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指导促提升——局属片初中物理教研活动记实
2022/5/13 9:42:19 阅读:601 发布者:
2022年4月29日,青岛市初中物理省“十三五”规划课题“多层次教学模式体系建构研究”研讨会暨“局属片公开课”在线上举行。局属片兼职教研员钟晓彬老师、全市物理教师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钟晓彬老师老师主持,共分为两个环节。
环节一:局属学校公开课
青岛大学附属中学的王顺老师出示了一节局属片公开课《动态电路复习》。整堂课运用青岛市初中物理“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进行整体教学设计。
在“整”的环节,利用“反馈-矫正探究模式”,首先让学生进行课前串联电路的计算的计算检测,矫正之后提出问题:如何让电路图中的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发生变化?学生讨论,将各种办法分组,得到了初步改变电表示数的方法——改变电阻、使用开关,改变电源电压三种方法。进而明确了此类问题即“动态电路”问题,由此引入课题。在“分”各个小循环中,王老师将多种探究模式灵活组合运用。分一:滑动变阻器引起的电路变化环节的探究过程分为三个“子环节”,子一环节解决了串联电路的问题,运用探究模式组合形成的探究结构程序为:提出问题——偷梁——换柱——缺点——替代——行动——知识——角色——扮演——查漏——补缺——解决问题;子二环节解决了并联电路的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的动态电路,运用探究模式组合形成的探究结构程序为:类比——模仿——类比——模仿——角色——扮演——查漏——补缺;子三环节对两种情况的动态电路进行小结,运用探究模式组合形成的探究结构程序为:总结——查漏——补缺——提升——得寸(北风)——进尺(南风)——反馈——矫正——解决问题。分二:开关起的电路变化,运用探究模式组合形成的探究结构程序为:提出问题——类比——模仿——类比——模仿——查漏——补缺——总结——提升——得寸——进尺——解决问题。“合”的部分运用的探究结构程序为:提出问题——纲要——信号(知识)——方法——反馈——矫正——解决问题。“补”的环节运用的探究结构程序为:提出问题——查漏——补缺——轴心——辐射——类比——模仿——自我——超越——解决问题。让学生类比之前总结动态电路知识方法,模仿学案中习题结合生活实际编题解答。最后课堂检测部分运用的探究结构程序为:提出问题——反馈——矫正——得寸——进尺——解决问题,进行测验并矫正,布置课后作业及进一步探究问题。
整堂课熟练运用“小循环多反馈教学模式”进行课堂设计;通过“透镜式教学模式”设计出学生思维不断发散与会聚的“小问题串”;结合多种心理学效应探究模式,多方面建构了有序、科学的高效课堂。本节课王老师设置了“分类—整合—提升—应用”四个层次,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在每个层次的学习中,运用“知识-方法探究模式”边分析边小结,注重方法的总结和传授;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把抽象问题形象化,巧妙化难为易,突破难点。整堂课自然流畅,学生不断突破重难点知识,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内在驱动力。
环节二:评课环节
青岛三十九中赵霞老师、青岛大学附属中学于辉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评价,两位老师认为王顺老师这节课,青岛市“四层五环节教学模式体系”运用到位。课堂难度设计合理,环节清晰,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这节课学生掌握良好,收益良多。动态电路分析是解决很多电学问题的基础,学生感觉的难点,往往是因为动态电路分析问题没有掌握造成的。把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进行专题复习对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同时,这一部分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需要讲学过的电学串并联电路特点、欧姆定律、电功率等知识整合作用,这对学生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能力都是不小的挑战。
时间的长河奔腾不息,教学路上,有静水流深,也有惊涛骇浪。不管外在状况如何,我们都应该脚踏实地,努力前行。要相信,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奋斗者,荣光属于实干家,相信青岛市局属片初中物理教学的明天,在王㺸老师的引领下,在钟晓彬老师的具体指导下,一定会越来越好。
青岛市局属初中物理团队
青岛市初中物理学科
2022.05.09
转自:青岛市初中物理微教研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