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形式多样的成果表述
2024/10/23 11:36:19 阅读:93 发布者:
“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帮助教师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效表达研究成果。既是对研究成果的总结,又融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步骤,使解决方法更有条理,更具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真正实现“小课题研究”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价值。“小课题研究”成果的有效表达既是中小学教师形成论文、专著等的重要依据,又能让中小学教师在此基础上写出质量较好的论文、专著。因此,引导教师完成“小课题研究”的成果表达极为关键。
1.研究成果输出相对质朴
“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既可以是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学反思、教育案例、精品课例等,又可以是“行动研究”小报告、小论文等,甚至可以是听评课稿、沙龙材料、学生作品、音像作品、图表和教具等。这些研究成果没有晦涩、艰深的理论阐述,有的只是自由表达、直抒胸臆和理性提升,即教师们用朴实的语言叙述生动的实践经历,从实践中提炼观点,让隐性知识显性化,与同行分享成功经验。
2.巧用自己的“话语体系”
费伦猛指出,“小课题研究”成果的表达并无定法,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精品课例、教育案例、“行动研究”小报告等均是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形式。教师可根据自身实践、研究模式、语言习惯和思维方式等自由选择,关键是让研究成果的表达模式与中小学教师自己的“话语体系”特点相契合。“小课题研究”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育实践的改进,帮助教师提升教育智慧,享受研究过程,促进专业发展。
转自费伦猛小课题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