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信息素养:“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核心要义

2024/9/25 17:14:28  阅读:16 发布者:

《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于2018413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布,文件强调“加强学生信息素养培育”,“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2],作为基础教育阶段基础学科的语文课程,在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方面责无旁贷且任务艰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对“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目标表述为:“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3]可见,此任务群的核心要义就是指向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一个是信息的获取与整合,一个是信息的表达与传递,最终达到交流沟通的实用性目的。

一、何谓“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一词始于美国图书检索领域。1974年,时任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的保罗·泽考斯基首先提出了“信息素养”这一概念,起初它的定义是对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的使用技能。此后,这一概念便被很多人传播和使用。1992年,道尔在《信息素养全美论坛的终结报告》中重新定义“信息素养”,强调对信息的需求、对潜在信息源的确定,获取信息、评价信息、组织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批判性思考。[4]这一定义对信息素养的认识相对比较全面,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随之,学界对信息素养的研究掀起了一个小高潮。2001年,美国教育技术CEO(首席执行官)论坛在第四季度报告中提出21世纪的能力素质,信息素养就是其中之一。它被定义为信息的意识、信息的能力和信息的应用。[5

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信息素养的研究起步较晚。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信息素养”一词。强调我们必须重视将迅速提高青少年的信息素养作为渗透整个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要培养人查找、评估、有效利用、传达和创造具有各种表征形式信息的能力,并由此拓展对信息本质的认识。[6]义教新课标提到“核心素养”一词有34处,而提到“信息”一词却有56处,对学生信息素养培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信息素养是一种对信息社会的适应能力,也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信息素养是一个复合概念,它涉及各方面的知识,与许多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素”是“平时”,“养”是“修养”,所以信息素养不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而是一个逐渐养成的动态实现过程。一个具有信息素养的人,具有主动获取信息的意愿,能够确定对信息的需求和潜在的信息源,也就是说,只有当个体的信息意识被调动起来了,才能够从有价值的信息源中获取信息,能够在批判性思考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加工、发布信息,即进入对信息的整合、分析、应用等信息能力运用阶段,而且在整个信息活动中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因此,考虑到操作的简捷方便,我们把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三个方面作为信息素养的理解框架(见图1)。尽管其他学者也提出四分法、五分法,但都是以三分法为基础的。

二、“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信息素养的设计思路

作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中的发展型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聚焦“实用性”进行信息素养的培育,这一认识已被很多人认可。例如,王崧舟老师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这样说道:“实用性语文,是指跟学生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语言文字,实用性语文的阅读与交流,侧重于语言文字所要传递的信息。阅读,重在提取和整合有价值的信息;交流,贵在传递和沟通有意义的信息。”[7

1.目标表述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目标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倾听、阅读、观察,获取、整合有价值的信息”[8]。“倾听、阅读、观察”是三种获取信息的方式,“有价值”是对信息获取、整合的要求,既涉及个体信息意识的敏感度,又关涉个体加工信息的质量和层次。这也体现了信息社会2.0时代对信息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二是“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清楚得体表达,有效传递信息”[9]。“根据具体交际情境和交流对象”指的是发布信息时的信息意识,“清楚得体”是信息伦理上的要求,“有效”是信息发布,即信息表达与传递的最终结果要求。三是“满足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交流沟通需要”[10]。这是“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终极目标,即达到与家庭、学校、社会交流沟通的实用目的。

2.学习内容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四个学段的学习内容,横向围绕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三部分内容展开;纵向则通过信息领域的扩展和能力程度的进阶,逐步实现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育(见表1~4)。须注意的是,在义教新课标中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伦理的设计不是分开表述而是综合在一起的,整体以信息能力的提升为脉络,信息意识和信息伦理的表述杂糅其中,所以表中的内容部分遵从义教新课标的原话,部分为清晰表达的需要有一些增删。

第一学段侧重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信息能力指向学生的公共生活关系建构。学生要逐渐了解公共生活的基本规则,顺利从家庭这一狭窄的信息获取交流天地走向学校、社会这一广阔的生活天地。

