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勤于思,敏于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低学段课堂教学师徒研修成果汇报

2022/4/12 14:23:09  阅读:887 发布者:chichi77

2021年“双减”二字成了十大流行语之一。

“减”字当头,我们一直在思考:一、面临减负,学生的学科素养能减吗?二、如果不能,我们的课堂“减”什么?怎么减?

答案显然,减的是学生繁重的课业负担,学生的学科素养不能减。核心素养的落实、数学能力的培养依然是终极目标,那么我们的课堂就要提升“含金量”,减负需要增效去支撑!

如何“增效”,主阵地仍然是课堂!“双减”背景下,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课堂?围绕这个课题,宣州区教体局教研室小学数学学科成立教研团队,精选14名教学能手带领14名新生代教师,开启了师徒研修之途。

第一篇章:师徒结对  如琢如磨

为了帮助新入职教师更快更好的成长,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近年来,教研室探索出以“示范引领→师徒结对→优课大赛”为活动流程的双向型成长路径。教研室为每一位新入职教师结对优秀的骨干教师,作为他们的导师,以指导、帮助他们尽快的实现角色的转换,快速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篇章:成果展示  匠心独具

1289日,立足“双减”小学数学低学段师徒研修教学成果展示活动在宣城市第五小学报告厅举行,全区约200名教师现场参加观摩并研讨。本次成果展示活动围绕小学数学低学段13年级4个课题展开:《认识钟表》、《解决问题》、《集合》、《认识周长》,14位新秀尽染秋色,如五彩斑斓的枫林在初冬的杏坛绽放。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

时间沙漏  沉淀精彩

宣城市第九小学  汪发年

“时间煮雨雨未停,课堂熬糖糖胜蜜。”溜走的是时间,沉淀的是精彩。老师们通过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情境引入新课,让孩子们不知不觉进入了课堂。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了孩子们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如:“小小设计师”(设计钟表) “师生互拨,生生互拨”“老狼老狼几点了” 等一系列有趣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借助生活中的钟表这一几何直观和空间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态与变化,利用图形理解数学问题;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和建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最终解决问题。作业设计上,“亲子时光” “记录自己的快乐周末” “相约万达影城”等一系列分层的、开放的、系统设计的作业,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体现“双减”导向的基础性作业,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避免了机械、无效和重复性作业。通过此次活动,也让我们看到了新入职年轻教师的活力、有经验教师的稳健和“生本教育”的理念,真正体现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有问题找学生”的教学新理念,从而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和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陈芬老师(指导教师:马二子)

张远莹老师(指导教师:郭双凤)

管贞老师(指导教师:田甜)

曹静云老师(指导教师:华军艳)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认识周长》

我见我所思

宣城市第二小学  王拥军

《认识周长》是一节概念课。这一课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教材后面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打下基础。学生只有对周长的概念做到真正的理解,才能对后面的周长的计算、测量及应用有更好的理解和认识。文昌中心小学的陈文莉、周王学校的翟俊、古泉中心小学的樊海胜三位老师皆从上述理念入手,以生活化数学情境作为切入点,通过学生的动手实践不断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学习的广度。孩子们在指一指,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了化曲为直的思想,提升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目前“双减”背景下我们的课堂如何增效?又该如何减负?这也是本次新教师入职研修优质课所尝试突破的地方。三位教师在教材的处理上都各有亮点,有的在“封闭图形”上花足了功夫,有的在“一周”上另出辟径,有的将小游戏引入课堂,孩子们真正融入其中,乐于其中。而三位老师在作业设计方面更是体现了“双减”的精神,作业内容源于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素材,作业层次有递进式的呈现,作业思考有开放式的探索。

原以为新入职老师的课堂肯定是青涩的,没想到今年的“新生代”在各位名师的指引下,她们的执行力是那么的到位,更或是“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尤其是周王学校的翟俊老师,他那帅气而阳光的外表,清秀而灵动的内涵,课堂上一举手、一投足,其把控力和感染力已然卓而不凡。“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小小少年,如此功力,定然未来可期。

陈文莉老师(指导教师:洪玉萍)

翟俊老师(指导教师:王华兵)

樊海胜老师(指导教师:刘军)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集合》

  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

宣城市第七小学  吴献云

《集合》是日常生活中应用比较广泛的数学知识,本节课涉及到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集合思想。集合问题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在这里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对他们来说既是一个认知的跨越,也是一个思维的跨越。基于目前“双减”背景下,既要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也要做到“增质”,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增探究高效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认真落实双减要求。养贤中心小学的张梦情、水阳雁翅小学的石园、黄渡中心小学的薛园、养贤中心小学的吴亚慧四位老师依据上述理念,深刻理解课标要求,为学生创设有趣的情境,大胆放手,使学生在实践探索与交流的数学活动过程中,经历集合图产生的过程,突破了教学的难点。另外,在练习设计方面也别具匠心,他们在紧扣教学目标和书本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二次处理,精心设计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趣味性、启发性、综合性相结合,接近生活的开放性练习。如吴亚慧老师上课伊始就创设了去芜湖方特游乐园的情景,接着引领学生深入理解:玩过山车的有6人,海盗船的有5人,可是参加这两项的并没有11人,这是怎么回事呢?引出集合当中的重复现象。最后,深入讨论:可能有多少人玩了这两项游乐项目呢?这样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可能重复1人、2人、3人、4人,最多重复5人,还有可能不重复,吴老师把孩子们的想法,用集合圈的方法展现出来,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渗透了极限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通过这样的开放性练习,学生思维得到发展,核心素养得以落实。

