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纠错

2024/9/20 11:32:56  阅读:0 发布者:

英语教学中是否要纠错,如何纠错的问题在国内一直饱存争议。我认为课堂教学过程中纠错是必要的,但是要讲究方法与策略,也就是如何纠错。在一些国际学术会议上很多专家都强调语言教学过程中要重视纠错的问题也足以说明这一点。但一直以来,我国的外语教学课堂,甚至全国规模的观摩课,也就是一些推荐出来的优质课上,授课教师为了体现学生口语的流利,不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对呈现出的错误往往视而不见,不仅不纠正,有时甚至习惯性地以一句great”,“well done”而敷衍了事。长此以往,学生本身会对这些错误形成习惯,甚至终生不得纠正。因此,在学生的初学阶段,尤其是小学阶段,纠错是非常重要的。小学阶段正是学生为将来的语言学习打基础的阶段,所谓“万丈高楼起于平地”,基础不打好高楼是盖不好的。如果把中国外语教育看成是一座金字塔,小学阶段就是这个金字塔的基础(base),基础一定要打好,所以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是相当重要的,应该引起我们认真思考和重视。

虽然纠错(Error Correction)问题的争议性一直比较大,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但普遍共识还是支持的(for)。有专家认为:我们可以把学生呈现出的错误当作资源,通过错误可以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以此来预测学习重点以及教学和考试的内容。从这一点来看,纠错在外语教学中还是有很大价值的。

外语教学各个学派都有自己的观点,行为主义学派强调直接法,通过模仿学习;认知学派,也叫理性主义学派强调通过大脑认知、通过掌握规则、通过记忆和理解来学习外语。在这两大学派下面还有很多相关的理论与流派,比如中介语理论,他们认为,学习二语或外国语是一个从母语到外语到中介语再到目的语这样一个学习的过程,认为在中介语这一阶段,错误是普遍存在的,也主张改错。还有一些专家强烈主张改错,说如果我们不纠错,不良的学习习惯与语言错误很难自我修正,一旦形成习惯,终生难以改正。往往错误越多学习者越感到困难,逐渐形成“石化”现象,最终导致外语教学的失败。还有一些学者虽然也主张改错,但对待错误还是比较宽容的,提倡对学生产生错误持宽容的态度,没必要一一纠正。他们往往认为在学习过程中出现错误是在所难免的,尤其是初学者,如果改错可能会打击学生的自信心,伤害学生自尊心,甚至影响其学习兴趣,后果是很严重的。尤其是在学生进行交流时,打断交流进行改错,往往适得其反。

其实,这些观点,无论是支持的还是反对的,都有其一定的道理。关键是我们如何寻求一个平衡点,既能纠正错误,又保证不打击学生积极性,使学生有一个正向、积极的输入和输出,使学习真正高效起来。我们应该抱着治病救人的态度,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改错而不是用消极的眼光故意去挑错,故意批评或伤害学生。

语言学习中哪些错误需要纠正,哪些不必纠正?明确这个问题对外语教学有益。其实错误类型是很多的,今天就简单概括来讲一下。去年在福州会议上,我的报告主题是关于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其中我讲到了小学英语教学的底线。我们的外语教学应该设底线,在小学阶段,“双基”就是我们的底线。什么是“双基”?就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个阶段得完成小学外语教学的基本任务,如果学生在小学学了至少三年英语,到了初中却仍要从头学习,甚至教师还要花费时间和精力改正小学阶段教学不当形成的错误,那就说明我国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是费时费力而毫无效益。我总结了英语教学错误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如: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知识、技能、语篇、句子、文章以及口误或笔误等等,从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大种:

第一种错误称为口误(slips),属于小错。犯这种错误主要不是由于水平差,而可能是因为紧张、恐惧或准备不足等心理、生理因素。造成这种错误的主要因素是人文因素,包括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息差、自我纠错、自我调整等,这种情况不仅仅我们学外语的人会遇到,可能人人都会遇到。如He go to Changchun often. 这样的句子,形式上有误,但大家能够明白想表达的意义,不影响交流。但句子语法是错误的,应该用第三人称单数,顺序也需要做调整,这就是小错。

另外一种错误叫mistakes。一般指的是general mistakes, 就是一般性错误,有时称为语误。这种语误往往指的是因为学习者在说、写时注意力不集中或是粗心大意、疲倦等原因引起的。这种错误不是太大也不是太小,所以我们可以叫它“中错”。

