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教学评”一致性与“教学评”一体化思考辨析

2025/4/15 17:31:28  阅读:21 发布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教、学、评关系如何把握的问题,既提到了“教学评一致性”,也提到了“教学评一体化”。在解释新版课程标准的主要变化之一“增强了指导性”时提及:“各课程标准针对‘内容要求’提出‘学业要求’‘教学提示’,细化了评价与考试命题建议,注重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增加了教学、评价案例,不仅明确了‘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而且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

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课堂教学评价建议”部分则强调:“课堂教学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主渠道。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科学选择评价方式,合理使用评价工具,妥善运用评价语言,注重鼓励学生,激发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线教师,本来对新课程标准的精髓很难领会,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也有不少教师仍显迷茫,对“教学评”一致性与“教学评”一体化的区别与联系更是难得理清,这给新课标落地课堂也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带着这个问题,近段时间我一直反复研读课标,查阅文献,咨询专家,虽总感觉还是弄得不是很明白,但毕竟也有些体会,现将学习思考交流分享,希望能得到同行的指正和帮助。

■ 异同辨析

落实新课标的前提是学通悟透,如果学不通透,悟不明白,做就是稀里糊涂。既然新课标中既提及了“一致性”,又强调了“一体化”,那么它们之间到底是不是一回事?如果不是,那又有何异同?

● 核心差异。总体上看,“教学评”一致性是方向上的统一,“教学评”一体化是方法上的融合。“一致性”可能更强调目标的一致性,也就是教、学、评都围绕同一个目标展开。而“一体化”可能更注重过程的整合,三者相互渗透,形成一个整体。

“一致性”强调目标导向的纵向贯通。突出教学目标、学习过程、评价标准三者必须同向同行,就像是三棱镜折射同一束光源。例如,在单元整体设计中,教学目标与单元检测题双向细目表完全对应。

“一体化”强调过程实施的横向融合。主张教学、学习、评价在时空场域中自然交织,就像是DNA双螺旋结构般相互支撑。例如,课堂即时评价嵌入学习活动,形成“教中学-学中评-评促教”的闭环。

● 内在关联。总体上看,“教学评”一致性与“教学评”一体化是相互关联,密不可分的,它们都强调教、学、评的不可分割,都服务于核心素养的培养,都是动态调整的。

首先,它们共同指向核心素养培育。不管是“教学评”一致性还是“教学评”一体化,均反对割裂式教学,强调育人目标的整体达成,都要求教师具备逆向设计思维,从学习结果反推教学过程。

其次,它们都强调动态生成与静态预设的统一。“一致性”侧重课程实施的预设性,“一体化”关注教学过程的生成性,二者构成“计划-实施-反思”的完整循环。

■ 实践案例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应用中,“教学评”一致性与“教学评”一体化分别是什么样态呢?下面以小学语文《荷叶圆圆》为案例进行简要分析。

● “教学评”一致性实施案例

“教学评”一致性的实现,聚焦每个环节都紧扣目标,评价任务也针对目标,侧重于目标贯穿始终,评价任务明确。

1.目标设定

语言运用:能仿照"荷叶是......"句式创作3个比喻句;

审美创造:通过角色扮演体会不同小动物对荷叶的独特感受。

2.评价设计

表现性任务:创作比喻句质量量规(准确性2/创意性2/完整性1分)

观察记录表:记录学生角色扮演时的情感表达水平(1-3级)

3.教学过程

目标导入:明确本课要成为“比喻句小诗人”;

学习活动:分析课文句式结构→归纳比喻句三要素→分组创作练习;

即时反馈:用星级评价学生当堂作品,达标率92%

● “教学评”一体化案例片段

“教学评”一体化可能关注的是评价与教学的实时互动,在教学过程中嵌入即时评价,在课堂中融入形成性评价。比如学生的朗读和回答,老师给予反馈,调整教学策略。

教学情境:学生朗读“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片段。

师:为什么用“躺”不用“睡”?(嵌入评价)

生:因为水珠是圆圆的,像小宝宝躺在床上。

师:你发现了词语的秘密!能用动作表现“躺”吗?(生成性评价)

生:学生做蜷缩滚动状,教师抓拍照片投屏。

师:这个“躺”有温度!让我们带着这种温暖的感觉再读。(评价反馈调整策略)

■ 观点归纳

结合新课程标准中对于“教学评”一致性和“教学评”一体化的具体表述语境,我们大致上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教学评”一致性侧重强调教、学、评三者间目标、内容、水平要求等方面的内在一致性;“教学评”一体化主要强调教、学、评三者在实施时机、方法上的一体化考虑,追求三者之间的融合实施。

● 从操作层面看。“教学评”一致性需建立“目标-任务-量规”三位一体的备课模板,“教学评”一体化要求教师具备课堂机智,能即兴转化学生反应为教学资源。

● 从融合策略看。单元整体设计保持一致性,单课时实施突出一体化,使用"嵌入式评价任务单",将检测点自然融入学习活动。

● 从教师发展看。需建立双维度反思机制,既看目标达成度(一致性),也观过程互动性(一体化),可以尝试开发"三棱镜式"观课量表,同时观测目标、活动、评价三个维度。

总体来说,“教学评”一致性是一种理念,一种目的,倾向于静态设计,关注目标、活动、评价的逻辑预设对齐,体现了三者之间的严密逻辑性;“教学评”一体化是一种意识,一种行动,倾向于动态实施,关注教、学、评在过程中的实时交互融合,体现了三者之间的深度融合性。“一致性”是“一体化”的前提,是“一体化“的内核逻辑,“一致性”需要通过“一体化”实现;“一体化”是“一致性”的实践,是“一致性”的外在表现,“一体化”需要依靠“一致性”支撑。

当然,教学评改革不是非此即彼的选择,而是要在保持目标定力的同时激发过程活力。如同《荷叶圆圆》中那颗灵动的水珠,既要有“润物无声”的浸润之功(一致性),也要有“随物赋形”的生成智慧(一体化),方能在教育的荷塘里映照出核心素养培育的七彩光芒。

转自荷风笙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