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学科融合学习实践

2025/3/27 15:33:26  阅读:17 发布者:

英语学科融合学习实践要基于英语学科立场,依托英语学科所承载的主题,以主题为核心和纽带,统领、整合多学科内容,促进学生核心素养整体发展。同时,要运用整合的方式,指向真实、自然、实际的英语交际使用,引导学生形成新的知识、认知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与能力,实现英语深度学习。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学科融合学习实践,是指基于学生发展需求,围绕某一英语学习主题,以英语学科课程内容为主干,运用并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与方法,开展综合学习的一种方式。它有多种取向:问题取向(problem-driven)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项目取向(project-driven)的超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和探究取向(probe-driven)的多学科主题学习实践。它们都着力于在语言的真实交际使用中发展英语课程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实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一、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问题取向的英语跨学科学习实践

英语跨学科学习实践是指在英语学科范畴内,跨越英语学科界限,利用跨学科方法或知识,来解决英语学科特定问题的一种活动。英语学科有许多词汇、语音、语法、听说读看写技能等问题,在英语学科外的知识、技能、素养参与下,才能得以较好解决,这体现了英语学习的跨学科性。问题取向的英语跨学科学习实践,引导学生理解和解决特定问题为目标,从问题出发收集资料,寻找解决方案。它是通过运用共性的知识和方法达到对英语学科特定问题的研究和认知,从而拓展学生的研究领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八年级下册第8单元Reading的文本是一篇标题为“Green Switzerland”的说明文。该语篇侧重介绍瑞士人的环保生活方式,借此呼吁社会大众关注环保问题并提倡环保绿色生活。该语篇标题“Green Switzerland”和其单元话题“A Green World”的核心词汇都是green,它的词汇意义、内涵与外延在单元系列语篇中得以拓展深化。但如何理解这一看似普通词汇的丰富意义,仅仅依靠该课时、单元语篇的英语学习还是不够的,需借助问题取向的英语跨学科学习才能够有效地提高主题理解深度。

教师指导学生利用海词词典查阅green的词项(如图1),分析词项的相互关系。在查阅该词的多个词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环保”词项的逻辑演进与认知关系,以及所有词项间的线性/非线性关系、辐射式/链条式关系。词汇一般有多个义项,这些义项之间不是无规则排列的,通常是通过隐喻或转喻认知加工形成的。陆国强在《现代英语词汇学(新版)》中指出,一个词的多个义项通常以原型义为中心,经过隐喻、转喻等认知机制不断向外辐射,最后形成一个辐射型、连锁型的语义网。以green的“环保的”词项为例,它在green所有词项中所占比例低于1%,没有被列入常用释义使用率中,但其在词项中位列第三,说明其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1 海词词典中的green词项结构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搜索引擎和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文心一言,从生物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层面探究green的“环保的”意义来源及其表现。综合多方资源,green之所以具有“环保的”这一层含义,源于其在自然象征意义、社会象征意义以及语言发展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含义。这种含义的演变和拓展,不仅丰富了英语词汇的内涵和外延,也为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的语言支持。在现代社会,green作为“环保的”这一含义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各个领域和跨学科中得到了体现。如在产品设计、生产制造、消费选择等方面,人们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环保性能,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等理念逐渐成为时尚。政府和企业也在积极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工作。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green在该单元各语篇中“环保的”意义后,还需继续探究它的具体表现、内涵。比如,要求学生运用文档查找关键词green的方式整理教材中green的多样表达式,分组分析所整理的表达式是否恰当,理解词汇意义的具体表现。同时,指导学生运用搜索引擎和生成式人工智能收集整理green相关的表达式,然后集体探讨green“环保的”具体意义,引领学生创新构成green短语结构。有条件的话,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大型英语语料库,如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美国当代英语语料库(Corpus of Contemporary American EnglishCOCA)、‌柯林斯英语语料库(Collins English Corpus)、‌美国国家语料库(American National CorpusANC)进行green的意义及其使用研究。

最后,教师要求学生以green环保的”为核心构建“Green Switzerland”语篇的系统意义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以“how to be green”(如何成为生态环保的人)为中心,具体从think green(形成环保意识,树立世界环保观念,以a green world为主题意义探究中心)、go green(形成环保知识技能,向环保典范国家Switzerland学习环保知识技能,以a green country为主题意义探究中心)和act green(形成环保实践能力,运用环保意识和技能,以a green me为主题意义探究中心)的内在逻辑关系,具体丰富深刻地理解“Green Switzerland”语篇中“green环保的”意义表现。Reading板块的阅读语篇着重介绍了Switzerlandrecycling环保方式,也简单介绍了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其他环保措施,搭建了green的词汇意义框架,为学生思考理解green词汇意义提供了线索、方向(如图2),让学生从知情意行层面完整地把握“green环保的”意义。

