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跨学科主题学习(八)依据学习评价 提炼学习主题

2025/3/28 16:48:04  阅读:10 发布者: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了“教--评”一致性,引发了对逆向教学设计的讨论。逆向教学设计由格兰特·威金斯和杰伊·麦克泰格提出,是一种基于结果的“倒推式”设计方法,包括设定学习目标、选择评价标准和设计学习活动三个阶段。这种方法将评价的设计置于学习活动设计之前,使评价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成为推动和检验学习的工具。逆向设计同样适用于跨学科主题学习,通过评价引导学习主题的提炼和学习过程的构建,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知识。

明晰预期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逆向设计的核心和支柱,系统科学的学习目标能有效指导学习评价的设计,体现以终为始、目标导向的特点,真正实现“教--评”一致性。可达成、可检测的学习目标涵盖具体的知识、方法、智能、素养、情感等方面,能够落实在每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例如,“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中,可以设定以下学习目标:了解复式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方法和特点;能按要求收集、整理数据,并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能从不同角度分析和理解数据信息,解决生活中具体的问题;具有一定的数据意识,能基于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和预测;在学习过程中,能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等。

选择适宜评价标准

确定学习目标后,应选择与之对应的评价标准,以全面准确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基于核心素养,细化学习目标并形成相应的评价标准,有助于设计清晰、关联性强、结构合理、目标明确的学习主题。横向上,可依据自下而上逐层递进的评价指标,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路径,用学习主题关联学习内容;纵向上,可由“是什么”到“为什么”再到“怎么样”,基于知识的获得走向知识的应用设计学习主题,促进深度学习。

一方面,我们可以依据学习目标统筹规划,预设学生能达成的学习效果,形成与其相对标的评价标准。这些标准可以包括结果性评价和表现性评价两个方面。结果性评价关注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如“能知道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掌握制作复式折线统计图的方法”“能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对中国青少年体质情况有基本的了解”等;而表现性评价则更侧重于学生的过程性表现,如“是否主动参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学习”“从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到会绘制复式折线统计图,再到读懂复式折线统计图,知识生长是否得到稳步提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否迁移所学的知识与方法”“是否发展了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等思维能力,提升数据意识和应用意识”“通过学习,对健康、生命等问题有没有进一步的了解,是否有新的启示和见解,是否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是否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是否能够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等。另一方面,我们还需要关注评价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评价标准应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引导学生朝着预期的学习成果努力,并且便于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观察和评估。

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习评价不仅应关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还应关注其他方面的发展。就像这一课时的学习,除了理解和掌握学科知识,还需要评估学生是否理解健康体质的含义与标准。教师基于评价的要求,在主题设计时改变了通常以两个同学的数据进行比较的学习活动,而是以个体或小群体的数据与全国统一的健康体质标准进行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样能够更好地反映出本区域学生的体质情况,也可以有的放矢地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更为合理的建议,凸显了逆向设计学习主题的价值。

设计合理学习主题

在明晰了预期学习成果和选择了适宜评价标准后,就需要设计合理的学习主题来实现评价与学习的深度融合。依据“目标导向,评价先行”的设计思路,教师要把握知识间的逻辑关联,高度关注学生对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知识迁移和实际应用能力,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优化学习主题逆向设计的流程。学习主题需要动态改进,规划出最合理的学习体验和最必要的学习活动,与预期学习结果、评价标准、学习方式的整体构思保持一致。

我们可以以学习目标的达成为内核,把握学习评价的驱动性,设计跨学科的学习主题。“复式折线统计图”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以“健康成长知多少”为学习主题,复习导入部分,利用“新冠”统计数据自然切入已学旧知“单式折线统计图”,为后续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同时也引发了课堂讨论热点“健康”问题,让学生知道拥有良好的体质的重要性。学习新知部分,利用学生个人的身高、体重、肺活量,以及小组的近视率等数据开展活动:第一层次通过两位同学身高的比较,了解并掌握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与绘制方法,感知生长情况不单纯由身高决定,必须与全国青少年体质调研报告中的数据比较,才能得出合理结论,学生因此明白利用“标准”的数据更加科学、更为有效;第二层次让学生绘制与体重相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内化方法的同时,逐步读懂图意,进行简单的预测,并思考如何保持合理的体重等问题;第三层次利用与肺活量相关的复式折线统计图,提升学生观察、比较、分析、预测等能力,同时思考影响肺活量的因素和科学提升肺活量的方法;第四层次让学生利用近视率的数据,借助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独立探究一些现实问题。回顾反思部分,除了抽象概括与复式折线统计图相关的知识与方法外,还在数据意识上进行深化,同时启发学生围绕健康、生命等问题展开思考,培养珍惜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拓展练习部分,进一步引导学生围绕影响青少年体质的其他相关因素,比如胸围,脉搏、血压、运动能力(跑、跳、力量等)等,利用课内外实践继续探究,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生长所需关注的要点。

学习主题的逆向设计是一种以学习目标为导向,强调评价先行、问题引导的设计方法,其意义在于确保学习活动与学习目标、评价标准高度匹配,促进有效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发生。

转自朱红伟名师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