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语文课堂‖应该把大量时间留给写作和拓展阅读

2025/3/27 16:19:17  阅读:35 发布者:

作家萧红笔下的《祖父的园子》是那么有生机,那么有活力,可阅读链接里,编者更想让学生体会到这美好的生活背后。所以,我决定大胆一些,将基础性任务放在预习时完成,做出如下设计——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安排一节公开课给每一个老师,这是对教师成长进步的鞭策,同时也是教师展示自己成长的过程,人人都会将自己最优秀的设计用在课堂上,并且反复揣摩,直至课前,还在猜测着课堂上的每一个预设。

本学期,我准备了一节《祖父的园子》这节课,作家萧红笔下的园子是那么有生机,那么有活力,那么自由,那么幸福,可阅读链接里,编者更想让学生体会到这美好的生活背后,却是沉重的怀念。备课时,我分析了这节课的重难点,基础性任务:园子里有什么,我和祖父在园子里做什么?挑战性任务:感受祖孙之情,体会阅读链接里的沉重怀念。

我想了许久,若用平日的思维,第一步:读文,划分部分。第二步:解决基础性任务。第三步:圈画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并写批注分享。最后:读阅读链接说说体会。

看似将所有的任务都完成了,实则浪费了许多时间,所以,我决定大胆一些,将基础性任务放在预习时完成,为了保证课堂的流畅性和完整性,我做出如下设计:

第一:汇报预习情况

预习前问:若你写园子,你会怎样写?

学生七嘴八舌起来,园子什么样?园子里能做什么?看,对于学生来讲,读并圈画园中景、园中人、园中事并不难,所以,第一环节,我们进行预习汇报,解决基础性任务。

第二:站在高处望园子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学生说园子漂亮,植物丰富,昆虫种类多,且颜色五彩缤纷。我借此指导朗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学生说园子自由,植物想怎么长就怎么长,仿佛被赋予了自由。我追问,植物真的能感受到自由吗?到底谁自由?由此点出作者的写作手法(借景抒情)你还能从哪些句子里,感受到作者的自由?学生分享作者与祖父的活动是自由的。

第三:爷爱孙,孙念爷

抛出问题:既然这个园子如此自由、幸福、漂亮,为什么不叫五彩缤纷的园子?自由的园子?幸福的园子?非要叫毫无特色可言的祖父的园子?

学生们心里格外清晰,因为作者在怀念祖父。

瞧,在前几年的语文素养积淀里,学生对于这种怀念类的文章并不陌生,简直易如反掌,既如此,为何不把更多的类文交给孩子阅读?于是,在这里,我并没有“恋战”,直接走向了拓展。

第四:读萧红

萧红8岁丧母,父亲重男轻女,脾气暴躁,不喜欢萧红;父亲娶后妈,又生儿女,也不喜欢;祖母不喜欢孩子,因而不喜欢萧红,唯有外祖父是萧红的依靠。19岁,外祖父去世,父亲将她许给从未谋面的封建婚姻,她不从则逃,可惜选错了对象,多次被抛弃,就当命运救赎她时,医生误诊,生命的时钟停摆在31岁。

讲完,学生眼中含泪,我话锋一转,告诉学生,生命历经波折后,总会在平淡的岁月里,怀念幸福的时光,萧红如此,冰心奶奶如此,鲁迅先生亦如此。(之所以用到其他人物,是因为学生对于怀念童年的思想是从《肥皂泡》那篇文章中启发的,而本学期我给学生设定的共读书目里有《朝花夕拾》,因此,在此点亮。)

此时学生心里苦哈哈的,需要一丝甜味,于是我将另一篇作者在园子里和祖父幸福的文章分享给他们。文章中出现了园子里的“玫瑰花”,我立刻用萧红的散文《祖父死了的时候》为文章的拓展:“祖父死的时候,园子里的玫瑰开得正艳,祖父下葬后,我用他的酒杯喝了小酒,蜷缩在玫瑰花下,沉沉睡去”。作者说,她的梦里有幻想,我问孩子们,作者在幻想什么?

孩子们立马说到:童年时光,与祖父在一起的日子。追问:这样的日子,记录在哪里?学生答《呼兰河传》,于是我推荐孩子们去《呼兰河传》中读一读。

上完课后,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最精彩之处就在于,让学生的情绪在两起两伏中感受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对祖父的思念,更重要的是吊足了胃口想要读一读《呼兰河传》,我想,我的语文阅读目标就达到了,这笔将思想感情抄写在书上背诵要强多了。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