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对当下高中历史教学的几点思考

2024/9/30 10:54:26  阅读:2 发布者:

提起高中历史教学,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就不能不提唯物史观,关于唯物史观定义,百度AI这样解释:是历史唯物主义,唯物史观的观点,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唯物史观原理主要包括: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思的辩证关系原理。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3、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5、人生价值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6、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从整个定义分析来看,唯物史观更多的属于哲学的范畴,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唯物史观与历史又有着很深的渊源。五大核心素养中,唯物史观是前提,亦就是说,史料实证,历史解释,时空观,包括家国情怀,都必须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进行,似乎,唯物史观成了其他几个核心素养的指导思想。

唯物史观是一种哲学史换,哲学,在古代就是使人睿智,聪慧,所以我们当下对唯物史观要有一个全面的理解,从内涵到外延,从全面到科学,但是在教学中,我们似乎犯了一个错误,我们许多历史老师嘴里的唯物史观,似乎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无论在什么时候使用,似乎它都是一个预设的前提。

历史长河,浩如烟海,对一些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问题,作为历史老师,一定不可以做出教条式的肯定或者否定答复,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也不是把这些历史问题用可能性,假设性去分析解决之。否则就陷入了庸俗唯物主义倾向。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对我们的指导意义不必言说,但是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能将其绝对化,就像我们引导学生做“根源”类的题目,我们总是告知学生基本上都从经济方面的答案选项去选择正确答案,事实上,经济因素并不是所有社会现象,历史运动的最终的,唯一的根源。

作为高中老师经常跟题目打交道,所以也就经常会反思题目的命题方向,答题技巧。在高考题中,有这样一类题目,主要要在材料题里,就是在一串材料设问之后,最后一问开放型的问学生对上述材料中现象或者问题的认识。按照常理,让学生谈认识,学生畅所欲言就是,可是学生真的可以畅所欲言吗?看看参考答案,你就会发现,大多数都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作答,如果学生在作答中真的只是谈谈自己看法,那就智商真的不在线了,人家命题人只是跟你客气,你还当真了,就像朋友之间经常客气的一句话“有时间请你吃饭”,鬼知道你什么时候有时间?

这样看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认识,我们的学生其实哪里用的着自己思考谈认识,因为唯物史观已经提前给我们预设好了框架,我们只要在框架内发挥就行,这是束缚,还是禁锢?唯物史观的全部问题,就在于它把历史发展过程看作是不可更改的,似乎程了一种宿命论。

如果你翻开中学历史教材中的中国近代史,你就会发现我们的教材在奉行隐恶扬善和隐善扬恶两种原则,前者对自己,后者对别人。如在义和团历史中,我们只是讲他扶清灭洋,盲目排外,只会说

八国联军烧杀抢掠,但是教材唯独不讲义和团费滥杀无辜。没有历史老师在课上会说,正是由于义和团的滥杀无辜导致了八国联军侵华。一句盲目排外掩盖了学生对义和团运动的全面认识,唯物史观指导下的教材,看来也有欠缺的地方。

再来说说两次鸦片战争,我们历史教科书用了继续和扩大作为纽带进行链接两者关系,而且十从列强侵略性,从工业革命的扩张性,从世界市场的扩展性来谈两者关系,唯独不谈我们的违约行为。遮蔽了这一层,就会在近代史的教学中,给孩子们播下仇恨的种子,激发学生狭隘的民族主义。

提到近代条约,孩子们心理就会不约而同想到丧权辱国,我们老师也从来没有引导学生去学习条约为什么签订,一句话,战败了,腐败无能全部覆盖了条约签订的来龙去脉。似乎翻开高中近代历史教科书,满眼望去,除了谴责,就是痛恨。

说实话,近代史的学习,一味的沉浸在谴责和愤怒里,我们就会忘记反思。我们在近代史的教学中,我们真的引导学生去反思过分析过列强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吗?哪怕有一次,也算我们真的在用唯物史观在教学。

上次参加全市优质课大赛评课,因为课题是两次鸦片战争,在讲到领事裁判权时,清一色的给学生灌输的是破坏了司法主权,其实反思一下,就可以知道,我们当时的野蛮的落后的司法制度根本就不可能跟当时西方的陪审团同日而语,如果审判席上是你,在陪审团制度和我们的酷刑之间,你会作何选择?

讲完了义和团运动, 再来看大家都熟悉的另一场农民运动,与义和团运动相比,教材用一课内容来描述这次农民起义,从教材对其评价看,存在一种对学生误导,难道持续时间越长,规模越大就越好吗?就越伟大吗?要知道那可是革命,需要流血的,需要死人的,用常识,我们都明白,革命时间越长,范围越广,老百姓就越遭殃。观念错误,误人子弟是必然的。

高中历史教学,特别是中国近代史的教学,我们要引导学生牢记,为什么我们会遭到侵略?对方胜利我们失败之后,他们有哪些长处值得我们学习?从这段屈辱史中,我们应该吸取哪些教训才能避免重蹈覆辙?反省,时刻反思,一味地责怪别人,发泄愤怒,并不是获得别人尊重的好方式。

历史教学,特别是中学历史教学,不能只给孩子们隐恶扬善,这个社会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历史教学,恰恰可以给学生以正确的唯物史观指导,以免学生短视,真正的让历史教育的借鉴意义得以实现。

转自一周闲言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