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关于“阅读策略”,小学语文教师要知道的一些事

2024/10/16 16:54:14  阅读:2 发布者:

一、什么是阅读策略

“预测”和“提问”都是常用的基础性阅读策略,对于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提升阅读趣味和品质,具有非常积极的实践价值。

什么是“阅读策略”?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可能先要解答很多老师心中的一个疑惑: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是一回事吗?如果不是,有什么样的联系和区别?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策略”用作名词时,意思是“根据形势发展而制定的行动方针和斗争方式。”“方法”是指“关于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门路、程序等。”实际上,这样的解释依然十分抽象,不足以让我们联结具体实践来领会。

我们不妨直接拿“预测”这一阅读策略来做解释。“预测”被称为一种阅读“策略”,这一策略的运用落实往往要依靠一些具体的方法,如根据重要内容信息进行预测、根据故事线索预测、发现故事发展逻辑进行预测、综合内容信息进行预测、联系生活经验进行预测等不同方法。因此,“策略”是方向性的,“方法”是“策略”指导下的一些具体的程序性做法。“提问”是一种阅读策略,这种策略的运用落实,需要一些具体的方法,例如针对文本内容提问、针对文本主题提问,针对文本写法提问等。

为什么要学习阅读策略?一是因为当下的阅读教学越来越追求学生高层次思维能力(不满足于提取信息,更关注对信息的综合理解),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意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还需要让学生养成思考的习惯,必然就需要先学会如何思考,只有这样学生才有兴趣和能力去挑战阅读更有理解难度的书,通过阅读进行自主学习的能力才能发展起来。“策略”的运用,实际上就是给思考以方向,以着力点,帮助学生针对性提取和处理信息,获得理解和意义。

从专业角度来说,阅读策略来源于阅读心理学的研究。受优秀读者对阅读理解过程的“出声思维报告法”启示,阅读心理学家精心设计心理实验,证实了一些优秀读者普遍使用的阅读理解策略,并在实验性教学中证明其对发展学生理解能力确实有效。心理实验中所使用的文本,是为了验证某个假设而特意制作的文本,主要是较浓缩的说明性短文和民间故事。

国际上谈论的阅读策略,与我们熟悉的语境中谈论的阅读方法、阅读技能不一样,比如我们常说的圈画、批注、摘抄等,都不属于阅读策略。阅读策略具体分为多少种,不同的专家或书籍有不同的分法。通常,都会包括一下八种:

其一,预测,即在阅读起始阶段,基于标题和关键词等来预测将要阅读的内容;故事文本阅读中,对人物经历、事件发展、故事结局等进行预测。

其二,联结,即在阅读过程中调取已有的背景知识和个人经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意义。

其三,提问,即在阅读前、阅读中和阅读后都能够提出基于文本的或从文本出发的问题,从而更深刻理解文本的含义。

其四,推断,即能够利用文本提供的线索,合理进行补充假设和合乎常理的推断。

其五,图像化,即在阅读过程中,由其“思维之眼”创造出“多重感官图像”,从而有助于对文本的理解。

其六,确定重点,即根据文本的组织结构特点对文本中的信息进行重要和不重要的分类,并细读重要的内容。

其七,释疑,即能够意识到自己遇到了理解困难,并为了读懂而停下来,回头重新阅读。

其八,综合,即能够分析信息,整合文本和自己的认识或经验加以思考,并得出结论。

此八项阅读理解策略前后没有必然的顺序,它们相互联系并在实际的阅读理解过程中综合地运用。八种之外,还有“自我监控与调整”也被列为一种阅读策略,相对来说,这一阅读策略需要阅读者有较强的元认知能力,因为这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监控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并根据需要调整阅读内容、速度,还能监控自己的阅读状态并进行调整。

加拿大小学教师阿德丽安·吉尔在所著的《阅读力——文学作品的阅读策略》中,分享了五种阅读策略,分别是联结、提问、图像化、推测、转化;在《阅读力——知识读物的阅读策略》中,也分享了五种阅读策略,分别是推进、提问和推测、确定重点、联结、转化(实际上是六种)。《阅读的7项核心技能》(直译应该是“促进理解力的7把钥匙”)一书中,分享了7中阅读策略,分别是构建感官图像、运用背景知识、提出问题、推断、筛选重要信息、整合信息、查漏补缺。

总之,预测是几种常见的阅读策略之一。四年级要学习的提问策略也是。至于五六年级的策略单元,从专业角度来看,并不属于公认阅读策略范畴。

二、关于“预测”