 “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相信此次活动不仅对于参赛选手来说意义非凡,对于我们听课老师也是一次深度的学习和思考。这些新生代老师们何其有幸,刚入职就遇上“宣州小数人”这个大家庭,让他们行有师、研有伴,彼此成就,彼此温暖。

张梦倩老师(指导教师:许启根)

石园老师(指导教师:李斌)

薛园老师(指导教师:陈银波)

吴亚慧老师(指导教师:卞国桃)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解决问题》

多角度思考点燃课堂

宣城市第四小学  吴云

“解决问题”的教学是小学新课程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新课程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位老师的教学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效果好。课堂上,他们让学生完整的经历了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你知道了什么?(收集信息、弄清问题)→怎样解答?(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解答正确吗?(回顾反思)。教学中,他们既关注了问题的解决,也关注问题的理解和反思;既关注了问题解决的结果的巩固与强化,更关注问题解决过程中思维的提升。这样的教学是一个完整的视角下的教学,不仅让学生解决了问题,经历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学习了解决问题多样化,还学会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三节高效减负的课。

另外三位老师的教学也各具特色:周永乐老师在教学中,有着很强的亲和力,用耐心的语言去引导学生去学习,不急不躁,让学生在玩的氛围学习了新的知识;梁屏老师有很稳的课堂把控能力,每一个提问都是有效的提问,让课堂层层递进,她的数学语言精准的让人佩服;卫晓林创新处理教材有特点,她将学习内容与宣城的特色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个个兴趣盎然。

周永乐老师(指导教师:李智勇)

梁屏老师(指导教师:江小燕)

卫晓林老师(指导教师:周艳)

第三篇章:评委点评  方向引领

本次活动特设评委点评、现场互动环节。胡翠萍、王拥军、骆后武、吴云、吴献云、刘建木、汪发年7位评委和教研员姚秀清老师分别对14节课堂进行点评。评委、执教者、听课老师现场互动,围绕生成课堂的“教”与“学”展开研讨,对生成的亮点和不足进行交流,并围绕“双减”话题,结合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开放性以及是否能提高学生的高阶思维加以点评。

聚焦双减  研修同行

  胡翠萍

(高级教师、宣城市骨干教师)

为了整体提升我区小学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宣州区小数教研室一直致力于做好在职教师业务培训工作。近年来,教研室探索出以“示范引领→师徒结对→优课大赛”为活动流程的双向型成长路径。每年的宣州区小数“优课大赛”因参与率广、教修效果好,而受到好评。

20211289 ,宣州区小学数学第三届新入职教师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在宣城市第五小学如约而至。本次活动再一次精彩纷呈,硕果累累。

一、巧设研修内容与阶段,让研修活动更加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1.今年的研修内容是低年级。选择低年级的课例,主要是探索起点教学。因为低年级的数学课是数学学习的起始,种子课例居多 ,教学做好了,会事半功倍。2.研修安排不走形式,注重实效。本次活动开学初就拉开序幕,让此项活动与各校校本研训有了更好的结合。无论是前期单元整体示范课教学观摩;还是本次新入职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每一个选手的背后都有一个团队,每一节课的呈现都经过了认真思考和精心打磨;都是经过多次研讨后集体智慧的结晶。

二、参赛老师专业素养高,执教能力强,课堂教学精彩。

今年的参赛课题涉及数学课程的四个板块,是低年级有难度的课题 。课题是:《认识钟表》、《解决问题》、《认识周长》、《集合》。

虽然这次执教的年级都是低年级,学生年龄小,注意力很难集中,组织教学困难。但课堂上,选手们普遍能抓住了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学习活动。他们设计的学习活动,不仅吸引了学生,激发了学习兴趣,还让学生真正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高效学习。

三、“双减”之下的作业设计,选手们进行了有效探索。

本次活动是在国家“双减  ”政策背景下开展的 ,小学低年级没有家庭作业的,新知巩固必须要在时间有限的课堂上完成。本届优质课选手对练习题的优化设计是一个突出的亮点。经老师们重新优化重组后的练习题,不仅有坡度、有针对性,而且更具有开放性,趣味性。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不仅巩固了新知,提炼了新知,还实现了深度学习。

总之,本次参赛选手的课普遍注重课堂实效,教学设计精巧,教学效果好。一节节高效简约的课堂,让观课的老师们看到了“双减”之下,他们是如何减负增效的;如何对教材进深度挖掘和科学处理教材的;如何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经历深度学习的……。

“双减”政策不是减轻老师的负担,而是对老师们的教学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做到减负不减质量,对“高效课堂”的追求我们亟不可待。相信宣州区小数人参与了教研室的这一系列活动后,一定感悟颇多,收获颇多。

“根索水而入土,叶追日而上天。”一棵树,根求深,叶与花求高,一“深”一“高”,道出生命的蓬勃姿态。这是我们宣州区的小数人当下追求的样子。

第四篇章:一路同行  温暖时光

如师如友

遇见美好

本次研修团队的14位师父来自不同学校,他们都是小数教研团队的骨干力量。几乎都是往届省赛、市赛、区赛的获奖选手,并承担过各级示范课、巡回课的教学任务。他们肯钻研,善学习,更乐于无私奉献。一个多月的集散式研修,他们创新研修模式,多形式多场合开展研修活动,磨课过程中他们也得到了所在学校教研组的大力支持,师徒的研修扩大了校级教研组多位教师参与的教研活动,带动了校级教研的发展,收益于更多的老师。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大家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立足教研又超越教研,我们的团队收获的不仅是教研水平的提高,更可贵的是我们收获了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温暖,一种幸福!教育是人生一场温暖的修行,我们都在其中,修己渡人!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