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教学策略探究

2024/9/30 9:08:28  阅读:1 发布者:

一、引言

应用文写作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综合体现。应用文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情感的工具,应用文具有目的明确、对象固定、结构清晰、语言简洁的实用性特点(胡洁元,2017)。高中阶段常见的应用文类型包含感谢信、通知、新闻报道、求助信、倡议书和投诉信等。《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明确要求:高中生应根据交际场合的正式程度和行事程序,选择正式或非正式、直接或委婉的语言形式表达道歉、请求、祝愿、建议、拒绝、接受等,体现文化理解,达到预期交际效果;应掌握日常生活中常见应用文的基本格式、结构及语言特点,并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教育部,2018)。目前,全国多省份的高考英语试卷均将应用文写作单独作为一项内容进行考查,突出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与工具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掌握应用文的常见类型、框架结构、写作方法和语言特点等,提高其在真实语境中使用应用文表达意义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面对多种体裁形式的应用文写作,多数学生存在读者意识不明确、体裁结构不清晰,语言使用不恰当,内容表达不充实等问题。同时,部分教师针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常采取增加写作次数、以练代教的策略,教学缺少系统性、针对性和科学性。为解决上述问题,笔者研究了相关理论,并以此指导应用文写作教学。

二、相关理论概述

(一)输入与输出理论

根据Krashen1985)的输入假设理论(Input Hypothesis)和Swain1985)的输出假设理论(Output hypothesis),只有大量的有效的输入才能获得可理解的语言输出,且输入与输出不可分割(Krashen & Swain1985,转引自吴玮,2015)。从认知角度出发,听、读、看是语言输入,说、写是思想表达,信息输出。在语言学习中,语言输入是第一位的,没有足够量的语言输入,学习者就很难在语言交际中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就很难提升语言能力。而语言输出则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驱动力,能提高学生学习过程的专注度,最终促使语言输出有效性的达成。Swain1995)认为,在输出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者会发现他们学了什么语言知识以及还有什么仍需要学习的语言知识,这就能促使他们注意语言结构的不足,从而进行选择性的阅读。在写作教学中,“读”是输入的过程,“写”是输出的过程,两者存在明显的输入与输出关系,符合输入输出理论的一般规律。

(二)支架理论

布鲁纳(Bruner)、伍德(Wood)和麦瑟(Mercer)等人基于心理学家维果茨基(L. S. Vygotsky)的“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理论提出了支架理论(张国荣,2004)。支架理论作为建构主义的衍生理论之一,以学习者为中心,旨在培养其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建立支架,通过支架的支撑作用不停地把学生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更高的水平。在写作课堂的具体表现是,教师在写前、写中、写后提供写作支架模式,帮助学生提升写作能力的过程。教师围绕主题,结合具体的语言材料,在学生“最近发展区”搭建支架,加强阅读和写作之间的融合,帮助学生提高和发展某种知识与技能,推动学生的认知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学习迁移理论

学习是一个知识、技能、情感、思维等多层面的迁移过程。语言学认为,迁移是学习的最终目的,所有学习活动都是为了使学生实现在新语境中的知识、能力与素养的正迁移。所谓正迁移,是指把已经掌握的某些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态度能准确、灵活地运用到生活实际去解决新的问题,以达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效果。在迁移的过程中,学生为有效地解决某个问题,会需要一些基本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归纳和演绎等思维活动,以调动与应用头脑中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并学习新知识。同时,也会将已获得的知识在新的学习情境中加以应用,使已有的知识得到验证、充实和巩固。凌旭群(2020)认为,基于学习与迁移理论的英语写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动机,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能力。学生的迁移能力是教师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志,它能帮助教师评估和改进教学。

三、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活动设计的实践

笔者针对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上述理论指导学生应用文写作,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下面以2020 年全国英语高考山东卷应用文写作为例,将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探索高中英语应用文写作的有效策略,为教师开展应用文写作教学指明方向。

(一)创设真实情境,激活体裁意识

在写作前的热身准备阶段,教师立足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创设与他们生活经验相关的写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让学生迅速进入轻松的讨论之中。上课伊始,教师通过展示学校近期举办的徒步旅行暨高考百日宣誓活动中的照片,并提出如下两个问题:Did you remember what you did on that day? How would you make this activity known to others?” 学生回答:“By writing a news report/make a news broadcast.” 教师追问:“As one of the participants, what would you say and how would you say in your report?” 学生回答:“The time and place, the participants, what we did in the activitydescribe it logically ...

