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堂教学“十化”准则

2024/10/22 10:32:56  阅读:57 发布者:

当今,就基础教育而言,各级各类的中小学校,教学任务的完成和落实,以及学生学科知识的学习和掌握,绝大部分时间,基本上还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完成的。

课堂是传授学科知识的主阵地;

课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战场。

课堂教学的“十化”准则,具体说来如下。

1.课堂言行规范化    

课堂上老师要用普通话讲课,做到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字正腔圆;服饰职业化,不穿奇装异服;教态自然、落落大方、和谒可亲;写规范字、充分利用手势、眼神、正确使用肢体语言,来辅助课堂教学,做到目中有人。要走下讲台,到学生中间去,顾及到教室的每一个位置的学生,体现出对学生的关注、关心和关爱。

2.课题导入新颖化

新课导入要做到新颖、有特点、有亮点,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引起学生的高度关注,“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情境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有很多种方法,例如:复习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实物导入法、实验导入法、视频和音像资料导入法、直接导入法等。

3.问题设计层次化

课堂教学,为了完成既定的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所拟定的学习目标,可以采取“问题驱动式”教学模式。即把课堂所要讲授的知识,分成不同的层次,设计成不同类型的问题,通过对问题的分析、讨论、探究、判断、推理等学习过程,最后达到解决问题之目的。从而让学生来学习知识、认识知识、掌握知识、巩固知识。

问题的设计要有层次性,简单问题,课本上能找到答案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去完成;对于需要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共同研究,才能解决的问题,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讨论、由小组合作去完成;对于具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学生讨论也解决不了的问题,需要老师讲解和释疑。老师要讲到点子上,解决好知识的重点、难点、疑问点、关键点和常考点,教师的讲解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课本是基础和关键,课本是一个学科课程之根本。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题在书外,理在书中。书本是万题之源,一切试题都是书本知识的深化、扩展和迁移应用。因此要重视课本、讲好课本、学好课本、用好课本。

4.教师作用主导化

课堂教学,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领者,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方法指导、思路分析、学习规律、策略方面的归纳和总结,教师要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正如通常所讲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可见,教师的指导作用,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比教给学生学会具体的知识更重要。要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这样学生将会终身受益。

5.学生学习主体化

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动起来: 就是大脑转起来、嘴巴张起来、手脚动起来,做到眼、嘴、手、脑并用,通过设计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动脑筋去思考,让学生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最后,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

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中适当穿插学生的活动,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讨论、辩论、讲故事、朗读、背诵、回答问题、自制模型和教具,让学生充分动起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    

6.知识能力结构化

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没有知识作为基础谈不上能力。只有当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程度,且形成熟练度之后,转化为了技能、技巧的时候,才能逐步形成能力。

能力包括下面九种类型: 自学阅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表达能力、分析探究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综合概括能力、创新创造能力。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真实情境,通过鲜活的例子,来激起学生的共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去探索、去分析、去研究。应选择贴近课本内容的例子、贴近现实生活的例子、贴近学生实际的例子,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的知识并不是空洞的,知识是有用的,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将“解题”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    

7.素养落实常态化

老师们应该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并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而是有实实在在内容的。核心素养的落实,应贯穿于每节课的课堂教学之中,老师们要十分清楚自己所任教学科的核心素养的具体内容。例如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下列五个维度: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

在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学科核心素养,做到将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常态化。

8.媒体运用科学化

为了增大课堂教学的容量,使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必要的,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的确,教育技术信息化,能为课堂教学提供便利,但是也要有一个度,不可太过分,并不是多多益善。要做到合理使用课件、视频、音像等教学资源,多媒体的使用要科学化,努力做到三性: 必要性、实效性、创新性。

多媒体课件材料中的字体大小、颜色、背景、动画、声音、内容布局、出现时机、出现格式等,都应该恰到好处,才能起到使用多媒体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之目的。    

9.“教学评”一体化

教师教的方面:应以启发式为主,教师为主导,教师是指导者、启发者、引路人。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老师不能独霸课堂,不能一站到底、一讲到底。课堂要留给学生一定的独立思考的时间,要有留白,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的品质,将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学的方面:课堂是学习学科知识的主阵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战场。课堂上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演员、教师是导演。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通过老师引导和启发,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由交流展示让学生去表现、去参与、去活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果,才能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     

关于评价方面: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应该想法设方,做好课堂教学的评价工作。课堂评价包括老师评价、小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学之间的互相评价等形式,无论采用何种评价方式,都必须先设计好合适的问题,以真实情境为背景,以问题为引领,将“解题”转变为“解决实际问题”,采取问题驱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之中,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加上自学,利用课堂展示的方式,让学生去充分的表现、展示之后,然后老师、同学才能根据实际情况和表现做出合理的评价。达到以评促改、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之目的。

10.板书设计合理化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在导入新课、揭示上课的课题时,老师要板书章节标题;在引入新概念时,要板书定义;在探究规律,寻找方法,研究性质时,要板书定理和法则;在分析解题思路时,要板书主要的思考过程;在证明题或解答题目时,要板书证明或解答过程;在突破重点,化解难点时,要板书主要内容;在进行复习时,要板书知识的结构和内在联系,以及主要的结论和注意点;提问学生解答问题,需要书写过程时,往往也需要用到板书。总而言之,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板书具有以下特点:

1.直观性,2.简洁性,

3.启发性,4.趣味性,

5.示范性,6.审美性。

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板书可以活跃学生的思维,陶冶学生的情操;优化学生学习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增强记忆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板书的功能和作用,合理使用好板书。    

课堂教学不仅仅局限于上述的“十化”,课堂教学的手段、方式、方法多种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就是教师教的方式、学生学的方式、评价的方式。“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做到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目标清晰、任务明确,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才是真正的目的。

转自老胡聊科研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