最后一种叫errors, 这就是比较大的错误了。可能是句子,也可能比句子还要大,是语篇或结构上的错误,甚至是违背语言规则等。这种错误主要是由于学习者知识掌握不完整导致的。对学习者产生的错误进行分析,“Error Analysis”往往会揭示出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方法和规律,会促进语言教学的发展。

其实,人每天都可能犯错,学习本身也是一个不断犯错、不断改错的过程。下面我讲一讲英语学习者为何犯错,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有些错误是因为过度的强调规则(over generalization)所致。比如:最近我听一位老师讲课,学了play the piano, 强调说“一些专有名词,如乐器前面要加定冠词the,这是规则要记住。”于是学生就会也按此规律说play the basketball,结果却错了。规则并不是永恒的,也有例外。这条规则涉及到冠词使用问题,究此错误原因是过分强调规则导致的。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受母语的影响。学习者的母语语言规律与外语语言规律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汉语和英语在语法结构上有很多差异。汉语没有单复数、第三人称单数以及时态、语态、助动词等,英语则不然;另外英汉两种语言很多形容词和副词的位置也是不一样的,英语有形容词后置、从句后置等;特别是疑问句,汉语加个问号就行了,英语是有的也可以直接加问号,那叫陈述性疑问,一般问句则要倒装。所以这些对我们中国人来说,理解并运用需要一定的学习和训练,应该是我们英语教学的重点。

汉语对英语的影响还表现在中式英语(China English)上,以前人们称其为Chinglish,现在许多学者呼吁中式英语也是一种英语形式,将来可能成为英语的一个分支。现在有些中式英语用法也成了英语母语者习惯并使用的句式,比如“Long time no see”。这句话我最早是听我女儿说的,十多年前我女儿就在国外,她回来见我说Long time no see.我当时就说这不对,她告诉我英国人就这么说。后来我见到不少英国人,他们果然也说“Long time no see”。其实这个句式是从汉语“很久不见”来的,逐渐也被英语社会认可了。我认为这是发展中的中国英语(China English)现象。世界上还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英语,如印度英语,也都在逐步被接受中。

另外教师的英语语言水平也很关键。我们的小学英语教师能掌握牢英语100个符号的很少。这100个符号包括26个字母大小写的标准书写以及48个音标(英国是44个音位)的正确读音。能把这些都学会,发音标准的人很少。为什么呢?不是说我们教师水平低,而是大家现在不重视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但这些恰恰是学好英语的起点。所以我们对基础字母和音标的发音必须要重视,而且练好、用好并且教好。我们是非英语母语教师(non-native English speaking teachers, 而不是母语为英语的教师,因此目前我们最大的问题是语言问题而不是理念问题,所以我们要坚持加强对教师基本功的培训。培训的第一点就是对语言基本功的培训。

目前举办的基本功大赛包括对教师两项基本功的考评与培训:语言基本功和教学基本功。如果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本身存在错误,那么教学和模仿都是没有意义的,无论怎样加强练习都是低效的。所以,教师基本功一定要加强。此外我们的教材、考试也存在一定错误,这对我们的英语教学也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实,导致错误还有许多因素,但归根结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错误呢?因为学习本身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long process),小学仅仅是个开端(beginning level),出现错误也是不可避免的。值得注意的是,同样是学习,相比之下为什么有人犯错误多而有人就犯得少呢?因为我们的语言观有差别,有人过分强调流利而不强调准确,有人反之。其实这二者应该是并重的,可以有先有后但谁也离不开谁。光流利不准确,可能别人都听不懂,甚至造成误解(misunderstanding)。举个例子:几年前,我们第一次举行全国中学生英语夏令营的时候,我记得是在青岛,有一位参赛的某省初三男生,英语讲得非常流利,获得了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的一等奖所以有机会参加了夏令营。他英语讲得非常“好”,也非常自信,非常流利。但问题是他说完谁都没听懂——中国人没听懂,外国人也没听懂。仅仅流利不能说明一个人外语水平高,语言首先是要传情达意的,听众没听懂就说明交流失败了。这也说明他的英语教师平时没有给予他正确的指导,不纠音,就只强调了流利性。而学生自己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不良学习风格一旦养成习惯是很难改正的。语言教学要强调准确、流利、得体、复杂。复杂是指英语学到一定程度后得学会在交流中用长句、复合句,不能只用简单句。

