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问今天的老师哪个岗位最没有人愿意干?组长……可能都没有班主任这个岗位的“震慑力”让人瑟瑟发抖。
前两周,我参与了学校一次六年级听课活动,我的角色被安排的是观察班级管理。这个班级的情况听过其他老师描述:常规有问题科任老师上课困难,学生比较“社会”,怼老师无视老师的情况屡见不鲜,班级内部也有好些“刺头”……
最后一节集中反馈的时候,我从班主任工作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想法,今天把它总结出来。
1、调整心态:
建立工作与生活的"心理防火墙"
“我知道这是×老师所带的第一届学生,一定是投入了最大的热情和期待,但教育总有波折,我们看到老师很不容易。所以,最重要的是稳住自己的心态,不让自己的身心情绪因此受到影响。”
1. 物理界限法
设定"班主任专属时间表":例如每天18:00后不再回复非紧急工作消息,周末保留半天完全脱离工作场景。
建立"办公仪式感":离校前整理办公桌、关闭电脑时默念"今日工作已结束",通过行为暗示切换状态。
2. 认知脱钩策略
采用"第三视角记录法":遇到冲突时用手机录音笔客观记录事件过程,避免情绪代入。
践行"三分钟呼吸冥想":每天早午晚进行三次深呼吸训练,降低皮质醇水平。
2、专业借力:
构建三级支持网络
“我知道×老师很认真负责,一直在努力处理好班级的各种难题和困难,但一定不要让自己长期处于心理超负荷,我也有过这样的过程,很痛苦也很不值。学会倾诉学会转化,不是无能的表现而是积极的赋能。”
1. 垂直求助系统
制作《问题分级清单》:将事务按紧急程度分类(如红色-需立即上报的校园暴力、黄色-需年级组协调的纪律问题、绿色-可自主处理的教学事务)。
建立"专家资源库":收集心理老师、法治副校长等专业人员的联系方式及擅长领域。
2. 平行协作机制
开展"跨学科诊疗会":联合科任老师每月召开班级研判会,多维度分析学生问题。
创建"班主任互助群":与同年级班主任约定紧急求助信号,及时分享遇到的难题获得转化糟糕情绪。
3、舆论引导:
实施班级文化"信息战"
“班主任要做好,有一件最重要的事,就是要把班级主流价值舆论导向牢牢把控在自己手里,要把正能量树起来,让“恶”势力没有滋生的环境”
1. 显性阵地建设
打造"正能量发射站":在班群发布每日分享,树立榜样典型,传递老师的教育观念。
设计"班级热搜榜":每周评选"最暖心时刻""进步之星"等榜单,用学生自己的话语体系传播正能量。
2. 隐性渗透策略
培养"舆论观察员":挑选人缘好、情商高的学生担任信息员,及时反馈班级动态。
开展"价值观情景剧":将问题热点事件改编成课堂短剧,引导学生自主讨论是非观。
4、分化策略:
破解小团体的"温水煮蛙"战术
“班级的问题都是由一些个体开始向外发散的,不断向外裹挟那些摇摆不定的学生,从而使得这样的小团体成了“毒瘤”,那班主任就要先从最外部的参与者开始,逐步瓦解这样的阵营,转化能够转化的。”
1. 情报收集阶段
绘制"社交关系图谱":通过座位表标注学生互动频率,用不同颜色标记亲疏关系。
实施"碎片化观察":利用课间操、午餐等非正式场合记录学生自然交往状态。
2. 精准突破阶段
启动"关键人培养计划":针对小团体中较边缘成员,安排其担任图书管理员等职务接触新群体。
设置"竞争性目标":组织需要跨小组合作的班级活动,重构学生协作关系网络,给予学生喜欢的激励。
5、困境转化:
创建个人"教育案例银行”
“同为班主任,遇到一群特需的学生和家长,真的极度消耗自己,可没有选择的时候也要转变思维,不能让自己每天陷入这样的困境中无法自拔,而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累自己的专业成长资源,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奠基。”
1. 即时记录系统
开发"教育碎片记录工具":用语音和文字快速记录突发事件,找到解决的策略一,形成案例和论文。
制作"情绪温度计":每日用不同颜色标记工作心情,关联对应事件进行归因分析,通过阅读和写作获取能量。
2.深度转化机制
开展"共同体成长模式":与3-5位同行组建成长共同体,通过工作室等团队赋予自己其他方面的价值认可。
设计"问题解决工具包":将典型事件处理流程制作成思维导图,形成自己的经验库,适时做分享。
转自荣老师的有光课堂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