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不想学习的时候,如何逼迫自己去学习?看完改变命运!

2022/6/22 14:06:58  阅读:214 发布者:


学习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过程?为什么有的人能连续学习,有的人做题十分钟就心痒难耐要摸手机?


其实让无数人欲罢不能的玩游戏,也是需要学习的,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不到多少中老年人玩游戏,因为他们已经学不会了。游戏也有胜负、有竞争,并且通过这种输赢和竞争不断强化刺激你去玩的欲望。即时策略类游戏要玩好,动脑子也是万万少不了。那么问题就来了,为什么我们会沉迷于游戏,而非沉迷于学习?


归根到底,这就是一个思维转变的问题。学习决不是苦作舟,而是一件非常有趣、让人欲罢不能的好玩的事。


一个人更倾向于去玩游戏而非学习的第一个关键点:他认为自己在游戏中能赢,而在学习中会输。或者说,他可以承受在游戏中的一次次铩羽而归,却难以承受学习中的一两次失利。



游戏的关卡再难再难,总有无数人前赴后继地去通关,真是意志坚强百折不挠;换作是一道难题,看一眼就放弃了。是游戏特别有趣、题目特别无聊吗?不是。一关打不过,重复打20次,再有趣的事情也无聊了。归根到底,还是坚持认为自己一定能打通这一关。打不通就去搜各种通关秘籍,去直播平台和b站上看视频学习,千方百计一定要赢,最后也真的赢了。


这样的精神,要是能拿到做题上,真的无往而不利。


在反复尝试游戏通关的时候,我们下意识里认为,只要坚持尝试,就一定能过,一定能赢,面对学习和考试则全无这个底气。


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高考这个游戏在设计的时候,绝大多数关卡,难度设置也是大多数人都能过的。事实上,除非你要拼诺贝尔奖级别的科研成就,其他一切所谓“难关”,都是正常人努力、勤奋、动脑思考就能过的。


高考题的基础:中档:难题=6:3:1的比例,估计大家也早就知道了。看看今年的高考题,全国卷中最难最有区分度的I卷,除了第21道概率大题属于创新题型,思维能力差点的同学容易懵,其他哪一道题不常规?哪一道平时没练过、没接触过?十几年来,哪怕最难的解析几何和函导综合在大纲下已经出到几乎没有创新空间,而必须用概率做有区分度的压轴题了,请问你为什么没有底气觉得自己一定能通关?


一定要树立这样的观念:现行的选拔制度,真的没有到拼天赋的时候。尖子里面除了一小撮确实是天赋过人,其他也都不过是中人之姿,但意志、对未来的理解比一般人强。高考制度的设计,就是为了保证尽可能多的人通关,你一定可以如果暂时不可以,请反复尝试、努力、思考。没有一道不会的题能顶住做20遍——其实如果你认真做了,最多5遍,它就会印在你的骨髓里。




 - 02 - 


没有动力去学习的第二个原因,就是学不会,并形成恶性循环。


学习是一个链条式的过程,一环扣一环,今天的公式没学会,明天就不会做题,后天学这个公式的变形,就更不会了。不用日积月累,只要落下顶多一星期的课,学不会的恶性循环就要形成了。


学不会的同学,根源不在于不聪明,而是没有正确认识到学习的相对性和时效性。


上课的时候,老师讲的东西听不懂,就容易走神,去刷手机看电子书,心想反正有辅导书,有题,课后自己花时间再学会好了。这老师讲的云里雾里,实在没心情去跟随他的思路。


但是,实际情况是:第一,上课听不懂的,下课也不愿意学;第二,课上花1分钟能学会的,课下可能花10分钟也学不会。这就是学习的相对性和时效性。


现在是网络时代,知识似乎随手可得,无处不在的信息、学习软件、试卷、教辅书让孩子们觉得只要自己想学,知识的大门永远向自己敞开。话是这么说不错,但一旦错过了最佳时间,再补起来决不容易。充分消化吸收知识的时间,与学习知识本身一样重要。


 - 03 - 


回顾一下我们前面说的两点:建立学习的信心和决心,在关键时间点一定要学会关键的东西。做到了这两点,那么恭喜你,你已经是一个合格的学习者了!


接下来要介绍的,是如何通过进一步的自我管理,成为高级学习者,笑傲江湖。


在全面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


知识一定是前后联系的。高一学的基本函数,高二就要拿它们求导,并组合出各种大题。


数学学的三角函数,物理解题就要用。数学学的概率知识,是生物遗传学的基础。


物理学习的电学知识,是电化学和原子结构的基础。


语文里面有历史,历史、政治和地理都要关注经济问题,也要一起关注制度问题,还要一起关注发展问题,而这些问题也经常出现在语文的阅读材料和作文题里。


没有一个知识点是孤立的、机械的、死记硬背的,用应用的眼光看问题,第一步就是把一个知识点应用到解决这个学科的不同问题,第二步则是应用于解决不同学科的问题。


当你做到这个层次的时候,清华北大真的没有问题。



 - 04 - 


成为高级学习者的最后一步:正确管理意志力。


我们总是倾向于认为意志力是一种品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事实并非如此。


意志力是一种生理机制,会被消耗。也就是说,意志力是有限的


罗伊•鲍斯迈特写过一本书,叫《意志力》,其中举了一个例子:

很多夫妻工作忙碌,下班很晚,回到家总是为鸡毛蒜皮的事情吵架。这时候有两种办法,一是更多的加班,减少在一起产生摩擦的时间;二是尽量早下班,多相处。正确的选择是第二种。过多加班的夫妻,各自的意志力已经在工作中耗尽了,没有意志力来管理自己的情绪,容易为了一点小事吵架。相处时间多的夫妇,看起来发生摩擦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多了,但因为没有消耗太多意志力,反而可以管理自己的情绪,不会轻易吵架。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没有谁是超人,意志力绝对是有限的。想清楚这一点,才能合理地分配意志力。


笔者最推荐的一种意志力分配和训练方式,就是2小时学习法。


我们面临的数学、英语考试都是两小时,语文、理综两个半小时。因此,能在两小时左右的时长里保持高效学习状态,对考试是最有好处的。


经常有文章说,科学表明正常人精神高度集中的时长就是15分钟,超过这个时间段就属于反人性了。这话对,但考试就是要求你在2-2.5小时里保持高强度的精神集中,大脑高速运转,你能拿它怎么办?


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意志力,就从2小时为时段学习开始。在这两小时里,不看手机,不玩游戏,一门心思专注于眼前该学的东西。一开始确实会比较痛苦,但坚持一个月,你会发现大有好处:上课的时候再也不走神了——2小时的自习都能坚持下来,45分钟的课有什么不能听的?考试的时候效率非常高,一些平日里做不出来的题,竟然能在考场上做出来!这都是因为你的注意力更集中了,思考问题的联系和强度都增加了,再加上考场的适度压力,超常发挥就出现了!


再说一遍,建立信心和决心,在该学习的时间把该学的东西学会,构建自己的知识网络,有意识地训练自己的意志力,做到这四点,你真的再也不需要逼迫自己学习了,因为学习已经成为了你的乐趣,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的人生之路,也会因此而顺畅许多。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