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校本”?如何理解“校本研修”?
2025/3/28 14:03:33 阅读:18 发布者:
“千培万培,落地校培”。“千修万修,根在自修”。校本研修以学校为本、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以解决问题为路径、以促进发展为目标,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多样性和全员性等特点,是一种经济、实用、有效的研修方式,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校本研修已成为中小学关注的热词,也是基础教育提质、教师专业发展的热点。
校本研修注重实践反思取向,注重全面研究学生、教师的行为,重在培育研究状态,指向回应教师需求和解决真实问题,关注理念更新与文化再造。所以,校本研修不是可有可无,也不是几个人的事情,校本研修涉及到所有学校和全体教师。近年来,很多学校在校本研修设计与实施、转型与升级、提质与增效方面作了很多尝试与创新,取得了可喜成绩,也有很多需要继续研究和改进的不足。
不管是实践创新还是问题解决,都需要专业规范实施校本研修,需要我们真正全面深刻理解校本研修。有专家称:校本研修概念的提出是源于对校本教研、校本培训、校本研训实践的批判和继承,丰富和完善了“校本”的思想和实践模式。虽然校本研修、校本研训、校本教研、校本培训等诸多提法有所不同,名称各异,但其实它们都指向了一个共同的核心——校本。
何为“校本”?校本,就字面意思是“以校为本”,“校”顾名思义就是学校,“本”可以解释为“基础”和范围,是自己的学校。因此,校本可以理解为以学校为基础,或以学校为基地。总的说来,校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基于学校,其实质可以理解为着眼实际激潜能。一方面是就问题的来源而言,研修要解决的问题是基于本校和教师的真实需求和实际问题,不是别人的问题,是本校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自己教育教学的问题。二是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教研、培训,所展开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的内部潜力,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让学校各种资源更充分地被利用起来。
在学校中,其实质可以理解为协同探策聚智慧。在学校中,是就解决问题的主体而言,是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由学校中的人来解决,解决问题的主体应该是学校的教育管理者群体和教育实践工作者群体,而不是那些专业研究人员或行政领导等。在学校中,需要校长经过与教师共同的探讨和分析,最终形成可以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案,并在学校结合教育教学实践和针对问题解决的主题研修加以实施,探索出解决学校和教师面临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当然,这个过程也要有“大校本”理念,需要校外专家、资源、平台等介入助力。
为了学校,其实质可以理解为解决改进促发展。为了学校,是就研修目的而言,是指以改进学校教学实践,解决学校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其着眼点在于“改进”。即其目的不仅是要解决学校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式高质量持续性发展。
基于以上“校本”的理解,再重新梳理探究校本研修的内涵,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校本研修呢?
“校”就是学校,具体体现为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这个学校是自己的学校,而不是其他别的学校,依靠本校的教师力量解决本校的问题。“校”的核心指向是校本研修要促进学校发展。
“本”就是根本,以人为本,学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教师根本任务是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校本研修的根本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本”也是本源,学校校本研修为促进学生发展、教师发展提供本源动力;“本”也是本校,以校为本,基于本校实际,彰显本校办学特色,结合本校教师特长,促进本校学生成长。“本”的核心指向是校本研修要促进学生发展。
“研”体现在研学,主要针对当前校本研修“雾里看花”、散漫聚会、流于形式“假”研修现象的解决,让教师自己在解决自己的问题中得到充分自主的发展,主要突出一个“真”字:教研聚焦真教学,科研解决真问题,研讨突出真交流,研究生成真成果。自己的问题自己最清楚,自己的优势自己最明白,自己的经验自己最信赖,在专业的“研学做思”中解决问题困惑。“研”的核心指向是校本研修要促进教师发展。
“修”体现在修身,一是进修,教师参加学历提升、各种培训等继续教育活动;二是自修,突出教师主体和内驱,唤醒教师专业发展自觉,开展基于理论引领的自我学习、实践和反思;三是修炼,教师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将所学应用到教学实践,在学用结合、学思结合中修炼提升专业能力;四是修养,是指教师主动践行教育家精神,在专注、持续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促使其思想政治、师德修养和综合素质的丰富与完善,实现个人的自我发展。“修”的核心指向是校本研修要促进人的终身发展。
理解了校本研修“校本”的含义,才能全面理解校本研修的内涵,真正明白校本研修发生在学校内,在真实的情境中,通过教师个体的自我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和专家标准的专业引领,“研”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到的真实问题,“修”教师解决问题的能力素养,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教师从理念到行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从实践意义上理解校本研修的内涵,才能把握基于主题引领的针对性,基于全员参与、问题导向、系统集成的参与性,基于理论支撑、科学规范的教学实践的专业性,基于资源共享、共建共生的开放性等基本特征,帮助教师形成工作、研究、学习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并服务学生成长和促进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人的终身发展。
转自教育牧笛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