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效课堂建设:提高课堂思维含量,完成五项“思维任务”

2024/10/30 16:26:55  阅读:153 发布者:

新课程背景下,对课堂的评价也发生了很多变化。其中,课堂的“思维含量”成为评价一堂课优劣的重要因素。

那么,要完成哪些涉及思维的任务,借助什么方式、载体来完成思维的训练和提升,成为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课题。

一、通过“课堂训练”,完成“思维诊断”

把课堂训练作为基础,突出对学生思维的诊断。

课堂训练一方面是对课本知识的记忆检验,另一方面则是帮助学生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具体技能,实现知识的内化与迁移。通过"课堂训练",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知识的应用场景,发现自身理解上的盲点,从而进行有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通过训练,我们就可以完成对学生的“思维诊断”。通过训练,一方面分析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展现出的思维模式、逻辑推理能力及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判断其思维达到的水平。另一方面,识别出学生在思维层面存在的问题,如固化思维、逻辑跳跃、缺乏批判性思维等。基于以上的分析和识别,在课堂教学中,有针对性地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二、通过“课堂讨论”,完成“思维分享”

把课堂讨论作为铺垫,突出学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思维分享。

课堂讨论环节,通过学生之间互动,师生互动,让学生真正深度参与课堂,在合作中共同探索,共同分析,形成结论。事实上,讨论的过程,就是思维碰撞和思维分享的过程。不同的学生拥有不同的知识背景、思维方式和经验积累,在讨论中,学生们可以分享各自的学习成果、经验体会和独特见解。这些差异会产生碰撞,从而激发新的思考角度和见解,促进思维的活跃和深化,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的传递和共享。

三、通过“课堂展示”,完成“思维聚焦”

把课堂展示作为课堂重点,实现课堂教学的思维聚焦。

课堂展示,可以是回答问题,可以是展示讨论成果,可以是演示等。这一活动,是学生展示自我、思想交流的平台,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

在展示环节,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将思维活动集中到一个特定的主题、问题或目标上,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思维聚焦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展示过程中,学生需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接受他人的质疑和反馈,这进一步促进了他们对自己思维的反思和深化。通过思维聚焦,学生可以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识的内涵,从而形成更加系统、全面和深刻的认识。

四、通过“课堂点评”,完成“思维构建”

把课堂点评作为课堂关键,实现课堂教学的思维建构。

课堂点评的主体主要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对教学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成果等进行即时反馈和评价,既是对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的检验,也是对学生思维过程、学习态度、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评价。

点评是引导与启发。通过指出学生的思考亮点和不足之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他们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和深化。

点评是反馈与调整。及时的课堂点评能够为学生提供即时的学习反馈,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思维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而调整学习策略,优化思维路径。

点评是激励与促进。正面的课堂点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进一步促进思维构建的过程。

五、通过“课堂变式”,完成“思维迁移”

把变式训练作为课堂的核心,实现课堂教学的思维迁移。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系列相关的变式题目来帮助学生巩固和理解知识点。这些题目可以是同一知识点的不同表述形式、不同难度层次或不同应用情境。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或者通过跨学科的整合来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

“变式”为核心的教学设计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迁移。通过不断变化的情境和问题,学生可以学会如何识别和应用已有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和能力的提升。

转自中小学课程研究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