另外一个原因是学生的“双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不牢。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都属于基础教育阶段。小学阶段,如果对“双基”不重视,小学期间不讲语言点,淡化语法甚至不学语法、不讲音标或者晚学音标都是错误的。小学期间也必须学语音,因为语音是掌握语言的。小学需要灌输式,传授式,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要教学的第一步。但是如果非要用启发式或其它非常的技巧或方法也都是可以的,但最终要落到内容上,落到双基上,双基就是能力。大家想想为什么我们小学开设了外语课却还有那么多人花钱、牺牲休息时间在校外报班补习外语呢?说明正规课堂教学有欠缺。所以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要有个底线,这个底线就是把“双基”打好。小学外语,如果三年级开始开的话,到六年级完成不了1500个单词,(其实小学课标也就接近这个要求),实际上就是失败。作为一个目标我觉得还可以,如果不能达到也没关系,因为目标不一定要达到,可以接近目标。但是如果把目标定得太低,比如把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标就定位为游戏、培养兴趣,就毫无意义可言了。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不是培养兴趣,而是学习英语,学习语言,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我们通过培养兴趣来学习外语、学到外语是可以的,但我们的目的绝对不是培养兴趣。培养兴趣是为了更好地学习英语,而不是最终目的。

此外,现在我们小学英语教学出现一个问题,就是教学理念问题中隐性的东西太多。什么是隐性?就是不直接讲、不直接教、不告诉学生为什么、不讲规则,而妄想让学生们单纯模仿,自动建构与生成。那是不行的。必须让学生们理解所学的知识,知识内化后才能掌握。按课程要求,中国的学生基本上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外语,也有少数从一年级学起,这时多数学生已经10岁左右,已经到了语言学习的“临界期”。这时的小学生智力已经达到了一定程度,他们有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一阶段学习外语,如果不利用学生的思考力,特别是不给学生讲道理、不告诉学生为什么、不好好示范而过分强调输出、淡化输入、忽视语言形式,往往会适得其反。外语课最基本的内容就是讲语言,练语言,而不是所谓的自动生成。

近期有消息报道,英国准备2014年在小学全面开设外语课。从三年级开始,他们是7岁,比中国略早。当然现在英国小学也开设外语课,英国教育部有一个工程,就是如果你在小学开设外语,无论开设哪门语言,国家都会奖励,一个学生奖励学校60英镑。即使这样他们现在小学开设外语课的也很少,有70%的学校开设,而且课时还很少,每周只有20分钟。现在英国政府颁布法规,要求所有小学最晚在2014年之前必须开设外语课程,包括德语、法语、汉语、拉丁语、世界语等。同时必须保证质量和课时。而且英国计划把外语列为必修课,和英语,也就是他们的母语放到一起叫做语言课(Languages),重点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但是初级阶段时还是会注意听说能力的。英国这次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小孩子在7岁之前,对自己的母语必须要学会reading to learn。原来是learning to read。此外还要求小学各科一定要采用直接的、显性的教学,不能搞所谓的隐性教学。

中国这轮课改突出的问题就是提倡构建生成法(Constructivisim),既不让教师直接教也不让学生直接学的办法,希望学生自动建构。这样一来学校的功能被削弱了,老师的责任没了,学生的任务也没了。实际上我们50年来外语教学犯的最大的错误就是输入不足。为什么会出这么多差错?就是因为过分强调输出造成的,输入不足何谈输出呢?中国人学外语,不是从一出生就开始学的而是在智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开始学习的。不像那种母语或二语的国家或语言环境,智力和语言同步发展,所以我们中国人要适当利用我们智力的优势,利用我们的母语优势,适当通过翻译手段来学习外语。小学开设外语要适当运用母语讲课。例如我们所谓的优质课大赛,甚至包括我们的基本功大赛,上课全用英语讲效果也不一定最好。有些抽象的长句子,或者给学生的指令、甚至组织课堂都可以适当运用汉语、运用翻译手段。我们的教师不是英语本族语者,学生也不是英语本族语者,两者本身就是中国人,讲汉语,所以在英语课常上适当用汉语是正常的。当然不是说既然用汉语好那我们就全用汉语,在英语课堂上教师可以多用英语让学生得以体验,而且注意要用正确的英语,创设一个英语环境,但是我们创设的这个环境也不是真正的英语环境:一方面我们说的英语不是地道的英语,另一方面这个环境还是很有限的,每天最多两个小时,所以在这一段时间里,应该利用好每一时刻和机会。

