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理答会有很多策略。我认为,我们要寻找的是策略的策略,那就是源策略,你掌握了源策略,那么很多具体的理答策略就可以迎刃而解了。
那么课堂理答的源策略是什么呢?我认为,课堂理答的源策略是要求老师在学会倾听的基础上,多角度地理解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以一种开放的心态来拥抱每一个孩子的课堂发言、课堂作为。
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当中,经常会请孩子站起来读一读课文当中的某一段话。一个孩子起来了,然后读完了这段话。在孩子读完这段话以后,老师需要跟这个孩子有一段理答。看起来孩子们简简单单的一个学习行为,我们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对它进行理答。你的思路完全可以打开,所谓条条大路可以通罗马。
比如这个孩子读完了,你怎么理答呢?
1. 针对学习状态
“老师说,你是第一个举手的,冲着这一点,我就要大书特书地表扬你。读得怎么样,我暂时不管,我就从他的学习状态,因为他非常的积极。”这种理答充满了正能量。
2. 针对学习方法
对他的这一次朗读做出理答:“这个词你有意把它念得这么轻,我知道你是在表达作者的思念之情,这个词要把它轻读……”
这是一种方法,在老师的理答当中,把学生的这个读书的朗读的方法点化出来了,这么读会有这样的效果,多好的理答!
3. 针对学习质量
你可以这样说:“那么长的一段话,你不但没念错一个地方,还读得这样通顺,这样字正腔圆,可见平时的基本功是相当扎实的。”
这是对他朗读质量的总体评价。第一正确,第二通顺,第三念出了味道!这就是充满了正能量的理答,多好啊!
4. 针对学习内容
当然我们还可以继续换角度,譬如“从你的朗读中我听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的怀念,也听到了作者对自己深深的自责,你真的读懂了……”
5. 针对思维方式
在朗读过程当中,也可以从思维方式的角度进行理答。比如“你读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和体验,你的读与某某同学不同,你们读的风格不一样。在你的朗读中,是思念中饱含着感激之情。”
这是比较,这又是一种理答的维度。
6. 针对情感体验
对于孩子的朗读,你还可以这样来理答:“你把自己放进去了,你已经走进了作者的内心世界,你不是在读文字呀,你是在替作者,或者说,你就是作者……你在向自己的母亲倾诉。”
你的理答是针对孩子在朗读这段文字时候他所表露出来的情感体验而做出的,这是一个全新的维度,跟前面五个维度又是不一样的。
7. 针对思想认知
“孩子,经过你这么一读,这段文字的意思就全明白了,不需要再说明什么了。所以,有了疑问,最好的方法还是读书!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嘛。你不懂,读,还不懂,继续读,认真地读,仔细地读,投入地读,设身处地地读!放飞自己的想象,怀着自己的情感来读,读到一定的时候,你自然而然就明白了,就懂了。”
8. 针对话语表达
什么叫针对话语表达的敞开呢?
“你的声音太有魅力了,那么浑厚,那么有底气!简直就是中央电视台的‘小赵忠祥’,好好努力,争取让赵忠祥下岗!”
有点俏皮,因为孩子的声音很有魅力,很有特色,于是你就从这个维度来评价来理答。
9. 针对动态变化
你自己班级里的孩子,你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以前的朗读怎么样,他今天的朗读又怎么样。
所以你可以说:“听得出你在努力,你在一点一点地进步!跟第一次朗读相比,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这是历史性的突破!”
这是从一个人前后变化的维度,对他进行理答。
10. 针对语文知识
你可以针对他朗读过程当中可以提炼的语文知识进行理答。
“注意,你想强调哪层意思,你就重读哪个词语,试试看,这样读有没有这种效果?”
“读得不到位,效果不好没关系,你想强调哪层意思,你就重读哪个词语,重音落在哪里,然后再试一试。”
这是不是理答?这是非常好的理答!是一个简单的评价,给学生一个方法,给他们一个拐杖拉他们一把,让他们读得更好。
11. 针对文化背景
你可以这样说:“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孩子说真的,这段话的朗读,我应该向你学习,我为有你这样的学生而自豪啊!”
很显然,这个孩子读得相当好,这老师情不自禁地赞美他,而这个赞美呢,它是有文化内涵的,引用了经典的名言警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多好,你的理答就有了文化的含量,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声的熏陶和感染。
12. 针对学习习惯
“同学们,读是我们学习语文最基本的方法。古人说读书时应做到‘三到’——眼到、口到、心到。我看,你今天完全做到了这个要求。”
你看,在课堂里面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学生的读书行为,也可以找到十二个维度进行理答。
所以在课堂上,针对孩子们的任何表现,只要我们敞开自己的心胸,以开放的姿态去倾听和理解,何愁无法达到良好的效果?
转自校长内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