2 green环保的”意义框架

循着这一词汇意义框架,green环保的”意义在单元其他板块中也得以不断丰富、充实。其他单元语篇陆续地出现了green意义的补充。教师可指导学生结合单元整体教学,回顾整理单元各板块中“green环保的”意义。如Grammar板块中的“pollution”语篇,介绍了“green life”中的green意义,揭示了green的另一个路径“reduce”,即通过减少资源降低污染,保护环境。再如Integrated Skills板块的听力语篇则介绍了“green daily habits”中green的具体意义。又如Study板块则指导人们如何明智地利用自然资源,也诠释了green的含义。此外,Task板块的范文语篇对单元话题做了整合提升,补充了reuse,这是green的第三个原则。至此,green中与“环保的”相关的recyclereducereuse基本意义已在单元系列语篇中得到了揭示。如果不开展单元主题阅读,green的意义就不能被完全揭示出来。

最后,教师可让学生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Kimi去收集整理与“green绿色环保”相关的衣食住行、工作生活等方面的英语表达式(见表1)。这些表达式的收集整合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绿色环保的理念,还能引导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采取环保的行动。

1 green(绿色环保)主题下的常见表达式

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取向的英语超学科学习实践

英语超学科学习实践是指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共性内容,有效解决现实问题的新型学科融合学习形态。它要求打破学科的固有边界,在追求综合性和协同性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英语学习的交叉、互补、整合和创新性,跨越多重界限,立足实践需求,研究并应用各学科的优势,以取得英语学习领域的综合性成果。探究取向通常指的是一种以学生的主动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或学习方法,是能够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自主学习以及创新精神与能力培养的重要学习方式。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取向的英语超学科学习实践,要求学生主动发现和明晰英语超学科主题,灵活深刻地利用信息技术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开展英语超学科教学的表达与交流活动,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促进英语学科所能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英语阅读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可借助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探究取向的英语超学科学习实践来实现。它不局限于英语学习实践,还存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学科中,其他学科在通过阅读活动形成发展其学科本身所要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的同时,也发展英语阅读素养。英语阅读素养学习实践要超越英语学科界限,以英语阅读素养发展为目标,挖掘英语阅读能力素养发展资源,交叉、互补、整合其他学科阅读素养发展资源,提高英语阅读素养。英语阅读素养主要包括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理解能力、阅读广度/深度/高度、阅读技能策略等维度。它主要是一种实践运用行为,发展和训练阅读素养。阅读素养发展既是目标也是手段,即learn to read read to learn,作为一体两面,体现在阅读素养发展实践中。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超学科阅读素养发展实践,借助微信、小程序、短视频、网络等技术的服务支持功能,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品质和阅读技能策略素养。

(一)借助微信平台培养学生的英语超学科阅读兴趣

教师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向学生推介英语学科外的内容,也可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激发他们的阅读乐趣和动力,培养学生利用学科背景知识提升英语阅读兴趣和持续阅读欲望的能力。教师还可鼓励学生推介自己所喜欢的涉及多学科内容的英语素材,特别是鼓励他们介绍与英语教材话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如学习了环保话题后,可安排学生超越英语学科推送环保方面的英语阅读素材,从化学、生物学、地理、物理等学科补充和深化教材中的环保话题阅读;也可让学生选择教材外话题编制英语阅读材料,丰富教材话题阅读,满足、丰富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微信小程序中独立或合作编制自己的话题合集,分享自己的阅读经验,建立英语阅读社区,协同发展他们的阅读兴趣。

(二)借助“小管家”等小程序培养学生的英语超学科阅读习惯

教师要引导学生制订明确的英语超学科阅读计划或目标,拍照上传到“小管家”等小程序,借助“小管家”督促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特别要鼓励学生阅读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等方面的非连续性英语语篇,引导他们使用读书笔记或阅读日志来记录自己的感想和体会,提高他们对其他学科阅读材料的理解和思考能力,促进他们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借助短视频技术培养学生的英语超学科阅读理解能力