英国的课标中有三个关键词:知识、技能和理解(knowledge, Skills, Understanding)。所有学科都强调理解而不是运用,因为有些知识学生在学习期间不一定要用,可能到毕业后才用。而且那些至关重要的知识(essential knowledge),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他们这次课改主要是语言学习的六大领域和四大核心,这对我国外语教学来说是值得借鉴的。英国的教育,尤其是基础阶段的教育理念,在全世界是领先的。最近我又收集了一些材料,研究PISA考试(PISA是世界规模的一种考试形式),英国的文科和理科的教学实力都很强。他们平均一个班是26个人,现在是26.7人,可能私立学校比公立还要更好一些。

我们还要知道应当如何改错。错误随时可能犯,但不一定必须马上就改,因为有些错误等积累到了一定程度或学习到了一定水平,就自然而然地改正了;改错方式有很多,不一定非要老师改,学生之间互相改错效果也很好;错误有很多,不一定都要改,有时候有些错是不适合当时改的,比如学生正在表达、正在写东西的时候,为什么非让他改呢?那时就让他随便写随便犯错误,学的越多越好,交流互动不是百分之百都准确的。可能要到一个阶段,或者在上课结束时做一个总结,慢慢改。但是,如果是刚教过的内容让学生进行练习,或者这节课主要就是强调准确、强调规则,这种情况下,有错误是必须要改的,更不能把错误的东西教给学生,还让学生掌握;还有一种就是大家都犯的错误(common mistakes,或者说是比较大的错误,那些就需要改一改了。此外,改错还有口头的、笔头的等等,我就不说那么多了。

下面我就具体的和大家说一说如何改错。刚才讲了,改错是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习的手段,错误本身是一种资源。即使学生再不会、出现的错误再多也不要过于担心,老师要学会巧妙地改错。改错有很多方法,我今天要讲的的大概有四种:

第一种叫做自我改错,这个自我改错实际上是由老师指导,由学生自己改。比如,通过让学生重复引起注意,从而将错误改正;或者是老师重复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发现错误再改正;也可以直接告诉学生哪里错了,让他们自己去改;还可以通过表情或手势,如惊讶、疑惑、耸肩等,来把信息传达给学生让他们改正;如果是笔头的,可以用红笔做标记指出错误,但是不要给他改正,最后让学生们进一步思考得出正确的答案,然后老师进行重复、强化,这样学生就真正会了,错误自然就改过来了。自我改错主要是以学生自己做为主,但是老师在提示、组织、操作。

第二种是学生之间的改错,可以是同伴(peer)、小组(group)、甚至全班(class)。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或者老师故意说错让学生给老师纠错,纠错是一种学习能力。有人也许会问:“课堂上纠错这么多,是不是就成改错课了?”这个大家不用担心,不会的。这样的课只是一段,要有这么一个过程,不能整天这样改错。但是养成学生们关注错误、区分正误(tell right from wrong)的习惯,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不断地改正错误,坚持正确,做到正确输出。错的东西一定要引起学生的注意(notice),让他们产生防错意识(awareness),学习起来就更容易了。

第三种改错方法是通过影响暗示,不直接改,给学生留面子。这种改错方法很随意也很自然,用正确的悄悄代替错误。不过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学生不一定能意识到,印象不够深刻,效果可能会差一些,但是因为比较自然所以我们现在优质课大多采用的是这种方式。

最后一种方式是直接改错法,这也是我比较主张的。这么多年的教学经验证明,多数学生们还是喜欢老师给他改错的,喜欢老师公开地给他指出哪里不对。南京师范大学一位知名学者做过有关这方面的调查,结果显示有97%的学生都喜欢老师给他改错,因为大多数学生还是想学好外语的。

