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源差”学校教书,这3个微习惯让你的教学成绩越来越好
2025/3/28 16:39:43 阅读:13 发布者:
教育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尽管国家有规定要均衡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公平的教育,但现实中,重点学校与一般学校之间的差距依然明显。重点学校争抢优质生源,而一般学校则面临着“生源差”的困境。在这样的学校教书,教师们面临的压力不容小觑。然而,只要我们在保证学生行为习惯正常的前提下,坚持以下3个微习惯,教学成绩就有可能逐渐提升,越来越好。
第一、重点核心的基础内容老师天天精讲
在任何学校,无论是重点还是非重点,基础知识都是学生学习的基石。在“生源差”的学校,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他们需要老师在课堂上不断重复和强调这些核心内容。所以,教师更应该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例如,某老师曾经在一所“生源差”的学校教过数学,他坚持每天大概用10分钟的时间,反复精解和巩固基础概念和公式。这样的做法看似简单,但却能让学生在不断的重复中逐渐掌握和熟练运用这些基础知识。对于重点核心的基础考点,该老师不仅会精讲每个考点的原理,还会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看到这些考点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这样,学生在遇到类似的题目时,就能够迅速反应,正确解答。
第二、重点核心的基础内容学生天天精练
教师的讲解固然重要,但学生的练习同样关键。在“生源差”的学校,学生往往缺乏自觉性,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设计有效的练习题,引导学生每天进行精练。例如,我们可以每天都布置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必须在当天完成。这些练习题既包括基础知识的巩固,也有适当难度的拓展提高的内容。通过这样的练习巩固,学生们的成绩必然会有显著的提升。
此外,我还发现,通过让学生自己出一些基础简单的题来互相练习,可以极大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他们需要在出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那些重点核心的基础知识点,而出题后再解答他人的题目,也能让他们在实践中加深对重点核心基础内容的理解。
第三、重点核心的题目让学生经常互相讲
在“生源差”的学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往往较弱,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互讲的方式,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对于某些合适的重点核心的基础题目,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尝试让学生互讲,让学生甲和乙组成两人小组,互相向对方讲解并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角,他们在互相讲解的过程中,不仅加深了对重点核心基础知识点的理解,还逐渐提高了彼此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水平。
总之,通过以上三个微习惯的坚持,我们可以帮助“生源差”学校的学生逐步提升成绩。这些习惯看似简单,但却能在日积月累中产生显著的效果。教育的道路漫长而曲折,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看到希望的曙光。
转自陈锡的锡言锡语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