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双减”成果,暑假作业有创意、更多元、更有趣成为中小学的共同追求
“双减”以来,全省各地中小学贯彻落实省教育厅的一系列“双减”配套政策措施,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优化作业管理机制、完善课后服务等各个方面系统化地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丰富学生的校园学习生活。教育时报记者了解到,对于即将到来的暑假,一些学校均表示会继续巩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双减”成果,在暑假作业和活动安排上力求有创意、更多元、更有趣。

郑州市金水区金桥学校副校长宋君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双减”后,学校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中心,抓好“作业建设”“课后服务”这两个维度,使作业建设制度化、课后服务课程化,提升了“双减”效能。学校申报了作业建设市级专项课题,聚焦“双减”后的作业设计创新,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基础上,切实发挥好作业育人功能。
今年金桥学校在暑假作业设计中将突显学校“求真教育”的办学主张,力图使“双减”后的作业设计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聚焦“真”活动,促进“真”发展。具体来说是“四真”作业——

真阅读。暑假是提升学生阅读力的黄金时期,因此学校会给学生推荐共读书目、选读书目,以及优秀的影视作品。

真运动。作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学校将布置颠球、跳踩球、花式跳踩球、碰球、揉球、踩滑球运动作业,进行每日打卡,而且设计不同层次练习,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择。为了增强运动的趣味性,学校还将利用“天天跳绳”等软件引导学生有效运动起来。
真探究。在以往暑假中,学校布置过用乐高拼搭航天站、模拟气动火箭发射、模拟火山爆发实验、观测物体在日光下影子变化、记录月相、制作水钟等一系列探究活动作业,学生非常喜欢,发展了科学素养和动手操作能力。今年暑假,各个学科都将布置一些探究活动作业。比如数学学科,探究篮球、足球、乒乓球等反弹高度受何种因素影响,探究自行车中的数学,等等。
真实践。暑假也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时机,在做好疫情防控的情况下,学校也将设计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作业。结合往年暑假实践经验,今年还会依托社团,开展红色教育实践活动,如走进二七纪念馆等。同时,也会开展家庭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学生学习做各种家务劳动,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家居艺术品;倡导为父母做一些事情,感恩父母,融洽亲子关系……
“暑假作业既有学生学业知识的拓展,还有德育引领、劳动技能学习,真正使学生在暑假中既有休闲,又有成长。”宋君说。
郑州市郑东新区天府初级中学校长刘文玉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学校和教师都很“年轻”,所以坚持为教师创造多样化的学习培训机会,深入实施“高效课堂教学研究”。学校通过组织学科带头人示范课、新教师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改进课堂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保障学生学习的“轻负高质”。
对于即将到来的暑假安排,学校会继续指导教师设计突出开放性、探究性和差异化的作业。“改变单一的文字式作业形式,力求作业形式的新颖性和多样性,会根据各个学科的特点,布置操作实验、调查报告、演讲表演等作业,尽可能吸引学生,激发兴趣,发掘潜能”。刘文玉表示。
课后服务向暑期延伸,做好暑假托管服务,发挥当地与社区资源优势,突显学校教育特色,让学生过一个“五育”并举的快乐暑假
课后服务在校内满足了学生成长的多元化需求,使学生学习回顾校园,强化了学校教育的育人主阵地地位,在落实“双减”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双减”之后,鹤壁市致远小学在推进“学活课六步教学法”全面落实,打造高效简约课堂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整合社区、企业、家长等多方优质资源,开设丰富多元的综合实践课程,课后服务时段开设了32个兴趣类社团,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校长高代宝介绍说,暑假即将到来,学校多次组织教师研讨交流,探讨作业形式与内容上创新,提出在“多读书”“多运动”“多探究”“多实践”目标导向下,从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着手,设计不同年级的“作业自助餐”,融合社团兴趣活动,构筑健康多元的生活模式,让学生度过一个“五育”并举的快乐暑假。
三门峡市第二中学也以“五育”并举理念指导暑期实践活动设计,发挥地方特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发了“七彩”创意实践活动:“红色实践”,重走长征道路、讲述先烈故事、分享革命电影、感悟红色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橙色实践”,融入大自然,学习体育技能,提升身体素质,保持阳光心态,热心公益事业。
“黄色实践”,游览母亲河,行走崤函大地,品读黄河文化,弘扬“砥柱”精神;“绿色实践”,体验农耕文化,爱护青山绿水,倡导垃圾分类,践行绿色理念;“蓝色实践”,放眼星辰大海,探索苍穹宇宙,学习航天精神,塑造创新品质;“青紫实践”,游学函谷关,品读道德真经,探秘仰韶文化,追寻中华文明。
