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观察法
涵义:观察法是研究人员根据目的和计划,对研究问题进行有规律观察并记录,以掌握资料分析研究对象。观察法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研究者需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和提纲,通过直接观察研究对象获取第一手资料,具有直观性和生动性,且强调在自然情境下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以了解其自然状态下的表现。
作用:观察法能扩大感性认识,如在教育研究中,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教师的教学方法等,可以让研究者更直观地了解教育现象;能启发思维,研究者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和现象,从而引发深入思考;还能带来新发现,为教育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二)文献法
涵义:文献法是搜集阅读课题相关资料,掌握已有资料以形成科学认识。主要通过书籍、报刊、档案、非文字资料、网络数据库等渠道搜集资料。
作用: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学术会议和个人交往搜集资料、计算机互联网等。阅读研究文献的方法一般有浏览、粗读和精读三种,这三种阅读方法各有所长和不足,对于研究工作者阅读分析文献来说,均为非常有用的方法。
(三)调查法
涵义:调查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搜集与研究有关的资料。常用方式有问卷调查、搜索资料、谈话等。
作用:例如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某一学科的学习态度和需求;通过搜索资料了解相关研究的现状和趋势;通过谈话的方式深入了解教师的教学经验和困惑。
(四)统计法
涵义:统计法是分析搜集的大量数据得出结果用于课题研究。通过有效方法,将搜集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如采用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集中趋势的度量方法,方差、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离散程度的度量方法,以及偏度和峰度等分布形态的度量方法,揭示教育现象的内在规律和特点。
作用:为课题提供具体分析结果,其作用是为了科学、有效地组织统计工作,保障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统计法能够通过数据分析和处理,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五)历史研究法
涵义:历史研究法是分析过去相关现象,提取精华用于个人研究。通过对过去发生过的与研究问题相关的现象进行详细分析,如查阅历史文献、研究教育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等,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为当前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作用:帮助了解研究问题的历史背景,使研究者能够更好地理解研究问题的来龙去脉,为深入研究提供历史依据。
(六)比较法
涵义:比较法是对研究现象在不同时期、地点、背景下的表现进行比较。通过对某类研究现象在不同时期、地点、背景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比较研究,如比较不同国家的教育政策、不同地区的教学方法等,发现其发展所具有的特殊性。
作用:发现发展的特殊性,为教育研究提供差异性的视角和思路,促进教育的创新和发展。
(七)实验法
涵义:实验法是控制研究对象,观察变化和结果以确认因果联系。具有主动变革性,即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控制性,即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因果性,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为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作用:实验法的特点决定了它在教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能够通过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控制,准确地揭示教育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为教育决策和实践提供科学依据。
(八)经验总结法
涵义:经验总结法是归纳分析实践情况,上升为经验揭示本质规律。通过调查、总结、归纳、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及规律。其特征是经验的新颖性、普遍性、实践性、发展性、实用性,特别注重经验的转化。
作用:确立总结对象,如选择一个成功的教育教学案例作为总结对象;搜集相关材料,包括教学记录、学生反馈、教师反思等;现场相关调查,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分析关键资料,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撰写总结报告,将经验总结上升为理论,为其他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九)个案研究法
涵义:个案研究法是深入研究单一对象。包括追踪法、追因法、产品分析法三种类型。追踪法确定追踪研究的课题、实施追踪研究、整理和分析资料、提出改进意见;追因法确定问题、假设原因、设置对比、数据检验、结果分析;产品分析法通过分析学生的活动产品,如日记、作文、书信、作业、自传、绘画、特长等,以了解学生的能力、倾向、技能、知识、情感等。
作用:个案研究法能够深入了解单一研究对象的特点和问题,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
(十)实证研究法
涵义:实证研究法是教育科研中基于事实和证据,通过科学的方法和程序来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以验证假设、发现规律、揭示因果关系的研究方法。它强调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注重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获取第一手资料。
作用:在教育科研中,研究者常常会提出一些关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假设。实证研究法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来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成立;通过对大量教育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揭示其中隐藏的规律,其研究结果可以为教育实践提供具体的指导和建议。
转自木子音的教育生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