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指向语文要素的单元教学评价

2025/4/11 17:39:19  阅读:47 发布者:

单元教学评价是对学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和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所作的评价。语文要素作为单元教学内容中的核心元素,是单元评价目标和评价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学生单元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依据。指向语文要素的单元教学评价,目的是及时收集反馈教与学的信息,调控学生学习阅读与写作的全过程,方便教与学的及时改进,从而提升学生读写能力,其操作路径如下。

一、设计具化语文要素的评价目标与内容

1.诠释语文要素,明确评价目标

单元教学是一个目标导向的过程。单元评价要把从单元教学目标中提炼、整合反映学生核心知识与能力掌握情况的评价内容作为评价目标,为判断单元教学目标的达成提供实证依据。部编版教材将小学阶段必备的语文知识、语文能力、语文学习策略和相关习惯以语文要素的形式分布在不同的单元中,将语文要素转化为单元评价目标,对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要素有两条:一条指向阅读,“了解作者是怎样把事情写清楚的”;一条指向习作,“写一件事,把事情写清楚”。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有“学写一件简单的事”的训练。相对之前“简单的事”,本次习作有一定的复杂性。如精读课文《麻雀》,小麻雀突然掉到地上,老麻雀突然从树上落下来,使得事情不再按部就班地发展。两次“突然”引出事情发生变化,使得事情不再简单。又如《爬天都峰》,爬天都峰这件事因为有了与老爷爷的相遇、结伴,才有了最后的登顶。爬山过程中的波折、登顶后的感悟,也让事情不再平铺直叙。除了写的事有简单与复杂之分,写事要求也从“学写”到“写清楚”。怎么才算把事情写清楚呢?夏丏尊、叶绍钧在《国文百八课》中这样说:“叙述文——叙事物的变化经过。写的是事物变迁、经过。时间是叙述的重要元素。要从无限的时间里切取与那件事情最有关系的一段,从那件事情开始的时候起,写到那件事情完毕的时候。切取来的一段时间的各部分也不必平等对待,只要把那天特有的事件叙述明白就够了。”可见,“写清楚一件事”不仅意味着将与事情发展相关联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写清楚,而且需要着重展现事情最重要的部分来表达写作的主题。比如,《麻雀》通过“我”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来展现老麻雀拯救小麻雀的无畏。《爬天都峰》通过“我”和老爷爷的对话来展现我们都能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因此,本单元的评价目标可以确定为“把事情变化写清楚,把重要内容写清楚”。

2.分析学生学情,细化评价目标

针对以上目标,学生的学习困难主要是选择怎样的一件事情来写?怎么写清事情的发展变化?怎么选择与这件事情最有关系的部分来写?怎么确定哪些部分要重点写?怎么写清事情中的重要场景?由此,我们可以继续细化评价目标:能选择前后有变化的一件事情写;能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写清事情的发展变化;能选择与事情有关的时间轴上前后有因果联系的部分来写;能将表现主题的内容作为重点写清楚;能借助看到、听到、想到或者怎么说、怎么做、怎么想写清事情中的重要场景。

二、设计发展读写能力的学习任务与活动

1.构建任务框架

确定评价目标后,教师要基于目标设计与之匹配的过程性读写任务,引导学生在阅读和写作的实践活动中提升读写能力。比如,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任务设计要保障阅读与写作的同步性,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习作者的表达,学用结合,将相关的写作知识转换为学生的写作能力。单元核心任务与子任务设计见图1

单元学习任务是实施评价的重要途径。教师要明确单元核心读写任务及完成核心任务的序列子任务,建立任务之间的逻辑联系与合理进阶。上面的核心任务与子任务的设计体现了习作单元从读中学写、读写一体的理念。

2.设计梯度活动

为了引导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升读写能力,教师还要树立“教--评”一体化的意识,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分阶段、有梯度地经历学习过程。表1是与目标对应的读写活动设计。