教师鼓励并指导学生制作他们所学习的一些基本阅读理解技巧的短视频,在短视频分享他们阅读技能的过程中,提升他们阅读技能策略理解运用的准确性、流利性、复杂性、丰富性。教师还应指导学生理解和运用预测、推测、归纳、概括、快速阅读、扫读、画重点和做笔记等阅读技能策略,运用好它们,能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同时,要有意识地多分享语文、数学、物理、生物学等学科的阅读短视频,尤其是理工科阅读的短视频,因为这些学科的语篇文本多是多模态语篇阅读素材以及非连续性文本,可充分展示阅读技能策略的运用场景,提升学生的阅读素养。

(四)借助网络拓展学生的英语超学科阅读范围,提升阅读广度

教师要鼓励学生阅读多元化、多样性的网络材料,拓宽英语学科阅读题材、体裁范围。如可指导学生阅读中文经典文学作品、哲学著作、科学杂志等,以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扩大知识面和阅读广度,丰富英语阅读的背景知识储备,将英语阅读素养发展建立在英语超学科阅读学习实践中。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取向的英语多学科学习实践

英语多学科学习实践涉及英语及其他多学科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确保其在英语学科领域的使用和应用,是学科间合作的基础,帮助学生进行不同层面的思考和理解学习,从而更好地完成英语学习项目。项目取向的英语多学科学习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引领学生围绕某个英语学习项目,注重多学科内容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学生主动整合使用不同学科信息资源,强调语言的真实使用,运用英语进行探究、合作和交流,从而完成英语知识建构和技能提升,而不仅仅是达到某一具体的英语学习目标。教师可采用主题探索、任务学习、实地考察、创造性写作等方式。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取向的英语多学科主题学习活动中,教师可让学生使用信息技术完成英语学习项目,发展学生英语核心素养。比如,可以设计一系列英语学习项目,如制作问卷、采访、设计网页、创建海报或演示文稿(PPT)等,要求学生使用英语以及融合视频、音频、

和网络等载体的多学科资源完成,最终以报告或展示的形式分享所学。如果可能的话,还可组织学生去相关场所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体验和收集信息。也可鼓励学生撰写创意故事、日记、博客等,以此提升他们的英语表达能力。

译林版牛津初中英语在每个模块,即在单元组合后设计一个项目(project),它适合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取向的英语多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该学习板块引导学生整合单元、模块话题,以表达和交流为中心,以语言交际使用及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下面以八年级上册Project2The world around us”为例,该项目要求为:“The Class 1, Grade 8 students at Sunshine Middle School are designing a web page about the natural world. ”。

教师安排学生制作网页(The world around us),要求学生制作成开放式内容(见表2)。

2 网页制作内容框架

教师要求学生翻阅该项目所涉及的4个单元内容,理解话题以及细节,鼓励学生不断生成更多话题及内容。教师还可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将模块目录呈现出来,供学生快速形成对模块基本内容概貌的认识,从而围绕项目要求运用英语解决问题。教师也可向学生推介“The world around us”相关网页,或指导学生更换关键词“world”为“wild animalsfiresandstorm”等收集多元化的信息。

规划项目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确定并完成制作步骤。指导学生参阅教材内容时,教师要让学生运用超链接技术,融合生物学、化学、物理、地理、历史、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完成网页制作项目学习,发展运用英语学习多学科知识的意识和能力。

学生完成基本制作步骤(见表3)后,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生成式人工智能,如文心一言等技术制作,不断给定新条件优化结果,提升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

3 网页制作实践框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项目取向的英语多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将信息技术贯穿在英语多学科项目式学习实践的所有环节:确定项目主题、明确学习目标、分组合作、资源收集与分析、项目实施、成果展示和评价反馈等。教师要在这些环节持续地引导学生运用英语解决学习项目问题,在项目完成中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学科融合学习实践应基于英语课程育人目标,借助信息技术的服务支持功能,以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课程的各类现实性和实践性问题、主题、项目为内容,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为学生提供在真实语言交际实践中整合技能和内化语言的最佳途径,本着“学用结合、课内外结合、学科融合”的原则,开展英语学科融合学习实践活动,实现深层意义上的“做中学”,把学生的学习从书本引向更广阔的现实世界。由此可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英语学科融合学习实践,有利于提升学生运用英语解决真实问题的语言交际能力的形成发展,不仅提升学生的英语知识和技能,还促进学生在学科融合中的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的发展,实现英语学科的独特育人价值。

转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