题进行生成,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的过程。

俞校认为在小学数学中,计量单位一共有八类:

在这八类中,长度单位是小学生接触最早的,也是最基本的,因此长度单位的学习在小学数学中应该具有种子特质。第一节课《厘米的认识》无疑是最重要的种子课。

为了让种子课能够顺利开展,俞校对教材中有关长度单位的内容进行梳理、分析如下:

《厘米的认识》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是至关重要的一节课!

我们通过一个片段来看看:标准是什么?

师:我们都知道了厘米,而且尺子是能找到厘米的地方,老师想问一下,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你同桌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

生:不一样长

师:为什么?

生:我们尺子这么长(6厘米),他的尺子那么长(11厘米),所以1厘米不一样长。

师:好,我们验证一下好吗?(学生把两把尺子叠起来观察)

生:一样长、尺子可以不一样长,但1厘米一样长。

俞校继续提问:“你尺子上的1厘米和老师尺子上的1厘米一样长吗?”“咱们金华的1厘米和北京的1厘米一样长吗?

结果让我吃了一惊,很多学生都认为是不一样长的。“这是什么原因呢?”“俞校怎么会想到问这个问题的?”“我怎么就没想到呢?

这个片段意在使学生体会两个层面的内容。

第一,单位是一种规定。不论是什么尺子,不论在哪里,单位都是一样的,并以此感悟“标准”的意义。

第二,单位与整体的关系和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是不同的。在学生经验中,部分总是随着整体而长大的。比如树变大了,那根、枝也变大了;人变大了,那脸、鼻子、嘴巴也变大了。可是,在单位与整体中,单位越多,整体越大;整体越大,但是单位是不变的。这是标准的第二种意义,也是经验改造中的一个主要改造内容。

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虽然计量单位有八种类型,但它们的“种子课”是十分重要的。种子课是一节可供迁移、可供生长的关键课,需要深耕细作,需要挖掘出其中最重要的内容,让学生掌握关键能力。我们不要怕花时间,因为只有“种子课”的深刻,才会有后续课的简约。

学生在学习“厘米”种子课时,掌握了方法、提高了认知,当生长课“分米”“米”“毫米”来临时,学生的学习,便会自然生长、也会喜欢数学,不畏惧数学的学习。

03

课例分享:《用字母表示数》

在《用字母表示数》一课中,俞校仔细分析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意义和教学重点、提出了“用字母表示”和“用字母表示数”之间的不同,为学生学习方程种下了“种子”,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01

用《字母表示数》的数学意义是什么?

例如:5是一个数,5又是一个数字,5既是一个数,又是一个数字,那么数字和数有什么不同呢?

俞校提到: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从“用数字表示数”到“用字母表示数”的发展过程,它的核心在于在认识链的节点上,“数”发生了变化,不确定的,无法表示唯一的数字,于是选择用字母表示。

02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重点在哪里?

在谈到本课教学重点时,俞校用往袋子里装粉笔的例子。

先是当着学生的面往袋子里放1支粉笔,问学生有袋子里的粉笔用数字几表示。又往袋子里装了3支粉笔,问学生有袋子里的粉笔用数字几表示。然后藏在下面后问学生有袋子里的粉笔用数字几表示,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从看到装了几支粉笔,到看不到装了几支粉笔。鼓励学生进行猜测。再让学生讨论:为什么突然之间大家有了很多种答案?大家的答案中为什么没有0100等数字?

在这个过程中,是要让学生经历活动过程中体会到:当数的个数不确定时,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这样的课堂、简单的一个小情景,让学生亲历了观察、思考、猜想、讨论后,才引出用字母代替数。如果想要学生的体会深刻,讨论是让学生深刻体会的有效方法。

03

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难点在哪里?

重点和难点有什么不同?

重点一定是课时的认识之本,它有时候是课时的难点。本课时中,重点是“数”的变化,难点是体会“字母式”与“字母”在表示“数”上的优、缺点,因为学生对“关系”的理解是比较困难的。

因此,俞校同样用红黄两包内装粉笔数分别用字母ab表示

引导学生思考:无法用确定的数来表示的时候,就用字母来表示。

再提出:如果“黄色包内粉笔比红包内粉笔多2支”,应该如何表示?进而引导学生思考:ba+2,谁更合适?让学生真正、深刻感受到用字母不但可以表示大小,还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数量关系。

讨论:ba+2,谁更合适?

为什么材料一的黄包一定用b表示?

为什么材料二的黄包可以用a+2来表示?

结论:虽然ba+2都能表示大小,但a+2把两个包之间的关系表示出来了。

04

“字母表示”与“字母表示数”之间的区别?

生活中,有很多用字母表示的地方,其中有一部分用字母表示只是为了方便,比如车牌中的字母。如:浙A·1234,这里的A是用字母表示数吗?显然不是,这里的A特指省会城市,杭州。是为了识别的方便,是一种代指。

而有一部分用字母表示的是不确定数的范围。

用“字母表示”是一种方便,其落脚点在“表示”。在数学中,“用字母表示数”是一种对特定数状况的描述,其落脚点在“数”。

这节课中,对教材的研究、对课堂的思考、对学生的尊重、体现的如此明朗清晰,研究教材的内涵本质,思考课堂的设计素材,尊重学生的认知需要,这样的课堂是富有生命的课堂,自然学生也不会缺乏生命的活力。

04

反思与感悟

俞校为什么会这么思考?俞校这些思考从哪里来?身为一线教师的我们,为什么我们就想不到了?

我想俞校可能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的:

首先是了解学生,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与困惑。关注他们,观察他们。知道学生在想什么,学生是怎么想的,学生的问题在哪里。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和“备学生”。

其次是善于思考,知识是有类型的,我们上一节课首先要想明白它是什么东西,它从哪里来,学生在哪里,带学生到哪里去。只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回答好“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最后是:要尊重学生。“学生绝非一张白纸,而是一颗种子,有着巨大的能量”。当我们视学生为白纸,我们会有优越感;当我们视学生为种子,我们会有敬畏感。”

只有常怀敬畏之心,尊重学生,为学生的成长植入思考的种子、质疑的种子、自信的种子……并尽可能地给予种子生长的养分和力量。打通了“种子课”的起始,才会长成思维的参天大树,才能最终实现“深度”学习!

转自:宝安区小学数学教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