说到预测策略的学习,教师还要认识到一个事实: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单元学习的目的并非为了学习一种全新的阅读策略,而是让预测策略从无意识状态走向有意识的体验和运用,并进一步习得具体的预测方法,让阅读更有意思,更有意义,更有收获。

预测,也可以叫做推想。下面对预测策略运用中几个关键问题的梳理,提纲挈领地讲明了预测的目的、时机和方法。

为什么我们要预测?——让我们的思想准备好阅读;给我们一个阅读的目的追求;因思考而提升阅读品质。

我们什么时候预测?——阅读前和阅读期间。

我们怎么预测?——想想标题;看看封面和

;思考文本结构;用你所知道的;问问题:我想知道……谁是,为什么是;在阅读中改变你的预测。

虽然一个刚刚接触阅读的儿童或者听故事的少儿,在过程中就会不知不觉地或者在大人引导下进行预测,可以说,预测是一种自然存在的阅读心理,但这不等于儿童已经意识到了自己在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更不等于儿童理解了阅读时为什么要预测。所以,学习教材中的预测单元,不仅仅是为了懂得阅读时可以怎样进行预测,更要让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更多的预测方法过程中体验到预测的积极价值和意义。

这个单元的导语页写道:“猜测与推想,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教师怎样来理解这句话呢?“猜测”和“推想”,是两种不同姿态的预测,前者不强调预测的逻辑要求,可以凭着“直觉”“愿望”,后者强调“有依据”地进行推测,依据主要是文本提供的信息,也可以是将阅读和生活经验作为依据。为什么预测“使我们的阅读之旅充满了乐趣”呢?教师可以从自身的阅读经验中寻找这种乐趣到底是怎样回事,甚至可以回忆自己童年的阅读经历,以帮助自己想象学生自觉运用预测策略带来的快乐体验。可以说,在阅读过程中自觉运用预测策略,就像在玩一种游戏,“预测”与文本内容一致时,相当于在游戏中获胜了一样。哪些经常在游戏中获胜的人,靠得并不是运气,而是方法和能力。的确,喜欢阅读悬疑小说的读者,一定会在阅读过程中依据各种信息判断“那个人到底是谁”,预测结局会怎样,这种体验是激动人心的,是充满期待的。

三、关于“提问”

1.在学习这个单元之前,学生有在阅读时提出问题的经验吗?

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是肯定的。既然这个答案是肯定的,教学的起点应该在哪里?是不是应该在学生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开启目标更加适切的学习活动。至少,教师要针对学生阅读时自己一般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进行一个前测,而不是直接进入教材单元第一篇课文的学习。前测的方式可以是口头的交流,也可以是用一篇短文,让学生自己阅读,读完之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在开始阅读时、阅读过程中、读完后心中产生过哪些问题。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听爸爸妈妈讲故事,就喜欢不停地提问了;他们自己后来读绘本等故事,也会经常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一到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学习课文,肯定不会都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己照样会有问题。只是,带有元认知性质的提问,学生可能还没有有意识地实践过。这个单元,学习价值的定位,我觉得应该是让学生以前阅读时自然状态的、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提问题”,提升为成为学生有意识的阅读策略。

2.如何判断“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

有阅读经验的读者可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没有明确的、紧要的、功利性的阅读目的时读书,即使即时产生的疑问对理解文章主要内容和意思没有影响,如果自己很感兴趣,仍然会想办法去寻找答案。这样的阅读活动,对于个人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那么,这里“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实针对的是“课堂”语境下的功利性明确的“课文阅读”,而不是社会生活实践中姿态多样的阅读。但是,我们知道,课堂上学习语文,学习阅读,是为生活打基础,最终应服务于生活的,如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教师也应当负起责任来。我想,可以跟学生聊一聊这个话题——不是简单地告诉学生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课下去找答案——聊明白聊透了,对学习提问策略有好处,不会有坏处。

3.这个单元的课文只需要用来学习如何提问题和甄别、选择问题吗?

这是学习每一个策略单元都应该要捋清的问题。答案是否定的。为什么提问题?为什么要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题?为什么要进行问题甄别和选择?为的是能更好地读懂文章,能从具体文章中学到更加适切的语文知识、表达方法、思维方式和获得启示、智慧等。所以,在学习提问策略的同时,课文内容的理解、语言的习得等,也要扎扎实实地落实——落实的策略,就是与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融为一体。简单地讲,问题不能只止于提出来和进行甄别,一些重要的问题还需要通过进一步阅读文本找到答案,该欣赏、品味、积累的词句段,还是要功夫做到位。

转自我在小学教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