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12 14:32:55 阅读:707 发布者:chichi77
为全面提升广州市音乐教育教学质量,助力新时代美育发展。2022年4月1日下午两点,义务教育专题活动-构建全面育人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教育生态课例研讨展示教研活动在线上召开,由越秀区旧部前小学何红桢老师主持本次活动。
本次活动通过小学、初中各一节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专题讲座等教研形式,促进了教师聚焦新课程教学改革,努力构建教、学、评三位一体的高品质学习型课堂。参加课例有两节:第一节是由越秀区旧部前小学凌秀芬老师执教的《吟唱古诗词——悯农》;第二节是由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关舒眉老师执教的《船工号子》。每一节课例分别由越秀区小学音乐教研员黄媛媛老师、越秀区中学音乐教研员常娟老师进行点评。最后,由广州市音乐教研员陈锦莹老师为大家进行总结,并展开专题发言《构建全面育人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新生态音乐课堂大单元大概念导向教学设计专题》。
我区初、高中全体音乐教师也在教研员董燕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参加了本次教研活动。在课改的道路上,荔湾区中学音乐教师们一直不断创新、努力前行,向学习型、研究型高品质校本课堂转变。
我区各校音乐老师积极参加课例研讨活动
优秀课例一
越秀区旧部前小学---凌秀芬老师执教《吟唱古诗词---悯农》
孩子们通过弹琴、击鼓、吟诵,感受中国古诗的意境美、意韵美。歌曲既有音乐的韵律美,还有古诗当中的诗韵美。凌老师告诉孩子们,《悯农》这首古诗让我们感受到了古人的精神美、行为美,她表示自己从孩子们的声音中感受到了歌声美,希望孩子们能够立志做一名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者,让世界都能听到我们至善至美的声音!
越秀区小学音乐教研员黄媛媛老师表示:旧部前小学凌老师通过音乐与古诗相结合,通过学唱古诗,学生感受语言美与韵律相结合,从而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歌曲的篇幅不长,教师能将歌词的语言美与韵律美相结合,立足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凌老师用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模式,体现音乐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内容,在学生在感受、体验并演唱这首歌的基础上,再对古诗词进行配乐。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同时,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加入课堂器乐,不仅丰富了课堂的教学形式,还加强了特色课程的建设。
优秀课例二
越秀区育才实验学校---关舒眉老师执教《船工号子》
学生通过听、唱、创、动等形式,从各个方面感受船工号子“经风浪气不衰、遭厄运志不移”的豪情壮志。关老师呼吁大家:“川江号子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目前许多人都在学习与传承这种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人民的英雄气概,在每个时代都是激励我们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有力号角。
越秀区中学音乐教研员常娟老师表示:关老师是一名极具感染力的老师,大家都知道这节欣赏课不好上,《船工号子》这首歌曲离学生的生活较远,要适应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特点,教师教学中需采用综合性的欣赏活动,以调动学生全身心的各个感官。关老师采用听、唱、创、动的方式让学生参与到音乐中,避免听觉的依赖和老师过多的讲授,运用了情景教学法、充分利用空间和道具,让学生身临其境的体会船工们勇闯险滩的精神。最后,在思政方面再次点题,紧扣单元目标共议号子精神。
课例点评
专题发言
广州市音乐教研员---陈锦莹
最后,广州市音乐教研员陈锦莹老师带来课例点评与专题发言《构建全面育人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新生态音乐课堂大单元大概念导向教学设计专题》。陈老师认为,两节课都非常有特色,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新”。不光是观念上的“新”、动态上的“新”,还是课程体现的方法“新”,是全面体现以育人为导向、以体现核心素养、遵循音乐实践、从多维度深挖学生潜能、加强学生综合素养的课程。在专题发言中,陈老师围绕着义务教育教学改革新方向给我们介绍了新生态音乐课堂大单元大概念导向教学设计。其中提到单元设计分为几部分:第一部分基本信息;第二部分单元教学设计;第三部分课时设计。讲解了从“我有思路”、“我有想法”到“如何形成直观文字的过程”。在讲座的尾声,陈老师表示学音乐的人都是特别美、特别善良、特别感性的,希望在今后的道路上老师们除了拥有对教学的责任外,还要拥有一份对音乐的情怀,大家共同努力,一起做到最好!