第二学段侧重信息获取能力和日常信息的书面表达能力。在第一学段的基础上,将第二学段的信息获取表达的领域再次拓展,延伸到大自然和历史文化中。这一学段,信息传递的方式在口头表达的基础上,增加了书面表达,学习写日常应用文,学生要能够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建立生活世界与语文世界之间的联系,丰富言语经验,拓宽信息传递的渠道。

第三学段侧重特定情境中的语言信息梳理与整合以及多种形式的信息书面表达能力,指向学生的精神成长。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科学世界,走进社会,掌握不同类型的实用文,即不同的信息载体形式,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基于内容实用性、形式规定性等文本特点,掌握撰写规范,提升实用性文本的运用能力。同时学习整理和呈现信息的方法,为口头和书面的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分享作好准备。

第四学段侧重信息的创造与运用,以及跨媒介多信息平台的交流沟通。在此学段,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两个动词是发现和创造,发现是从信息意识的角度侧重对学生信息敏感性的培育,也从信息获取的角度,强调对有价值信息的搜集与关注;创造是对信息的整合运用,在阅读科技作品、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的基础上,能根据目的和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交流自己的发现和体会。

从上述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学段都包含了信息素养的三个方面,而且紧扣实用性的特点,突显了信息素养培育的阶段性和进阶性。

三、“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信息素养培育策略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信息素养培育策略,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活动,重点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整合、评判、发布能力,以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需求。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领者、主导者,在学生信息素养培育方面可采取以下策略。

1.明确信息素养的意义

首先,教师要让学生明确信息素养在当今社会的重要价值,并将其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阅读与交流从功能价值取向上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用性”的,一类是“文学性”的。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是国民语文生活中最重要的内容,正如王荣生教授所说“情境中的实用文阅读能力,是国民最重要的语文能力,是全民语文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人力资源最重要的软实力”[11],“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对信息素养的培育,不仅关乎学生在校期间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更直接影响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适应能力。

2.强化信息能力的提升

信息素养培育的核心是信息能力,尤其是信息的获取与整合能力。正如郑桂华教授所言,实用性阅读教学,应该从主要依靠权威媒体、阅读经典文本、理解其中相对确定的信息,转向学会从多家媒体搜集信息、从多个文本筛选信息,进而对芜杂信息加以辨析。[12]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教授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在整合信息方面,引导学生学会从大量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权威性进行鉴别。在这一点上可以融合“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的教学要求,引导学生分辨观点与事实,辨析态度与立场,辨别信息的真伪,评估信息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形成独立见解,避免盲目接受错误信息、表达传递不实信息,从而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这就给教师提出了另外一个要求,那就是要精选阅读材料。精选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材料,如日常生活中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案、社会热点事件分析等。精选多样化阅读材料,包括新闻报道、学术论文、科普文章、政策文件等,以覆盖不同领域和类型的信息。

3.注重信息交流与发布

在信息社会中,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教师应培养学生的信息发布意识,教会他们如何在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发布和传播信息。教师应鼓励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表达方式,如口头报告、书面报告、多媒体课件展示、视频制作等。这有助于学生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式,提高信息交流的效率和效果。教师还应创设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关的真实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交际场景中学习和运用语文。情境的创设,可以参考“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教学提示第一条的要求,分学段按主题进行。

4.加强多元评价与反思

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同时,还可以结合项目式学习、任务式学习等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项目或任务来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在评价中,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注意应用文的基本格式和行文规范”。[13]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同伴评价和学生自评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此外,还应关注学生在信息素养培育过程中的表现和努力程度,而不仅仅关注最终的学习成果。这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力,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思考自己在信息素养方面的成长和进步,以及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5.融合多种资源与技术

教师应积极利用网络资源,如电子图书、在线数据库、网络论坛等,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学习材料。这些资源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社会动态、科技进展和文化现象。同时整合多种媒介,在信息获取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从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介中搜集信息,培养学生的跨媒介阅读能力。充分利用数字图书馆、在线数据库等数字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另外,引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信息摘录卡等信息技术工具进行信息整理和分析,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核心要义就是紧扣“实用性”,培育学生的信息素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围绕这一宗旨进行教学设计与实施。

转自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