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例谈阅读教学中的“微文创写”训练

2025/3/28 14:46:54  阅读:47 发布者:

阅读教学课堂中,学生基本上不动笔是一种常态。这是长久以来陈旧的教学积习所致——以为阅读教学就是教课文。

为了落实将“语言学用”训练放首位的教学理念,提高课文的利用效率,让学生课堂学习的活动形式自然变化,使阅读教学更好地贴近课文课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本质,我们必须而且应该在课堂中为学生设计更多更好的课堂动笔活动,让充满美感、充满训练力度的“微文创写”伴随着学生的课堂学习。

动笔微写,读写结合,就是利用课文这个语言载体,从课文本身的内容出发,设计与课文有血肉联系的“写”的内容,从而达到以写促读、以读带写的教学目的,既学用语言、训练思维,又能以写促读,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一般而言,阅读课中的微型写作活动的设计角度有:

美句摘抄、集句成文、句式学用、段式仿写、提纲罗列、内容概述、人物素描、仿写学用、补说续接、原文改写、句段替换、事物定义、寓意点破、想象创编、信息整合、作品评论、活动记录、定向探究、唐诗素描、话题短文、事实印证、理由阐释、读后随感、文学短评、写法实践、自由表达……

都是常用的好角度、好方法。

还有:课文信息提取,写课文概述短文,写语言赏析短文,写人物评析短文,用自己写的段替换课文中的段,给课文增写一个段,缩写课文内容,写文言诗句的描述文,诗歌教学中的“以诗译诗”,引用课文语句写励志小诗文,写成语故事,写典故故事,乃至写答题理由等,也都是可以进行教学尝试的。

这些微型写作活动,能够让阅读教学的课堂表现出灵动、深入、优雅、有文气、有训练力的美感。

“微文创写”活动的研究,有着一定的教学意义:

其一,让语文课堂阅读教学向语文的学科特点迈进了一大步;

其二,既表现出教师对课文研读的深刻,又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

其三,在读写结合的实践活动中能够突现对学生的集体训练,有效地形成、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微文创写”活动的研究,需要教师有着厚实的学问背景:

如,要有很好的阅读鉴赏能力;教师写作指导的基础能力是能够阅读与鉴赏。又如,教师自己积累丰富才能让视野开阔;没有课内外教学资源的积累,教学之中往往捉襟见肘。再如,要能够力所能及地设计和安排丰富多彩的微写活动;达到精准点拨、予充足时间,切合课文情境的教学境界。

下面举例说明阅读教学中“微文创写”活动设计的生动角度。

例一,整合信息,概括文意。

简说《苏州园林》

苏州园林的共同点:使游览者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其建筑讲求自然之趣而绝不讲究对称,假山、池沼的安排配合都表现出入画的效果,栽种和修剪树木着眼在画意,花墙和廊子增加了景致的层次美;且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门和窗有着高度的图案美,色彩也表现出淡雅的美。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提取并整合课文《苏州园林》中各段的中心句、关键句,对课文进行了“文意概述”;用百字左右的篇幅,简洁而清晰地介绍了苏州园林的基本特点,并习得了一种学习的方法。

例二,反复写句,描绘形象。

如海燕的形象美:

勇敢的海燕。

对暴风雨渴望的海燕。

充满着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的海燕。

高傲地、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的海燕。

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飞沫的海燕。

飞舞着的、敏感的精灵,高傲的、黑色的精灵——海燕。

笑那些乌云、因为欢乐而号叫的海燕。

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的海燕。

在怒吼的大海上、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着、高喊着“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胜利的预言家的海燕。

这是《海燕》教学中学生的微写作内容。“海燕形象美”是话题,是任务,是实践活动的安排,学生抒写的过程,是语言运用的过程,是美感体味的过程,是心灵陶冶的过程。学生智慧地撷取、组合课文中的词与句,写出优美深刻的话语,描述、评说了“海燕”的英勇形象。

例三,课文集美,创写微文。

紫藤萝瀑布

我不由得停住了脚步。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每一穗花都是上面的盛开、下面的待放。每一朵盛开的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帆下带着尖底的舱。船舱鼓鼓的,又像一个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绽开似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

这里除了光彩,还有淡淡的芳香,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也在我心上缓缓流过: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所谓“课文集美”,就是利用课文本身的资源所设计的由学生全体参与的阅读品析活动、语言积累活动、课文读写活动。教师以语言学用为目的,指导学生将课文中精华的语言材料整合、集聚起来,创写精美短文并当堂背诵。课文集美的“微写”活动,是课堂教学中高雅的教学活动。它对学生进行着审美教育、语言教育、学习技能教育以及思维训练。

例四,课型创新,以写带读。

如自读课文《土地的誓言》教学创意:

教师组织“精选”课文内容的活动。活动内容与要求:从《土地的誓言》中选写出三“块”完整的内容,形成课文朗诵稿。对这三块内容中的每一块,都要加上小标题,三个标题既要有利于诵读演示,又要力求表现课文主题。

学生活动,抄写整合,形成如下《土地的誓言》诵读稿:

故乡

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手里握着一把泥土的时候,或者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我听见皮鞭滚落在山涧里的脆响;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黑玉的眼睛,斑斓的山雕,奔驰的鹿群,带着松香气味的煤块,带着赤色的足金;我想起幽远的车铃,晴天里马儿戴着串铃在溜直的大道上跑着,狐仙姑深夜的谰语,原野上怪诞的狂风……

土地

故乡的土壤是香的。在春天,东风吹起的时候,土壤的香气便在田野里飘起。河流浅浅地流过,柳条像一阵烟雨似的窜出来,空气里都有一种欢喜的声音。原野到处有一种鸣叫,天空清亮透明,劳动的声音从这头响到那头。秋天,银线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粮车拉粮回来,麻雀吃厌了,这里那里到处飞。禾稻的香气是强烈的,辗着新谷的场院辘辘地响着,多么美丽,多么丰饶……

誓言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教师组织不同形式的表演式诵读活动,让这抒情语言的精华,让这热爱故乡的深情,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之中。

“微文创写”的最妙之处在于语言学用。诸如“含英咀华,片段写作”“串写课文,摇曳生姿”“课文作文,七彩笔端”“给词写句,趣读课文”“句式学用,训练思维”“段式学用,练读练写”“展开想象,生动描述”等,都是课中学写的好方法、好形式。

如果能更进一步地继续进行深入体味,我们也许又能发现诸如变换文体、变换人称、变换视角、变换范围、变换题材、变换形式等多种多样妙不可言的设计细节。

转自语文教研报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