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历史教学中的唯物史观应用问题
2024/9/24 10:04:41 阅读:71 发布者:
核心素养是指向方法论的。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键是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
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不仅需要告诉学生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认识,而且需要让学生学会何以得出正确的历史认识。这就需要学会正确的历史评价方法和理论。
什么是正确的历史评价方法和理论?
唯物史观是正确的科学的理论和方法。
坚持唯物史观,运用唯物史观的方法和立场进行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评价。
我们从马克思主义自1848年诞生以来的历史来看,掌握唯物史观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因为唯物史观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需要极高的哲学素养,否则很容易陷入各种误区。
作为一名普通历史老师,我们一方面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哲学水平,另外就是在应用唯物史观时要非常谨慎,不可简单套用,不可生搬硬套。
在分析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时不可简单归结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陷入唯经济论的误区,因为马克思也说历史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历史是复杂的,充满各种偶然因素,也蕴含必然因素。
在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时,既要坚持全面原则,一分为二的进行分析,还要坚持历史原则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背景分析,同时要坚持阶级原则,从其阶级立场去分析。
在此基础上,要做到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的辩证统一。在道德评价时要做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的辩证统一。
很复杂,但是必须坚守和应用,这些原则是综合应用的,不能割裂,否则稍不留神就会出现问题。
目前历史教学中的出现的“一分为二”的简单套用现象就贻害无穷。长期以往学生就会陷入相对主义,或者叫不可知论,所有事件都是两方面。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只要角度不同,立场不同,结论就不同。历史没有对错,只有角度和立场。这种情况的出现非常危险。
我们要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不仅教给学生分析和评价的方法,更要让学生增强认同,真正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
怎么做到这些?必须给学生一种更加明确的结论。
必须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既要一分为二的看问题,也是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任何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存在两面性,关键是如何做定性分析。
除了知道有利有弊,还需要做出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定性判断。
所以必须回到唯物史观上来。
道德评价和历史评价要辩证统一,但历史评价优于道德评价。
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要辩证统一,但客观效果优于主观动机。
总体原则和个人原则要辩证统一,但总体原则优于个人原则。
理论和实践要辩证统一,但实践优于理论。
这就是给出明确定性分析的原则。
转自结构化教学研究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