荔湾区中学音乐老师学习心得分享
【真光中学-舒炜】
陈老师就两堂课给了高度的评价,并结合未来音乐课标的导向,指明中小学音乐的教学方向,要落实课堂,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推进学科综合性,做到因材施教,达到全面育人的目标。其中两堂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两堂课主题都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一节课是《吟唱古诗词-悯农》,一节课是《船工号子》,两堂课以音乐为本,从听、唱、奏、创、演等实践活动和表现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以全面育人为导向,从多元多角度多感官加强素养的训练和引导。《吟唱古诗词-悯农》这节课凌老师从教学ppt、服装、语言、范唱、范奏等方面以美感染学生,达到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最佳效果,并结合器乐教学辅助,引导、启发学生学唱古诗,用生生评价、生生互动等学习方式,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此课深挖传统音乐的韵律美、意境美,以全新的视角演绎古典音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民族自信,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民族音乐文化。《船工号子》是以中国最底层的纤夫视角为素材的音乐,距离学生生活比较远,老师充分调动学生全身心参与音乐,运用纤绳发挥情境教学,让学生充分体会音乐风格特点,感受纤夫的辛劳,课程最后上升到人文精神,启发学生应该具有中国新时代学生不怕苦、不怕难、压不倒的纤夫精神!
陈老师评价两堂课都具有“新”的特点,两堂课以核心素养为导向,遵循音乐实践,从多维度深挖学生潜能,加强学生综合素养,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立贤学校-吴小莎】
今天参加了市音乐教研活动,主题是《构建全面育人导向的教学评一体化教育新生态义务教育专题课题展示交流会》,会议围绕小学课例《吟唱古诗词——悯农》和中学课例《船工号子》来展开分析。两节课都很有特色,同时也是紧密围绕并体现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新时代新课程标准的素养导向的新课堂。突出的特点是“新”,不仅是观念上的新,也是动态上的新,是以育人为导向,以核心素养为根本的新课堂的体现;是体现了教、学、评三方面多元体的新;也是课堂主题方法内容的新。这些都是我们音乐教师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应该努力去思考和践行的方向。
【金道中学-司空敬兰】
两位老师呈现的两节课例都非常优秀。两位老师紧密围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善于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启发学生探究音乐,非常重视学生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
【广州市荔湾区荔广实验学校-曾静园】
在今天的教研活动中,两位老师的课程都给了我很大的震撼,凌老师上课的感染力,关老师课堂的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感慨万千。对两位老师的基本功我也深感佩服。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也会加强教学设计的趣味性和创新性,让自己的课堂不要局限在我教你学的状态,而是让学生能够更快乐的融入课堂,并掌握相关知识。
【西关培英-陈凌云】
特别喜欢船夫号子,其中船夫号子中为统一动作和节奏,由号工领唱,众船工帮腔、合唱的一种一领众和式的民间歌唱形式,是船工们与险滩恶水搏斗时用热血和汗水凝铸而成的生命之歌,具有传承历史悠久、品类曲目丰富、曲调高亢激越、一领众和等特征。在力度变化上很有层次,它采用了由弱到强的处理方法,从而形象地描绘了纤夫们拖着沉重的货船、迈着艰辛的步伐由远而来,复又远去,直到最后消逝在远方。
【93中-杨宇】
本次市教研,悯农,劳动号子等课程内容,都让人学习和受益。音乐结合学生体验、师生互动等环节,都在让学生更好的感受音乐。在线教研节约人力物力,同时又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研方式。
【流花中学-吕晓红】
我校音乐教师学习了第二部分陈老师就大单元为导向的教学设计讲座,从对大单元教学设计理念的理解到具体实例的学习,我们深受启发。接下来我们科组将进行教研通过“立足单元,巧用教材”进行大单元教学设计。
【广州市第四中学-何莎】
今天观摩两节优质的教学案例,以及教育专家的点评,让我们直观感受理念与教学实践的结合呈现,对一线老师的教学实践有很大帮助。课堂教学紧密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新课标下的新课,“新”不仅是观念上的新,而是动态的“新”,以育人为导向的全员参与,在课堂里体现“教、学、评”的多元性。第一节课《古诗词——悯农》以古诗词为载体,通过乐器伴唱,使学生不仅掌握技能技巧(吹拉弹唱),融合音乐意境美、韵律美,还运用了多元的方法构建新的教学体系。第二节课《船工号子》紧密抓住“音乐实践”导向,把“教、学、评”融入教学实践中,身临其境感受船工号子的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法。两节课都深挖本民族的音乐,使学生感受到了民族文化特色以及民族精神。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