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草色捶染身上衣 满室犹闻春花香

2022/4/13 15:05:29  阅读:433 发布者:chichi77

“捶声续断识今草,印技承传见古花。”为了推动工作室成员专业化成长,将传统艺术融入到美术教学当中,陶冶学生的情操,加深学生对于民族传统艺术的认知。202147日上午,三门峡市美术学科带头人张娟莹组织核心成员以及市直美术骨干教师一行人来到“三门峡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观摩了河南省级“捶草印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秀云老师的捶草印花课程,与学生们一起感受捶草印花的古老技艺与文化脉络。

捶草印花,是穿在身上的溪水草木,更是先辈留下的宝贵遗产。它是起源于明清时期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的一种古老印染技艺,是农耕时期百姓智慧的结晶和审美需求,也是一种地域性较强的民间印染技术,只在民间流行,不为官方记载。那时候没有化学染料,草是最廉价的,几乎没有成本,于是,老百姓就用草叶在土布上榨汁渗印,自制花布。这种取之天然、简便易行、美化服饰的印染方式,无意中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

2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朱秀云老师擅长民间剪纸、土布捶草印花、刺绣、布艺制作(布老虎、香包)、植物印染、面塑、民间小调等多项豫西民间传统技艺。她的多件作品被国家博物馆、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中国农展馆及省文化厅、省民协收藏。特别是她挖掘和抢救的土布捶草印花技艺,更是为中国印染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2013年,“捶草印花技艺”被河南省命名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朱秀云被确定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捶草印花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她个人创建的“陕州秀云民间艺术馆”被评为河南省非遗示范传习所,三门峡市捶草印花技艺传承基地。

在课上,朱老师向师生们介绍了她的《道德经》等作品的创作灵感和制作方法,并当场给师生演示了捶草印花的全过程:她将一些玫瑰花的花瓣叶片装在白色布袋里,在台板上放上已经刻好的塑料镂空花纹模型板,然后将白布袋放到到塑料板上面用木棒槌轻轻捶打,直到花瓣上的汁液渗出来,清晰地浸染在白布上,最后在用石榴皮汁或明矾水进行固色,做到了原生态,纯天然,零污染,美观,经久耐用。通过朱老师的讲解使师生们深刻地解到了这种古老天然又美丽的印花工艺。

3

讲解结束后,参加观摩活动的师生们纷纷一起协作共同完成,在捶捶打打的愉快时光中体验自然之美,感受传统艺术的魅力。

时光在捶打声中转瞬即逝,伴随着阵阵花草香气,工作室的成员们结束了愉快的“锤草印花”时光。在课程最后,许英老师向大家总结了本次活动,她说:本次捶草印花课程不仅带给师生们天人合一的朴素理念,而且还让大家感受到了传统艺术的博大精深,更明白了人生需有受得住生活千锤万打的精神,才能帮助自己塑造高尚的品格!通过本次活动,工作室成员们更进一步提高了专业素养,拓宽了自己的眼界,对于促进传统艺术融入美术课堂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