以上就是我今天讲的纠错问题,实际上改错不仅是一种资源还是一个技巧(technique)。所以我今天的主题是Ways of Error Correction. Ways指的是方法、方向,如果我们清楚了方向,我们的理念就会慢慢改善,就会知道改错是有益的事情。但是总的看呢,我们对错误还是要有容忍的态度,对学生要有爱心,刚才杨秘书长(杨春茂)讲的话,“以学生为本”这是对的,永远都是对的。

近年来,关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我一直很关注,从最初的是否应全面开设,到我国小学英语的类型和后来的教学现状,问题与出路等,做了一些研究,也发表了很多见解。当然,我的看法也不是每个都对,不是永远都对,比如这个册子中第49页,我谈到了英国的教育,现在国外也在不断改革,现在他们开设外语已经是compulsory(必修课)了;英国以前很少开外语,因为英国的历史曾经辉煌,强大有实力,所以他们认为自己的语言就是国际语言(international/global language,大家都要学习他们的先进技术和进行贸易往来,所以都得学习他们的语言。今天不行了,如今的英国已经不是当初号称“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了,他们意识到不能光靠英语本身,必须得学习其他语言,主动和别的国家进行交流与合作,所以他们的理念改变了,政策也改变了。当今世界就是这样,谁强大就要向谁学习。我们的思想在飞速发展,但是本质的东西不会变。

专家有很多种,有一些高高在上(high in the sky, 只钻研理论,忽视理论最终要联系并落实到实践中去。这样,理论就没有发挥它的作用。像我和刘老师(刘道义)这个年纪的学者基本都是从第一线的教师过来的,有些经验是很宝贵的。还有一些专家是理论对实践,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这样的专家自身有经历、有经验,能进行很多反思,有助于学术研究。但是有一点要注意,谁都不是真理!我们可能接近真理,可能更有说服力,更好一点,更符合实际一点,但绝对不是真理。我们还要知道,中国的教育要有中国的特色这个问题:中国的文化语言不一样,国情不一样,首先我们大班教学这一点是否定不了的。很少有小学进行小班教学,当然也有,但是极少。我们这么说吧,即使一对一的教学,如果大的路子走错了,该教的不教、该讲的不讲,总是绕圈子,都是无效的。不讲语言知识,不进行基本功的训练,那也等于做无用功。所以这是我们要深入思考的。今天我讲的这个改错的专题,不是让大家时时处处改错,也不是见错就改,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适当的地方、改当改的错误。

我们学习外语,从小学到大学,所用的时间大约是1000-1200小时,这是很有限的。有人说了,只在课内那么有限的时间内,外语能学好吗?能,这是肯定的。我国一些外语大家不都是通过国内学校学的吗?我们这代人上学的时候不像现在,当时学外语的条件是没有办法和今天的学生相比的。我在30岁之前是没有见过老外的,那个时候咱们中国不开放,没有那么容易见到外国人。我是在84年才第一次看到老外,85年第一次出国的,我一直在教学搞研究,当时学习外语能有多长时间?我们只有10001200个小时,还要把英语学好、教好,其实是很不容易的,但是,事实证明,就这样有10001200小时的外语教学也可以成功的。当然学习的知识最终还要落到工作中,在使用中再去提高,不能全靠学校,学校仅仅是打基础的一段时间。但是二语习得理念,那种自然习得(natural acquisition unconsciously)需要1.2-1.5万个小时,相当于我们学习时间的10倍。那才能习得,所以,“习得”理念可以借鉴,但它不适合我们中国外语教学的“学得”现状,最近我们就是受这个二语习得理念危害太大。本来我们是外语教学类型,研究二语习得做什么,研究完了还套用它,这怎么能用的上呢?这就是我们的理念方向问题了。

其实,我们不仅要厘清理念问题,更要注重操作层面的实践。包括中心举办的基本功大赛,下一届我们就要适当做一下改动,要特别注重内容:重点要看一节课上课的内容、看学生学没学到东西、通过什么方式学到的等等。不能老是跟表演做秀似的,因为你是在教学,不是在表演。教师可以有多重身份,但是,最主要还是教师,老师要教,学生要学,所以老师不能光自己表演,必须把内容讲明白,把学生教明白,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得慢慢改,有意识地改,把我们的课从那种做秀课,甚至做假课,慢慢质变成真课,变成我们大家都能正常使用的课堂,而不只是用来观摩、用来示范、用来欣赏,我们的全国会、各种大赛一定要有自己的导向。

转自英语外语教学与评价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