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乎课堂上的小细节
2025/3/31 15:47:05 阅读:10 发布者:
上天上组内公开课,内容是小论文撰写架构的构建。那节课其实后面还有一部分内容,但是因为中间一些同学上黑板展示的时候,耽误了一些时间,超出教学设计的时间预期,所以后面没来得及上就收尾了。后来反思这节课的时候,觉得这节课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在第一个展示环节,同学们的表现欲很强,在高中的课堂上,能够让同学有如此的表现欲不容易,要知道高中孩子可都是沉默一族,为了保护他们的表现欲,我临时决定调整教学内容,上不完就上不完,本来教学设计和上课就存在误差,可是不能为了追求上课流程而挫伤孩子们的积极性,表现欲,这节课虽不完美,但是却让孩子们的表现欲显现的淋漓尽致,值得。
以前也遇到过这样的事情,自己上课遇到过,听课也遇到过,那就是当对一个知识点开始合作探究展示时,如果学生在这环节耗费太多时间,或者学生在一个知识点上开始超出自己预期的答案,我就会横加干涉,然后想法设法引导他们往我设计的方向走,这样的流程下来,教学任务完成,时间也刚刚好,可是教学却没有了遗憾,要知道一般这个瞬间都是教学生成的时候,可我却明知而为之的掐断了孩子们思想的火花,现在想来,自己不是一个好老师,准确的说是对自己的课堂教学极度不自信。
一节课,45分钟,本来就是不可预设,假如我们能预设孩子们的45分钟,那就可以是预言家,预知未来了不是?生命的个体本来就五彩斑斓,园子里只有一种颜色,那才是单调,不是吗?
正视课堂中学生思维冲突,碰撞才能产生思维的火花,教学生成才会紧随其后,忽视它,就会让我们为教学而教学,陷入周而复始。当课堂好不容易开始有了生成,我们却视而不见,弃之不顾,却总是迷恋参考答案,总是想把他们引向参考答案,这不得不说是对普遍学情的漠视,对这样的生成绕道而走,恰恰是对教学资源的一种无形浪费,甚是可惜。
时刻谨记,教学本身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我们不必担心可供研究的问题资源的匮乏,课堂生成就在我们的45分钟时间里,就在我们的孩子们中间,就在小组合作探究里。就在我们的细心里。
以前上课总是喜欢在前三排走走,这样就忽略了后三排的孩子,现在只要我上课,我就会教室里360℃的漫游,只为让更多的能够被我观察到,提问到。这就是教师课堂上的空间关注域!
以前上课波涛汹涌,暴风骤雨,马不停蹄,后来发现,那是自我陶醉,特别喜欢专家们上课,运筹帷幄,不紧不慢,他们总会利用等待的时间,让花成花,让树成树,这就是课堂的等待时间。
等一下学生,听听他们的理由,只要言之有理,同样要给他们肯定和赞誉的表扬,因为即使答案错误,那也是对他们勇气可嘉的肯定,也是对他们自信的赞扬。这是静待花开的情怀。
在乎每一个孩子,才是教育教学最应该做的事情,正高级教师周明老师曾经为此写了一本书《在乎每一只鸟》。冯卫东老师曾把学生比喻成鱼,他要求老师要在乎每一条小鱼。言外之意,两位专家其实就是提醒我们老师,课堂上应该把关注的领域拓宽,眼里有孩子必须是所有的孩子,可常常是总有若干孩子游离在我们的关注之外。给他们犯错的时间,等等他们,常关注,多关怀,学会在乎,每一条小鱼或许都可以在我们的课堂上畅快的游,每一个鸟或许都会在翱翔在未来天空。
转自一周闲言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