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新教材教学目标的“新设计”(1)

2024/10/23 15:30:54  阅读:194 发布者:

义务教育的起始年级开始使用新课程的新教材了。它必然地会带来一些教与学的新变化。

第一个受到影响的应该是教与学的目标的新变化。

以往的课程是三维目标为课程目标的,现在的课程是以核心素养为目标的,核心素养强调的是正确价值观、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因此教师在教与学的设计中,需要瞄准这些要求。

正确价值观主要内容有: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人生观。

在日常的教学中要要落实正确价值观的培养,就需要关注知识运用的态度和取向的问题,也京是说,我们传授的每个知识都需要进行价值澄清和价值判断,而不能只强调知识的“客观性”,片面强调知识的“价值无涉”了。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与学的目标设计中关注,谁的知识是有正价值的,知识怎么用才能促进人类的长远社福祉的问题。也就是说,需要重视“知识即美德”的命题,从而在目标设计时明晰,什么样的知识才是美德。

必备品格的主要内容有:个人品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社会公德。

在课堂教学生活生活中,需要关注学习中求真务实的个人品德,需要重视运用知识为多数人造福、与他人合作共赢的职业道德,需要重视知识要为人类的长远发展服务的社会公德,需要关注做怎样的知识人者是符合“齐家”之要求的等一系列问题。

所以,教学设计中的知识目标也不仅仅是知识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发展的问题,知识的学习需要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学习知识,发展能力不再是个人的“私事”,而是社会的“公器”,需要并注它们对社会长远发展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能力是教与学目标设计中的重点内容和主要内容。

关于关键能力有二个我们需要注意有文本表达体系。

一是《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终生发展四大关键能力的内容:

认知能力:引导学生具备独立思考、逻辑推理、信息加工、学会学习、语言表达和文字写作的素养,养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过集体生活,学会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遵守、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养成创新人格,鼓励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尝试、创新创造。

职业能力: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树立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践行知行合一,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是根据一些教学研究专家们提出的学习关键能力概念,笔者结合自己的相关实践经验和思考得出的“五力”目标体系:

阅读能力:信息的理解力、信息的选择力、知识的发展力

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品质、系统性思维品质、开放性思维品质

表达能力:表达的准确性、表达的全面性、表达的多元性

实践能力:迁移运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策划设计能力、计划执行能力

元认知力:学习进程规划力、学习自我评价力、学习策略调整力、

二个体系关注的切入点有差异,但是其共性的内容都指向创新能力这个核心,都以“让学生创造着长大”为目标。这此能力的落实要求我们对教与学的目标具体设计、分解进行“重新思考”。

转自中小学课程研究者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