学校校长赵若良告诉教育时报记者,经过近一年的实践,学校基本形成了“1+N”的课后服务模式,“1”指的是基本的作业辅导,“N”指的是70余门形式多样、涵盖德智体美劳‘五育’的校本课程。“暑假期间我们将继续完善实践‘1+N’服务,做好学生成长托管,学生需要什么,学校就提供什么,像中国传统线装书籍制作手、校园小乐队、Scratch、Python编程等很多校本课程深受学生喜爱,都要在暑假开展活动。”
武陟县大封镇驾部小学和滑县大寨乡小田小学都地处农村,就充分发掘农村优势,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加农耕劳动,以劳动实践为统领落实立德树人,实现“五育”并举,办出了农村学校的优势和特色。
驾部小学校内设有“耕读苑”,各班分责任田,学生自主种植管理;根据节气农时定期组织学生到校外的黄河滩区劳动基地,开展四大怀药、红薯、玉米等种植实践。校长刘筱园介绍说,立足“五育”并举,学校设计了“五好”学生的评比。
今年暑假学校将继续坚持作业的“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原则,把“五好”学生评比延伸到暑假,通过“手抄报”作业,引导学生分类归纳上学期所学知识要点;通过“阅读积累卡”作业,引导学生开展童书阅读活动;通过“和父母一起下田”“和父母一起健身”等实践作业,引导学生规律作息、勤于劳动、健康生活。
“暑假里,我们会加强对学生作业的过程督导,通过微信家长群、公众号等展示学生作业。开学后,我们将通过评比、展览等总结学生暑假作业成果,分类表彰,作为‘五好’学生争星达标的重要依据。”刘筱园说。
滑县大寨乡小田小学不仅有“农耕园”,还建了“养殖园”,挖有“荷花池”,建设过程中学生全都直接参与,而且在教学当中,农耕园、养殖园和荷花池都发挥出促进课程融合、开展项目式学习的巨大作用。
学校校长杜冠鹏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农耕园”应学生的要求要做个木质围栏,今年暑假里准备实施,“我们计划买木料自己加工,像丈量、预算、设计、购买加工木料,施工等环节,要用到数学知识、沟通技巧、合作意识等,这些工作交给五六年级学生,每天抽出一小时来完成。‘养殖园’目前养有鸽子、兔子和鸡,暑假里准备扩建,选址、丈量、预算、出方案、实施等工作我们交给三四年级,每天要求写出施工日记和感受,实现多学科的融合,发展核心素养。农耕园里的蔬菜管理和采摘,养殖园里的动物喂养交给一二年级完成。”
杜冠鹏表示,暑假里不能让孩子们一天都待在空调房里,光是读书、写作业,非常不利于身体健康,这些项目化、任务化活动就是要继续落实“双减”,让学生在知识运用中学会学习,发展能力,锻炼身体。
休整蓄力、学习研修是教师暑假的永恒主题,做托管志愿服务,研读新课程方案和新课标,这个暑期会相当充实
“教师3个月的假期是9个月的透支换来的”,广大教师都很认同这个观点。暑假里,教师需要调整身心状态,从体力精力到脑力心力为新学年积蓄力量。
宋君告诉教育时报记者,学校老师大部分来自全省各地,由于疫情防控形势所限,老师们大多一直没有回过老家,所以想趁着假期尽快回家与家人团聚。
“双减”落地落实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为此三门峡第二中学暑假期间将实施“暖心”工程,让教师度过一个“舒心”的假期。另外,暑假期间学校还将全力帮助教师提升教学素养,增强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教育事业归属感。
刘筱园说,学校学生因父母外出务工或在本地务农经商,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生活,所以对学生的监护和作业辅导能力不足,为此,将继续坚持组织教师开展暑期家访活动,密切家校联系,检查指导学生居家生活、学习,提醒学生注意安全。
再就是开展学生互助小组和教师结对辅导活动。“我们按照学生家庭住址相近的原则,结成学生互助合作小组,同组学生在学习上合作帮扶,在安全上互相提醒,在生活中结伴游戏。我校老师大多居住在农村,学校也会根据自愿原则,安排老师们对特殊困难儿童进行结对辅导。”
另外,根据农时,本着学生自愿、家长同意的原则,也会由教师志愿者带领,组织学生到学校劳动基地进行播种、间苗、除草、采摘等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农耕文化,在劳动中得到各个方面的锻炼。
杜冠鹏和几位教师志愿者已连续7年在暑假做公益性的亲子经典诵读活动,收到良好的育人效果,得到广大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因此不断吸引外县的家长领着孩子参与,今年暑假将继续这个活动。
“做法很简单,就是我和几位老师每天早上6点相约学生到村广场,站立着诵读《中庸》《大学》《论语》等文化经典一小时。学生非常受益,锻炼了毅力和体力,培养了专注力,提升了文化修养,不少家长参与的,亲子关系也改善了。”杜冠鹏说。
按照杜冠鹏的设想,今年暑假也要在教师志愿者的支持下,把受学生欢迎的电影课程、课本剧课程等做下去,让学生的假期生活丰富多彩,收获多多。
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后实施,接受采访的学校均表示会利用暑假安排相关的教师培训研修活动,指导教师按照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改进和优化教学。
河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毛杰近日在接受《新课程评论》专访时表示,实施“双减”是要恢复教育本该有的模样,让孩子拥有童年的本真与幸福,释放天性和纯良;“减”出来的时间用于加强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行、动手能力、创新精神和人文素养;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当成人才培养时,教育才能真正回归初心。
暑假不是“第三学期”,却依然是教育生活的重要部分。“双减”后的第一个暑假怎么过?毛杰副厅长的观点能启发广大校长和教师得到正确答案。
作者:教育时报记者 吴松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