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问题如何提炼为校本研修主题?
2025/3/28 14:15:43 阅读:49 发布者:
主题是主题式校本研修的灵魂与核心,主题的精准性与引领性决定了主题式校本研修的方向与质效,是主题式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的关键要素。不少学校校本研修一直在不间断开展,但是实施过程中零散、随意,缺乏系统性和连续性,导致教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研修成果没有实践生成,甚至有结束无结果,质效不高,教师有怨言,学校难推动。这些现象其实可能都与校本研修没有主题,或者主题不精准,没有起到统领作用有关系。
那什么是校本研修主题呢?基于查阅文献和个性化理解,校本研修主题应该是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是对校本研修将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所涉及内容的聚焦,直接体现研修的定位、视角和关注点。研修主题要回应需求,并对需求进行定位,主题聚焦与否,直接影响校本研修内容和课程的设计与有效实施。校本研修主题是基于问题的聚焦,一般提炼为一句话或一两个关键词,且具备指向精准、表述精炼、基于调研、满足需求和引领贯穿等特点,并与校本研修的时长和周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一线学校而言,校本研修主题一定要聚焦聚焦再聚焦,可以小题大做、以点带面,但不能大题小做、过于宽泛,否则校本研修就没有抓手,也就无从下手。
校本研修主题应包含着问题解决的策略、方法,要聚焦、适中、通俗、精炼。例如,某些学校经常以“学习新理念,践行新课标”作为校本研修主题,这个主题就过于空乏空洞,新理念内容非常丰富,学什么?怎么学?怎么用?没有明确的指向,也没有聚焦到真实的教学问题。践行新课标同样过于虚化泛化,新课标的思想博大精深,内容丰富多样,到底该要怎样去践行、需要结合怎样的具体问题和情境、需要哪些明确具体的内容和途径等都不清晰,没有明确的问题指向,也没有指向问题解决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的校本研修主题不能起到引领作用,也就影响了主题式校本研修设计实施和提质增效。
问题是主题提炼的基础,是校本研修的起点,校本研修主题来源于教育教学、师生成长和学校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真实问题。但问题不等同于主题,主题需要对问题内涵凝练和精准提炼。那么怎样才能把问题提炼为校本研修主题呢?一般要经历筛选问题、分析判断、凝练内涵、提炼主题、解构主题五个环节。
▼筛选问题。在进行校本研修需求和问题诊断过程中,我们常常会收集到教师提出的很多问题,但一次主题式校本研修不能同时解决这么多问题,这就需要对调研诊断收集的问题进行梳理筛选。怎样才能在众多问题中筛选出最为合适的问题?一般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一是进行重要性排序。主题不是一般的问题,而是关键问题的统领,是当前学校或教师面临的最重要、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或痛点。二是分析挑战性。最重要、亟待解决的难题或痛点没有现成答案,需要团队作战,在实践中研究并攻破,所以校本研修问题一定要有难度适中的挑战性。三是判断可行性。通过以上两个步骤确定的难点或痛点,还要符合学校或教师发展的长远利益和当下发展需要,应属于学校职责范围内,且通过努力可以解决。不建议将举全校之力和区域专家联合都不能解决的难题作为校本研修的问题,这样的问题可以暂时搁置或作为课题展开专门研究。四是考虑生长性。问题解决过程应该要促进教师学习,为其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问题的解决思路、方法和结果应在学校内分享,供大家学习借鉴。作为校本研修的问题一定要能让教师在实践体验中生成智慧、生成成果。
▼分析判断。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研究价值,也就是说不是所有问题都能作为校本研修研究的问题。一个问题是否有价值,最少可以从两个方面去分析判断。一是内部价值。对本学科的教学实践是否有着比较强的指导作用,或在理论或实践层面是否有一定的创新。这就需要从小处着手,创新学科实践。二是外部价值。对教师解决问题能否生成有价值的方法或策略,能否对其他学校或教师解决同类问题有借鉴与指导的意义。这就需要从大处着眼,找准研究视眼。挖掘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问题的价值,是提炼生成主题的关键。不符合现实生活实际、与教育发展理念相违背的问题作为起点提炼的主题无意义、无价值。例如,“如何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这个问题就是单纯的写作技巧角度,仅仅研究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价值就变低了。再如,“如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运用能力?”这个问题符合课程改革方向,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让研究问题价值得到更高位的体现。
▼凝练内涵。教育教学问题是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存在的、需要加以解决的矛盾、疑难。例如,学生作文水平不高,需要提高写作能力,这是一种现状,是一种客观存在,就此可产生“如何提升学生习作水平?”的问题。但这个问题能提炼为研修主题吗?除了一般的工作层面的思考,即凭经验、直接指向于问题解决的方法运用之外,还需要从学科专业维度进行剖析与思考,即明晰:学生习作的基础水平与提高水平的表现;需要对学生习作水平弱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问题解决策略路径的同时,需要对习作训练的一般方法作深入思辨,并对策略路径间的内在逻辑进行分析。只有从学科专业维度对问题进行剖析,才有助于把握问题本质,并据此提出延伸性的问题。
▼提炼主题。把教学问题提炼为校本研修研修主题,需要对教学问题进行逻辑性思辨。思辨教学问题的解决路径前,需要进一步细化、分解问题,这是对问题内在逻辑层次的梳理过程。一般可以采取基于确定主题的研究框架,对相应问题延伸分析,从初始问题引申出系列问题,思考解决策略或方法等方式,展开问题思辨。主题提炼时应从小处着手,适度聚焦,盯住一个方面或一条策略。还是以学生不会写作文这个现象为例,如何透过现象去聚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从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素材积累意识与能力?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提高学生作文时谋篇布局的技巧?等等去思考,这些问题研究点较小,利于教师能结合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实际,聚焦研究点,思考研究策略,解决实际问题。基于这样的思辨,我们可以找到这些问题之间的关联,把“如何提高学生习作能力?”这个问题,提炼为“语用立意的学生习作教学策略优化”校本研修主题。
▼解构主题。主题确定后,需要对主题探究要点进行结构,将其分解成多个维度的子问题,并将这些子问题作为任务具体分解到相关教师,以便探讨相应的策略、方法。这些子问题之间必须有逻辑关联,分层递进,贯通为一个整体。以“语用立意的学生习作教学策略优化”校本研修主题为例,可将其解构为:语用立意的表达具有怎样的特质?“语用”一般体现在哪些方面?“语用”以怎样的形式出现?语用立意的习作教学的关键点在哪里?语用立意的习作指导课的基本操作流程应该具备怎样的特征?……前面三个问题属于主题核心概念的思考,是后续研修的理论基础。后面两个问题属于对研究策略路径的思考,是研修得以落实的必要过程。
总之,教师的技能蕴藏在课堂招式中,教师的思考伴随在教学情境中,教师的问题解决在反思学做中。校本研修的主题缘起于教师的困惑,困惑的破解源自于主题的坚持,坚持的品质缘由于实证的感悟。惟有主题引领,校本研修才能充满活力,行稳致远。
转自荷风笙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