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一节好课的标准须六“有”

2025/3/28 15:11:28  阅读:18 发布者:

让学生面临问题,因为问题能唤起强烈的求知欲。

——苏霍姆林斯基

这两天,连续听课多节。有本学科的,也有其它学科的,有新授课,也有复习课。尽管学科不同,课型不一样,但作为课堂,一节45分钟的课,还是能找到一些共性的东西。关于好课的标准,也是见仁见智。这几节课听下来,我对此又有了新的认识,我认为,称得上一节好课,须具备六个“有”:

第一,有目标。这一节课准备教授给学生什么内容,如何传授,想把学生带到哪里去,怎么带他们去。这些都属于教学目标的范畴。因此,无论是哪一节课,哪一种类型的课,都得有目标。一节好课更应如此,而且目标要更加具体精准,具有可操作性,目标达成度高。否则,无论如何也称不上一节好课。

第二,有趣味。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块内容或课堂教学充满期待、产生浓厚兴趣,他就会更加专注于课堂,其学习效果也会更好。这个道理都懂,无需多言。那么,怎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借助一定的方法手段,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加工整合,使其符合学生认知现状,贴近生活现实,以便让学生乐于接受,愿意参与其中。

第三,有新颖。一节课犹如一道菜肴,口味如何,需要教师借助相应的调料,对食材进行加工,同时还要有一定的创意,敢于打破常规,变换花样,尝试给学生耳目一新。比如导入、设问、题型、讲解、表扬、微笑、表情、眼神等,每一个细小的环节都可以成为学生关注的焦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四,有方法。这里的“方法”,既指教学方法,还包括学习方法指导。如何教学,怎样学习,同等重要。不同的方法手段,所产生的实际效果不一样。比如同样一块内容,借助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播放,以及分组讨论,全程参与等形式,肯定比教师一个人从头讲到尾,满堂灌、一言堂效果要好很多倍。这是不争事实。学习也是如此。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第五,有结论。一般地,每一课的内容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都需要学生掌握。这一节课需要重点解决哪些问题,得出哪些结论性的观点,哪些内容可以确定,需要学生理解掌握与灵活运用。这些带有结论性的内容,是学生应知应会,也是考试必考或常考的内容。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做到明白无误,准确及时地告知学生。

第六,有留白。从理论上说,每一节课在教师的讲解与指导下,学生不应该有疑点与盲点,应该对所有的内容都很清楚。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学生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的内涵与外延都了如指掌。实际上,学生对一些问题还存疑,未必是坏事。有疑问,就有思考;有思考,就有解决。一节好课,不应该也不可能没有任何疑点与盲点,给学生适当的留白与思考余地,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艺术。实践证明,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欲望与持续学习的动力。

诚然,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是好课?关于这个问题,从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即便如此,也不影响对一节好课的评判与追求。我坚信,若能朝着上述六个方面努力,那么这样的课堂不会差,一定称得上优质的课堂。

的确,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与充满变数的行为过程,这也就决定了在很大程度上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其实,不足未必是坏事,只有认识到不满意、不充分,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优质与完美。

转自老王聊教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