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历史情境创设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4/10/29 16:55:07 阅读:115 发布者:
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是历史学科的使命,也是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目的,但“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不能凭空形成,也不能只靠灌输形成”,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创设历史情境,“教师要设法引领学生在历史情境中展开学习活动,对历史进行探究”。
历史是过去的事情,距离学生很遥远,而乡土历史是环绕在学生身边的历史,有些史实是学生可能一直知道的,距离他们很近,感受也就很深刻。在教学设计中能够将教材中的某些历史知识与乡土历史联系起来,创设乡土历史情境,可以让学生近距离地感受遥远的历史,由此及彼,触类旁通,深入情境之中,“进而才能去理解历史和解释历史”。
另外,教学设计中运用乡土历史资源,“如历史遗迹、遗迹、博物馆、纪念碑、展览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能够将这些资源科学合理地运用到教学设计的情境中,就会让历史变得立体起来,“活”起来,而不是单纯的文字描述,史料记载,也就是让历史知识具象化了,学生对历史的感受也就变得深刻了。
如在讲到解放战争转战陕北的内容时,虽然在教材中只是极小的一部分,但是因为笔者所在的地区正是转战陕北的核心地区,关于这方面的史料资源非常丰富。于是,在进行教学设计,就将学生身边一些耳熟能详的史实设计进去,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不仅在教材中,也在脚下的土地上,渗透了时空观念核心素养的学习,也实现了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的学习。
另外,有些学生利用周末时间,对转战陕北的历史遗迹参观学习,因为有了课堂上的铺垫,所以他们在参观的过程中,也就将讲授时的知识与现实中的知识联系了起来,具象化了起来,对历史的理解就变得更深刻,认知就更广阔了。
通过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许多学生对历史的认识不再感觉是遥不可及,而是发现历史就在身边,从而对历史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就喜欢上了探究教材中的史实,进行史料阅读,发出了自己对历史解释的声音。通过创设乡土历史情境,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也得到贯彻落实。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创设多元情境,整合多维情境、综合多项功能,将知识置于特定的历史情境,学生在认识、分析、解决问题过程中其历史知识得以活化并转化为核心素养”。“通过知识情境化、情境结构化,学生回到历史现场,进行真是有意义的历史学习,情境自然会成为促进历史核心素养落地的实质意义载体。”
转自历史园地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