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素养本位的教学呼唤未来学习多样态

2024/10/8 9:46:02  阅读:56 发布者:

教育的价值在于帮助学生适应不确定的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特别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技术正在加速重塑教育。未来教育需要以素养培育为本,学生的核心素养培育也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素养为本的教育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聚焦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批判思维和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适应未来快速变化的社会,为他们的职业生涯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当下,越来越多的教育组织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等,用“学习”来取代教育,通常的提法是终身学习。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可以找到很多有关学习的概念,如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体验式学习、问题化学习、项目化学习、同侪学习等。不少教师将这些概念混为一谈,无法理解这些学习方式的底层逻辑和实际意义,更不知道不同的学习方式的适用场景和组合方式。其实,不管哪一类学习,对学生都是有意义的。只不过单一的学习方式会让人厌倦,也会导致学生思维方式窄化,素养培育不全面。不同的学习方式滋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基础教育阶段,素养本位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学得更多样,而不是学得更多。推动“未来学习多样态”行动,对素养本位的教学特别有意义。那么,素养本位的教学该如何处理众多的学习方式?未来学习多样态需要实现哪几个转变?

一是把有目标的教育转为有意义的学习。20236月,上海市教委与宝山区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未来学习研究与发展中心”,目标就是为了驱动关于学习的研究。未来学习多样态把目光放在研究怎么学上,包括学什么、向谁学、怎么学、怎么评、怎么管等,并在不断实践中研究和探索如何服务学生的学习。

二是把以知识建构为主的教育转为以素养提升为主的教育。在人工智能时代,当知识的习得成为泛在的、个性化的、可定制的学习过程,我们教师的任务是什么?我想应该是帮学生提升智慧,提升生命情感。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以ChatGPT4.O为代表的技术将逐渐替代人类教师的部分职能。大量的基于知识图谱的自适应学习不断被开发并服务于学生学习,教师将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服务者和陪伴者。

三是把教学研究转向学习研究。从教研转向学研,并不代表不研究教,而是要更多地研究怎么学,以学定教。现在,大部分教师很少研究人是怎么学习的,而是追求在课堂上讲得淋漓尽致、头头是道。他的确是把自己讲明白了,可学生是否学明白了呢?我们的教学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从教研转向学研。

“未来学习多样态”行动要把握一个核心:让不同的学生或学生的不同发展阶段,经历“多样态、优组合、个性化”的学习。“多样态”指不是一种学习方式,“优组合”代表各种学习方式的优化组合,“个性化”表示在个体上的表现是各不相同的。未来学习多样态不是彻底否定哪种学习,而是更加注重个性化。不同的学生,或学生发展的不同阶段,他的认知风格、学习习惯、思维特征、个人喜好不同。我们要基于学生的画像,构建更适合的学习者模型,组织更适合他的学习方式组合,从而使学生在最擅长的、最需要的领域得到卓越发展。除了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我们要善于把技术支持的学习和传统的学习优化重组,推进自适应学习资源的开发和推广,把智能教学助手与线下教学合理搭配,把一校一师的教学、跨域跨校的教学和网络空间的学习有机组合,推进“智慧同侪学习”,从而大幅度提升学习服务的智能化和效益。

“同侪学习”是一种学习的组织特征,也就是怎么样把学习组织起来,把人和人、校和校连接起来,把教师和教师、学生和学生连接起来,携手同进一起学习。“智慧同侪学习”不是一般的“同侪共进”,而是有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其中。宝山区在推进未来学习多样态过程中,可以用“智慧同侪学习”为主的组织方式,结合“问题化学习”的认知策略,去完成项目化的任务,多样地做、融合地做、个性化地做,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这些调整将使未来学校更好地适应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的需要,为学生提供更有效的教育,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未来成功。

转自第一教育专业圈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