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致性是实现有效课堂专业化诉求的途径,要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学习的评三者的目标一致性。“目标”是教学实践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教”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目标的指导活动,“学”是学生为实现目标而付出的努力,“评”是教师和学生对学习效果、表现的评价,以检测目标的达成情况。
目标精准设定是“教-学-评”一致性的关键。目标的基本功能是导学、导教、导测评,所以对教师和学生来说目标都必须是明确、具体、易于操作和可测量的。教师只有回归课堂原点,精准设置和表述学习目标,用评价任务检测学习目标,用教学设计来反映学习目标,才能做到“教-学-评”一致,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正如崔允漷等学者所言,“教-学-评”一致性的前提和灵魂是清晰的目标。在新课标背景下,要确定清晰的目标,就需要关注目标的层级性,即:核心素养—学科素养—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这是由抽象到具体,构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目标链条。
目标永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要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就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基于层级性的目标内涵,并用系统思维去将各个层级目标相互关联和融通,建构“教-学-评”一致性的目标体系,最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核心目标指向。
前不久,参加一所学校“学为中心”的“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设计与课堂改进主题式校本研修,与老师们一起探讨了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彩色的梦》的学习目标设计。下面,根据研讨现场老师们的研讨交流观点,结合个人学习体会,以《彩色的梦》为例,尝试解读小学语文目标体系,以及具体如何理解和设定各个层级目标。
■ 层级目标内涵理解与案例分析
一、核心素养目标
内涵理解:国家育人要求的具象化体现,指向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大维度,具有跨学科性、发展性特征。是课程实施的终极方向。
以《彩色的梦》为例,其核心素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文化自信:在诵读中体会汉语的节奏美感;
2.语言运用:模仿诗歌句式创作,提升创造性表达能力;
3.思维能力:通过图画与文字转换发展形象思维;
4.审美创造:通过想象彩色铅笔描绘的梦境,感受童诗韵律美。
二、学科素养目标
内涵理解:语文学科独有的育人价值体现,包括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领域能力要求,具有学科专业性。
以《彩色的梦》为例,其学科素养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识字与写字:正确认读"盒、聊"等9个生字,规范书写"彩、梦"等9个字;
2.阅读与鉴赏:有感情朗读课文,注意破折号、省略号的语气停顿;
3.交流与表达:仿照"脚尖滑过的地方..."句式创作小诗;
4.梳理与探究:绘制思维导图梳理诗歌画面结构。
三、课程目标
内涵理解:基于学段要求的整体规划,体现九年一贯的序列性。如第一学段(1-2年级)强调"喜欢学习汉字""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等。
以《彩色的梦》为例,其课程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课标第一学段目标);
2.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葱郁、叮咛"等词语(课标词语理解要求);
3.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表达想法(课标阅读要求)。
四、单元目标
内涵理解:教材单元承载的特定语文要素,如本册第四单元"童心世界"的"展开想象,仿照课文句式创作"。
以《彩色的梦》为例,其单元目标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语文单元要素:运用"读诗歌·想画面"方法理解内容;
2.单元表达要素:学习用"有的……有的……"句式展开想象;
3.单元综合实践:制作"我的彩色梦境"创意画册。
五、课时目标
内涵理解:单节课要达成的具体、可操作、可检测的学习结果,需体现知识技能与素养发展的统一。
以《彩色的梦》为例,其课时目标(第一课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盒、聊"等生字,规范书写"彩、森"等字;
2.能力/技能目标:通过配乐朗读感受诗歌的节奏韵律;
3.素养发展:用"大块的……,大片的……"句式描述想象画面;
4.综合实践:合作完成"彩色梦境"拼贴画。
■ 层级目标设定的个性思考
上述层级目标的理解和设定,虽然列举不尽详细,思考也肯定不深刻,目标的设定也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总体上能让教师树立一种目标体系意识,知道学习目标设定的层级分解基本思路。其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可取之处。
一是纵向贯通。从国家育人目标到具体课时目标形成"金字塔"结构,确保每个教学行为都指向核心素养培育。
二是横向关联。将识字写字与创作表达结合,使语言运用与审美创造协同发展。如书写"彩"字后立即用于诗歌创作。
三是评价嵌入。通过"朗读星级评价表""句式仿写量规"等工具的嵌入式设计,使目标达成度可视化。例如设置"能正确使用三个颜色词语"的具体指标。
四是儿童立场。基于二年级学生具象思维特点,采用图画辅助、动作演示等策略。如用彩色粉笔现场描绘"蓝得透明"的天空。
五是文化浸润。通过比较中外童诗选段,在"脚尖滑过"的动感表达中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
这样的目标体系设计,总体上体现了从抽象到具体、从宏观到微观的转化逻辑,确保每个教学环节都成为核心素养落地的有效载体,为真正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转自荷风笙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