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给新手教师穿越课堂迷茫的“导航图”

2024/10/23 17:47:03  阅读:155 发布者:

新学年拉开帷幕之际,众多学校会迎来一批新入职的教师,部分学校由于人手短缺,还会聘用临时代课教师。然而,不少新教师虽持有教师资格证,但其课堂教学效果却差强人意,有些人甚至连上课的基本流程都不熟悉,课堂效率自然难以保证。

有着 “世界第一 CEO” 美誉的韦尔奇曾言:“让一个人处于不成长、不进步的环境中,是最大的野蛮与假慈悲。” 新手教师不能立即胜任教学工作,这并非学校校长之过,但校长若不履行培养新手教师的责任,恐怕也难脱其咎。

为促使新手教师尽快步入教学正轨,校长们可谓殚精竭虑:有的组织集中培训,试图以速成之法让新手教师掌握 “课堂之术”;有的实施青蓝工程,确立 “一年入门、二年上路、三年过关” 的培养目标;有的开展师徒结对,让新教师先观摩老教师的课,再将师傅的课堂做法移植到自己的课堂;有的校长亲自推门听课,听得一些新教师心惊胆战,甚至对自己产生怀疑;还有的干脆让新教师先待岗,担任骨干教师的助教,待时机成熟再安排教学任务。

诚然,集中培训、青蓝工程、师徒结对、推门听课等举措,皆是为了助力新手教师尽快摆脱入职初期的迷茫。尽管有些方法未必能即刻见效,但总比那些只会抱怨新教师无能,或对新教师的困境视而不见的学校要强得多。

课堂无疑是教师安身立命之所。很多人认为,教师对课堂的掌控从入门到基本熟练,通常需要三年五载,此事急不得。然而,在教师配置 “一个萝卜一个坑” 的现实状况下,学校似乎又 “等不起”。新手教师若不能迅速上手课堂教学,会整体拉低学校的教学质量。正因一些新手教师上课不够靠谱,各地每年都会出现家长集体抵制新手教师的事件。

是否存在一种方法,能让新手教师在课堂上开展 “保底性” 的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的 “结构性保底” 呢?前年,我们在银川回民二小考察学习时,发现这所学校的一些做法颇具借鉴价值。

回民二小是一所有多个校区、学生人数超万人的教育集团。据悉,学校每年聘用的代课教师有七八十人。若对这些教师的课堂放任不管,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学校一方面加大 “双师课堂” 的开发力度,品德与社会、校本素养大课等课程由本校最优秀的教师统一线上执教,其他教师线下助教,如此便将许多教师从繁重的备课、上课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加大集体备课的力度,凭借团队之力研制出课堂助学案,形成了极为详尽的课堂操作 “说明书”,涵盖课前预学、课中共学和课后续学等内容。新手教师只要能读懂这份 “说明书”,踏入课堂便清楚要完成哪些任务,以及采用何种方法完成这些任务。

新手教师不会上课,归根结底主要是不会进行课堂学习设计。倘若学校能如回民二小一般,为新手教师提供一份课堂 “操作说明书”,便能避免其课堂出现内容过多或过少、难度过深或过浅、时间过长或过短的情况。回民二小通过使用统一研制的助学案,构建了有效教学框架,实现了学校层面教学质量的结构性保底。尽管这所学校师资水平参差不齐,且有大量代课教师,但教学质量在当地始终名列前茅。

落实有效教学框架,乃是新教育提出的理想课堂的第一重境界。如果一所学校的课堂教学形成了基本框架,就意味着课堂有了标准、有了清晰的路径,能避免跑偏现象的发生,尤其能为新手教师提供穿越最初教学迷径的 “导航图”。

当然,这样的框架应能确保 “学为中心” 的理想课堂落地,通过 “课前预学、课中共学和课后续学” 三个阶段,以 “学、问、思、辨、行” 的基本学习方式,突出课中学习 “预学检测、探究深思、明辨建模、当堂反馈” 的四个基本环节,形成有效学习活动的完整闭环。

有效教学框架的设计者主要应为成熟的骨干教师,新手教师应是有效框架的理解者、使用者和体验者。让新手教师以 “手写备课” 的方式设计出有效教学框架,几乎不太可能。新手教师也需要备课,他们所要准备的应是对课堂 “操作说明书” 的理解、消化和补充的成果。

为新教师提供一份清晰的课堂 “导航图”,或许是帮助他们穿越迷茫的更有效指引。

转自静夜思享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