应用文具有目的清晰、对象明确的特点,其写作过程是一项基于读者的社会行为,在写作中必须要树立读者意识,使作者与读者之间产生互动。导入环节的第一个问题旨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取其关于新闻报道的内容图式,增强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第二个问题是让学生注意交际目的和树立读者意识,关注作者与读者的关系。教师根据写作任务创设与主题相关的情境,为学生写作任务提供相似的写作的要素,助力学生在新的语境中综合运用语言技能,促进迁移的发生。

(二)明确写作目标,激发写作兴趣

阅读是积累和理解目标语言的输入过程,而写作则是运用目标语言的输出过程,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同步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兼顾范文宏观写作知识解构和微观写作技能习得,促进其写作模仿,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课标》提出,教师应以解决问题为目的,鼓励学生从语篇中获得新知,通过梳理、概括、整合信息,建立信息间的关联,形成新的知识结构,感知并理解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和语篇所承载的文化价值取向。阅读前确立目标可以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问题,使学生有学习方向,有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动机和缓解焦虑情绪。

随后,教师布置阅读和写作的任务:假定“你”是李华,上周日“你”校举办了5公里越野赛跑活动。请“你”为校英语报写一篇报道,内容包括:参加人员;跑步路线:从校门到南山脚下;活动反响。教师向学生提供关于导入环节学校徒步旅行的活动报道范文,并呈现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分析和归纳范文的语篇结构、语言特点和衔接连贯等;独立完成一篇新闻报道类体裁的应用文;多元评价,发现问题并修改润色。

(三)逐层解构范文,促进知识习得

1. 整体解读,建构体裁结构

语篇的交际目的决定了体裁的存在,并使得同体裁的语篇有大体上相似的图式结构;体裁具有常规性和制约性,它是使用者共同遵守的程式化的交际工具(朱向荣,2011)。因此,教师指导学生整体阅读范文,围绕语篇的交际目的和体裁结构组织学生讨论三个段落的功能,分析语篇的整体模式(如图3.3.1.1)。

3.3.1.1  新闻报道类语篇结构图

虽然考试中的新闻报道类应用文与真实的新闻报道有一定的差距,但其结构、内容、语言等要素却是一致的。学生通过阅读发现,从语篇结构层面看,新闻报道具有明显的程式化特征,其结构通常呈倒金字塔形,由标题、导语、正文和结语等几部分组成。语篇结构图的建构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文本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分析其结构特征和行文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2. 聚集主题内容,培养思维能力

《课标》将思维品质列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且将主题语境列为课程内容的第一要素。因此,教学中教师应依托语篇,围绕主题语境,设计体现思维层次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建构语篇结构图的基础上,教师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忆活动的经历及感受,再与范文进行对比,归纳主题内容,明确主题意义。

Q1: What did our school launch last Sunday?

Q2: Who participated in the activity?

Q3: What did you do in the activity?

Q4: How did you feel about the activity? Why?

Q5: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given text?

KingKitchener2004)按照学生思维的认知水平,将问题划分为事实性(factual)、推论性(inferential)和批判性(critical)三个层次。问题链以范文中活动的时间顺序层层递进,相互关联,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内容和语言支架。同时,问题具有思辨性,关注学生的多元思维发展。例如:Q1Q2Q3属于思维的识记和理解层次问题,学生只需要结合实际和阅读范文定位信息即可,而Q4Q5则属于判断和评价的思维层次问题,学生通常会把个人的感受与范文结语部分作者的感受进行对比,提炼出学校组织该活动的意义。此时,也有学生提出质疑,教材中新闻报道类语篇也可以不加入个人的感受,而是客观呈现事件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质疑精神给予鼓励,并作了如下补充:本文的写作者也是参与者,因此采用了第一人称,如作者并非是活动的参与者,新闻报道则采用第三人称且不提供个人评价。思维品质的培养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目的,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融入思维的训练,让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意义,并基于文本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发展他们的思辨能力。