以上设计依据教材特点与学生实际,由易到难,整体设计,充分发挥课文“写清楚”的范例作用,让学生有一个从“学”到“习”的过程。教师充分关注课文选材组材方面的差异,指导学生写目睹的事情与写亲历的事情的不同写法。同时,借助从读到写、以读促写的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发展能力。习作活动包含内化本课写作知识的片段写作以及大作文的分解练习,从一件事的框架建构到事情重点部分的描写逐步突破。

聚焦语文要素设计评价任务,需要理清单元目标与课文目标之间的逻辑关联,立足学情,结构化地设计学习活动,收集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以确保评价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三、设计提高读写质量的评价标准与工具

1.依据任务,拟定标准,设计量表

课堂读写表现、读写作业是单元评价的主要内容。我们要根据具体的学习任务选择评价维度、拟定评价标准、设计评价量表。比如,关于习作的评价教师可以从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拟定评价标准,让学生参照评价标准进行习作练习,并根据标准对他人的习作进行评点,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2.注重过程,加强观察,有效评价

为体现评价促进学习、在评价中学习的思想,教师要对学生单元学习过程中完成任务的情况作必要的观察、记录、评价。比如,借助绘制“山形图”,完成对习作的构思,其评价等级标准见表2

3.量表导航,主体参与,综合评价

单元目标评价量表从制订、实施、反馈都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课文帮助学生深刻领会评价要点的内涵,还可以引导学生参与评价维度、标准的制订,以便对本次习作写什么、怎么写、写到什么程度了然于胸。同时,为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除评价学习成果外,还需评价学生的综合素养,如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合作意识、合作能力等。

评价标准与工具的设计,需要呼应单元评价目标。不仅要对学生最终的读写质量进行评价,而且要评价学生读写过程中的兴趣、习惯、态度、情感等。教师要精心设计评价量表,帮助学生理解评价标准,努力将评价嵌入教与学的过程,以此调控学习进程,反馈学习成效。

四、设计促进读写改进的评价等第与评语

1.重视可视化学习成果呈现方式的设计

教师要重视整个单元学习过程中可视化学习成果的设计,这些成果是学生完成任务、参与活动及其思考过程、思维路径的呈现,也是学生学习运用阅读策略读懂课文、学习表达的过程,还是学生练习读写并逐步达标的重要证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建立自我档案袋,将这些可视化学习成果收集起来并加以整理分析。比如,学生阅读课文时梳理的“山形图”、完成的片段写作、学生习作、课堂的评价记录单等,不仅反映了学生真实的学习情况和当前的读写水平,更重要的是将学生成长发展的轨迹留存了下来。

2.基于证据设计“等第+评语”

单元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单元学习表现进行汇总,评出“优秀、良好、合格、须努力”四个等第。并借助评语揭示等第内涵,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比如,某学生“山形图”绘制评定为“优秀”,习作质量评定为“良”,合作评定为“合格”,片段作业评定为“良”,可以综合评价为“良好”。结合评价标准可以进一步形成以下指导性评语:“你能运用山形图合理分解事情发展过程,并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事情写清楚,但是事情发展过程中重要的内容写得还不够清楚。同学之间互评时有1~2处意见不合理。若能改进,你将晋级优秀。”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创建学生个人电子档案,运用移动终端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及时互动与评价,这将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3.加强评价的反馈与指导

为加强评价的反馈与指导,教师可以借助单元梳理课,充分利用评价信息,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内阅读课文的特点,借助迁移性的练习,检测学生阅读策略掌握情况。教师还可以选择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专题讲评。教师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之间的差异,提供针对性的个别辅导;时刻关注评价对学生读写改进的调节功能,如是否调动了学生读写的兴趣,是否让学生看到了自己读写的进步,是否针对学生的读写问题提供了可操作的指导意见等;引导学生参与互评自评,强化对评价要求的理解,发挥评价对教与学的促进作用。

对评价结果的反馈与指导,教师可以加强可视化学习成果的收集、整理与分析,基于证据采用“等第+评语”的方式反馈、指导学生反思改进,并提供针对性的个别辅导。评价过程需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互评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在评价中提升学习能力。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