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六年级习课堂怎么“变”?

2024/10/23 8:39:23  阅读:113 发布者:

一、带着“要求”朗读

每个课时的任务一和任务三的朗读教学都会提出不同的朗读要求,以往24年级,学生读了多少遍,右手举几根手指以此检测学生朗读效果。以上做法,确实对提高学生朗读速度起到一定作用。但是这种不加以区分“要求”的要求出现大量弊端:学生只会囫囵吞枣地读,例如要求“不会读的字音问老师”、“多字、漏字、磕绊的地方读三遍”都会为了速度而被掩盖过去,更别提要求“边读边思”。

现在,我这样做:根据对应环节的朗读要求,达成几个要求举几根手指,老师看到举起手指,上前庄重握紧手指并有力停顿1秒,已显示老师明白你在动脑筋朗读了。达成1个要求,对应奖励1Q币。所得Q币单独登记在“思考集”(专门记录上课举手指获得的“思考Q币”)上,每周评选本周的“智多星”称号并颁发奖状。

例如:“要求:边读边思 有了雨衣,盼( ?)”,右手举一根手指表明达到一个要求,剩余有所思所感,皆可举手指示意。该名同学在该环节举3根手指,获3Q币。

学生的发挥空间增大,在“举手艰难、万众沉默”现象泛滥的六年级学生身上,这一招还挺好用!

二、“技巧型”作业

任务二、任务四的答题有一定的技巧。然而大多中后等学生参悟不了。我请班级的5名优等生,写下自己在完成任务二、任务四时,使用了什么技巧?

答任务二的技巧——

1.抄写词语。对于两遍的抄写,采用“一抄一默”,即先抄一遍并记忆,再将抄写过的用不透明直尺遮盖后再默写一遍。检查时重点检验默写的那一遍。

2.辨析字音。课文中标注音的字要特别关注记忆,难读字在任务一就要举手询问老师,任务一读词语时就有意识记忆易错读音。

答任务四的技巧——

1.思维导图题。任务三的朗读任务,就是文章分层,朗读时可用笔标记,读时思考并概括段落内容,概括字眼要与思维导图已经提示字词的结构、字数尽量保持一致。

2.重点段落赏析题。因为是课内文章,阅读内容熟悉,重点在题目的理解,圈画对答题方向起关键作用的重点字词即可。

3.课外拓展阅读题。阅读内容陌生,“有目的”的答题步骤分四步走,①快速读题,明确阅读目的;②确定相关段落及内容;③选择合适的阅读方法读全文(如浏览内容法、提取关键信息、圈画关键词、寻找中心句等)④最后仔细读题,整合概括信息。

优等生总结的方法建议分享给中后等生,不强制要求他们条条落实,从达成一条到达成两条,根据实际情况慢慢来,总比一直像无头苍蝇那样没有方法要强得多。

三、自主利用零碎时间

以往24年级,任务二和四完成规定作业后,剩余时间由老师要求支配:学生任务单举起检查,如无修改;放下任务单读背奖励题,背几遍举几根手指。剩余时间都被要求聚焦在奖励题的背诵上,事实上,很多学生把奖励题背了一遍又一遍,背出来即可,多次不断重复背诵等于浪费时间。

现在6年级了,学生如果已经背出奖励题了,把剩余时间还给学生,看他们怎么“学”?我调查了班级上的5名优等生,他们这么干——

1课时任务二背了奖励题后——

1.任务单举起,检查。

2.如无修改,放下任务单,大声读背奖励题,举手示意老师背奖励题;

3.快速书空默写所抄写词语(为当堂听写做准备)

4.预习任务四,带着问题读任务三,加深课文理解。

1课时任务四背了奖励题后——

1.任务单举起,检查。

2.如无修改,放下任务单,大声巩固性自背奖励题1遍。

3.自背后,尝试翻译奖励题。

4.课后记在语文积累本上,并调查作者及与其相关的诗句,在作文中合理运用的加5Q币。

2课时任务二背了奖励题后——

1.任务单举起,检查。

2.如无修改,放下任务单,大声读背奖励题,举手示意老师背奖励题;

3.预习任务四,带着问题读任务三,加深课文理解。

4.尝试翻译奖励题。课后记在语文积累本上,并调查作者及与其相关的诗句,在作文中合理运用的加5Q币。

2课时任务四背了奖励题后——

1.任务单举起,检查。

2.如无修改,放下任务单,大声巩固性自背奖励题1遍。

3.回顾第一课时,结合第二课时,思考性书空第一课时的思维导图。

4.背诵老师下发的《小学文言文字词释义汇总》。

以上适用于优等生,也可推荐给中等生。后进生不推荐。

“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赫拉克利特如是说。太多的哲学家都在阐述“变与不变”这个哲学命题。而我也告诉自己,习课堂的理念不变,但是具体的实践需要根据学生的状态而变化,这个变化就是我们一线老师最需要的“微创新”。

转自家常课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