3. 关注主题语言,储备语言知识

Beker1975,转引自王琳琳)认为,语言的记忆和储存、输出和使用是以那些固定和半固定的模式化了的版块结构(Idiosyncratic Chunks)为单位的。语言作为应用文的微观要素之一,也是学生写作思维的外显形式,教师应指导学生赏析范文中的词汇、短语或句式等语言表达,体会其特征,帮助学生学习语言知识。

教师让学生关注范文各个部分的语言并讨论其特色,他们认为范文的标题精炼、简洁,能够反映出活动的中心话题;导语部分交代了活动的时间、目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等信息;正文是以第一人称对导语的具体阐述,为主题提供事实依据和细节支撑,使用了deliver an inspiring speechmake a pledgeappreciate the fantastic scenery等高级词块,并使用了定语从句、分词作状语和倒装句的语法现象。最后的结语则是简要概括了活动对参与者产生的影响。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范文中多样化的表达,可以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架,帮助学生意识到新闻报道语言的正规与严肃,有助于学生在后续习作中模仿。同时,学生常常忽视语言的交际策略,故在实际的教学中提供多篇范文让学生总结和概括同类型应用文高复现率的语言表达,并在真实语境中使用语言,而不只是将语言学习停留在认知的层级。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了解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积累一定的语体知识,掌握正式与非正式语体的运用。

(四)完成写作任务,多元评价反馈

在本质上,模仿是人的本能,模仿不是无意义的机械重复。有意义的笔头模仿活动有着明确的笔头表达活动的运用指向,如模仿词语、语句结构和语篇结构的运用,甚至格式、标点的运用等等(鲁子问,2011)。教师布置的写作任务与课上师生共同分析的范文有较强的相似性和关联性,有利于学生将课堂所学应用于新的交际情景之中,实现模仿与迁移。在学生对此类型的应用文有了一定的认知储备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进一步说明新闻报道的写作思路,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用英语表达,整个过程也是对写作主题内容的再一次分析,帮助学生顺利下笔写作。

评价是应用文写作教学的最后环节,也是必要的组成部分,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的过程应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写作后的自评和互评。自评即反思的过程,有助于写作技能的内化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互评不但有助于学生汲取他人的精华,发现自身的问题,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评价的乐趣,从而提高写作的积极性。教师为学生提供了评价项目表(见表3.4.1),该项目表包含结构、内容、语言三个维度。

3.4.1  写作评价项目表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反馈意见

结构 结构正确;段落分明

内容 主题明确;要点齐全;内容充实

语言 语言正确;用词丰富;句式多样

学生自评和互评后,再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并修改润色习作。整个评价的过程为学生创造了交流的机会,易于建构和内化新的知识,提供反思空间,对学生的写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评价环节结束后,教师让学生推荐优秀习作并利用投影在班级展示,供学生朗读、赏析和评价。被推荐的应用文内容如下:

A meaningful outdoor activity

Last Sunday our school launched an annual cross-country running race, which draw the attention of every student and teacher in the school.

Participating in the activity were energetic and dynamic participants from every class who started from the school gate and ran all the way to the foot of Nanshan Mountain, covering 5 kilometers altogether. Challenging as the race was, all of us gave full play to our willpower, most of whom strove to cross the finishing line, enjoying the enthusiastic cheers and applause.

This activity was well-received, which not only improves our physical quality, but also enhances our friendship.

教师引导学生集体讨论和评价被推荐习作,学生一致认为,这篇应用文符合新闻报道的体裁结构,活动记录详实,energeticdynamic、非谓语动词、倒装句、定语从句的使用体现了语言表达的丰富性。此外,该学生还模仿了范文中“not only ... but also ...” 的句式结构。师生共评优秀习作的活动让学生的知识和情感得到正向迁移,对深入领悟新闻报道类应用文产生积极的影响,也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维品质。

四、结语

写作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转化为素养,有逻辑性、目的性、交际性和连贯性地表达思想。面对新高考的应用文写作教学,教师需要加强相关理论的学习,将理论落实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教学的新思路。学生的应用文写作能力是在不断模仿、积累、内化和迁移运用的过程逐步提升的。因此,在平时的应用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针对不同类型的应用文进行专项训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他们从话题导读、范文分析、归纳总结、独立写作、多元评价等多角度进行探究式学习,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水平。

转自英语外语教学与评价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