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问题式教学与议题式教学

2025/4/2 17:14:09  阅读:48 发布者:

问题式教学与议题式教学一字之差,但是却并不能划等号,二者有着区别和联系。

什么是问题式教学

问题式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围绕问题展开探究活动,最终解决问题。在问题式教学中,问题是教学的核心,教师精心设计一系列具有启发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则在问题的驱动下,主动收集资料、分析思考、合作交流,从而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

例如,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个与生活实际相关的数学问题,如“如何合理规划家庭装修预算”,让学生分组讨论解决方案。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如百分比计算、数据统计等,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决策。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学知识,还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什么是议题式教学

议题式教学则是以具有争议性或开放性的议题为中心,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辩论和探究的教学方法。议题通常涉及社会、政治、文化、道德等多个领域,能够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和不同观点的碰撞。在议题式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围绕议题展开多元对话,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由,倾听他人的意见,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

比如,在思政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议题,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学生们需要深入研究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以及各种影响,收集相关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通过辩论,学生不仅加深了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还锻炼了批判性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者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以学生为中心:问题式教学和议题式教学都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在这两种教学模式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来构建知识体系。

·培养思维能力:两种方法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包括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在问题式教学中,学生需要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结论,这一过程锻炼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议题式教学中,学生要对不同观点进行评估和判断,发表自己的见解,从而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促进合作交流:无论是问题式教学还是议题式教学,都需要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交流。在小组中,学生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共同解决问题或探讨议题,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不同点

·侧重点不同:问题式教学侧重于通过具体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和技能,重点在于问题的解决和知识的应用;而议题式教学更关注学生对社会、人生等宏观问题的思考和探讨,注重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问题性质不同:问题式教学中的问题通常是具有明确答案的,学生通过探究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议题式教学中的议题往往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不同的观点和立场都有其合理性,学生需要在多元观点的碰撞中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

·教学过程不同:问题式教学的教学过程相对较为紧凑,围绕问题的解决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议题式教学则更加注重讨论和交流的过程,教学过程更加开放和灵活,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进行及时的引导和调整。

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应用和实践议题式教学

·精心选择议题

议题的选择是议题式教学的关键。教师应选择具有时代性、争议性和开放性的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同时,议题要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在思政教学中,可以选择“网络语言对传统汉语的影响”这一议题,引导学生思考网络语言的特点、利弊以及对传统汉语的冲击和融合。注意,议题尽量避免选择那些超越学生思维和知识范围之外的生冷怪癖、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不熟悉不了解的议题。

·营造良好氛围

为了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尊重每个学生的想法和意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积极发言。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先进行讨论和交流,降低学生的心理压力,然后再进行全班分享和辩论。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在议题式教学中,也许开始并不顺畅,有的学生头脑空白,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不知道从何说起、如何表达。此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留白”,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或者提供一些相关的资源,启发学生思考的途径和方法,或者将复杂的问题分解为若干干小的子议题,给予学生若干个支架,指引学生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点拨、提示、提问、追问等方式,帮助学生梳理思路,挖掘观点背后的原因和依据。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观点时,教师可以问:“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有哪些证据支持你的观点?”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论证。

·多元评价反馈

议题式教学的评价应多元化,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在讨论、辩论、合作等方面的表现。同时,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肯定学生的优点和进步,指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结合实际拓展延伸

议题式教学不应局限于课堂之内,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将议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在讨论 “绿水青山是不是金山银山?”一议题时,可以组织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引导两方开展辩论,在论战中,进一步加深对议题的理解和认识,变原本的说教为实践的共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行动力。

举个例子:

议题:思政教材《心理健康与职业规划》第五课“认识情绪管理情绪”的第二框“成为情绪的主人”内容,以“做情绪的主人”为议题,探讨合理的情绪表达方式与管理策略。

实施方式:

ü 每个同学拿出一张纸条,写出自己印象比较深刻的情绪事件。

ü 开展小组讨论,同学们在组内分享自己的情绪事件,并且重点谈一谈“如果今后我再遇到类似情况,我会怎么办”

ü 对于一些没有形成结论和普遍共识的行为和问题,可以贴到张贴板上,寻求他们小组同学的帮助和支持

ü 记录一个开心的事件,与组内和班内的同学分享

虽然,这篇文章用比较多的篇幅谈了议题式教学,而且,这也是中职思政课程标准所极力倡导和强调的教学方法。但是,有一说一啊,在实践中,我却感觉到一些困难和障碍。体现在:由于学生的基础和知识积累较差,不关心关注时事和社会热点问题,缺乏质疑评判和思辨思考的能力,在实际的议题操作过程中,难以有效顺畅的展开和延续。所以,个人观点是:问题式教学更加适合中职学生的学情和特点,较为容易操作和实施,可操作性和实践性更强更适用。

转自木子音的教育生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