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田区召开2022年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动员会暨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报告解读会
2022/5/13 14:05:40 阅读:318 发布者:
5月9日下午,盐田区2022年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动员会暨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德育监测结果报告解读会在区教科院召开。盐田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二级调研员刘羡华出席会议,人事科、基础教育科、学前与社管科、区教科院负责人,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负责监测工作的校级领导,区教科院相关学科教研员及各样本校质量监测工作联络员、信息员参加会议;各校相关学科老师通过线上视频形式参加会议。会议由区教育局党组成员、主任督学张剑杰主持。
动员会上,区教育局督导科谭国绍老师对2022年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现场组织和操作要点进行全面具体的讲解。他介绍了此次监测工作背景和监测概况,就测前样本区县、样本校组织准备工作要点和监测现场数据采集工作重点及要求作了详细说明。
区教科院副院长陈尚宝就盐田区2019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语文和艺术学科结果整改落实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他介绍了我区四、八年级学生的语文、艺术学科监测结果整体情况、改进举措及成效。通过数据解读,分析了影响成绩提升的因素,并从教与学方式变革、教师培训、资源整合等方面进行了针对性的整改,在学生学习兴趣、自信心和教师学习积极性、专业能力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会议对2020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科学、德育监测结果进行了深度解读。报告显示,我区四、八年级学生的科学学科的学业水平,居省内前列;学生德育发展和学校德育教育教学方面,四、八年级学生普遍具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日常行为规范表现良好、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了解状况进步明显、对国情常识的了解状况较好;四、八年级学生的科学学业表现校间差异分别为7.5%和5%,校间差异小,区域内教育质量均衡程度较高。会上,小学科学教研员姚毅锋、德育教研员沈鸿辉、初中物理教研员吉宁虎、初中生物教研员商勇和初中地理教研员黄灿辉分别从监测指标及我区整体情况、学科表现优势、学科表现有待提升之处和改进策略等方面对各学科报告进行了详细分析,并且与市、省、全国数据进行了对比,同时深挖原因,查找问题,对症下药,提出了优化教师培训模式、探索教学方式变革、加大教学资源保障等指导性建议。
会上,张剑杰就做好2022年广东省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强调了三点:一是充分认识“为什么测”。实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需要,是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的前置条件。二是提前谋划“怎么测”。各样本校要严格把握时间节点,与督导室密切配合,确保监测工作顺利推进。三是落实责任“谁来测”。各样本校校长是“第一责任人”,各校监测工作小组要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和抽样名单施测,加强监测数据质量的全过程监控;注意排查监测组织实施各个环节的疫情防控风险点,细化疫情防控措施。
会上,刘羡华表示监测数据不是终点,而是应用数据推动教育策略、战略调整的新起点。为进一步用好质量监测这把尺子,她提出三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结果应用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能客观呈现学生学业水平及影响学生学业水平的相关因素,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学校、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因此,要全区上下联动,督导、基教科、教科院、学校要高度重视且密切配合,不遗余力地推进国测结果的应用,推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二、深入分析解读报告
要多层面开展监测结果解读工作,教研部门基于监测数据,进行深入调研,梳理问题清单,形成二次解读调研报告;各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形成校本分析报告。通过精准诊断,合理归因,科学寻策,靶向改进,转变质量评价方式,提高质量强校意识,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切实抓好问题整改
依据调研报告,准确定位本区域义务教育监测学科在整体上以及在不同学段、不同维度之间的真实水平,清晰认识自身义务教育质量现状,对监测结果发现问题要认真梳理,落实整改措施和要求。
转自:深圳市盐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