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课标里的教学启示

2024/9/19 17:23:17  阅读:1 发布者:

对比2011年版课标与2022年版课标,发现2022年版课标有多处修订。其中,2011年版课标是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针对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与写话、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提出10条总目标。而2022年版课标围绕立德树人的宗旨,基于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确立了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的内涵,提出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的9条总目标。同时,由2011年版课标按学习内容表述的五大学习领域,修订为2022年版课标的“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大语文实践活动板块。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2011年版课标“习作”与“写话”以及“口语交际”,合并为2022年版课标的“表达与交流”。由于这部分修订和一线教学关系较为密切,几乎涉及每日教学的具体实施,因此成为一线教师普遍关注的内容。针对“表达与交流”,2022年版课标分别在不同学段提出了“学段要求”。为论述方便,本文以第二学段为例,阐述修订带来的启示。先对2022年版课标相关部分进行节选:

1.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

2.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能主动参与日常生活中的文化活动,根据不同的场合,尝试运用合适的音量和语气与他人交流,有礼貌地请教、回应。

4.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能用便条、简短的书信等进行交流。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

笔者仔细比对两个版本的课标,发现2022年版课标大部分表述与2011年版课标相似,仅在顺序上作了调整。例如,2011年版课标的口语交际第12点要求,整合为2022年版课标的第2条;2011年版课标的习作目标第234条,合并为2022年版课标的第4条;2011年版课标为“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022年版课标为“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愿意与他人分享,增强表达的自信心”,强调了口头语、书面语都属于表达。

单从字面上看,本次修订变化不大。但仔细思考作如此的整合,尤其是整合后命名为“表达与交流”,必有其深意。笔者结合已开展的教学实践,发现这一修订带来三方面启示:

一、从单向的任务训练到多向的互动转变

2011年版课标中的“口语交际”或“习作”,是单向度的练习。练习中,项目的内容是设定好的,要练到什么标准,达到什么程度,也是设定好的。教师以一种评估者、验收者的姿态出现,对练习的成果进行回收,予以评价,之后的反馈环节有丢失的可能。整个过程中任务训练的意味浓重。

“表达与交流”,仅从概念上看,就可以感受其多向度的互动特点。其中,“表达”就是将表达者的思维结果,借助语言,搭载着语音、语调以及表达过程中的表情、行为等方式,传递出去。表达本身是一种从自身出发的行为,同时也是以交际、传播为目的,以语言为工具,以听者、读者为接收对象的交往方式。例如,2022年版课标中就表述为“乐于用口头、书面的方式与人交流沟通”。沟通、交流,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多向互动。表达与思维密切相关。支撑语言的,就是思维。在表达中交换的不是物质,而是重要的思想。表达中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表达者的一颦一笑,举手投足,都会对表达效果构成影响。表达就是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基本方法。

“交流”是信息互换的过程。交流各方利用自己拥有的信息,通过媒介,将自己的信息提供给对方,同时获取对方的信息,反复多次传递,实现信息互换。交流中有多方的互动,有丰富的互动信息。在交流过程中,信息会出现增强、衰减、变化、置换等,在发出者与接收者的传播过程中发生变化。例如,2022年版课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时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此处的“倾听”“请教”“商讨”等,都提示交流需要人与人的互动,而不是简单的训练。

这一修改,让原先单向度的任务训练,转变为多向度的互动。以四(下)第七单元《我的“自画像”》为例,如果仅将其当作习作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则仅仅需要对“我”的性格、外貌、特长、爱好或其他方面进行清楚的描绘,举出相关的事例配合说明即可。但从“表达与交流”的层面出发,会发现这篇习作不仅针对“把自己写清楚”这一单向的训练,更多的是按照教材中的提示,将自己介绍给“新来的班主任”。所写成的“自画像”应具有“表达与交流”的功能。例如,文章能向新班主任展示自我、推荐自我,争取新班主任优先认识自我。习作中蕴含的信息被既定的读者——新班主任接收到,习作的交际功能也就产生了。“表达与交流”提示了教师在教学中,不应忽略组织学生借助语言实践,对问题进行多方观照,针对思维进行多维拓展,在学习深度上致力于多层推进。

二、从纯粹的课堂教学环境到丰富的生活实景创建

2011年版课标的“口语交际”或“习作”,均在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教学的频次也有明确规定。例如,“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16次左右”的学习活动,基本在纯粹的课堂教学环境中进行。2022年版课标修订的“表达与交流”,在频次上没有改变,但注重“日常生活”“文化活动”“不同的场合”等字眼,具有场域的特色。

“表达与交流”的学习活动在不同场域发生,也受到所处的不同场域的多元影响。2022年版课标主张在切实可感的生活实景中进行表达与交流,在具体真实的事件中,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实现核心素养的提升。

众所周知,2022年版课标整合了语文实践活动,从课程设置角度提出了以“学习任务群”统整语文学习。任务群中的“表达与交流”也带有场域的特质。例如,2022年版课标设定的发展型任务群为“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三个任务群都呈现“具体的文体阅读”之后增加“表达与交流”的基础表述模式,足以看出“表达与交流”与丰富的学习活动的结合样态。任务群的学习内容,本身也受到场域的影响,同时力主在丰富的场域中进行。例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总体强调“紧扣‘实用性’特点,结合日常生活的真实情境进行教学”。落实到不同的学段,各自有着不同的形式。第一、第二学段与日常生活的结合紧密,在生活交往、同伴交际中学习;第三、第四学段则设计了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表达,形成个性化的结论。此外,面对新时代,2022年版课标尤为注重对信息的整理、加工,加强对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的运用,这些都是“表达与交流”学习时无限丰富的场域。

例如,四(上)第二单元的习作《小小“动物园”》,学习的场域就有两个。其一,学生在课堂中完成习作,按照2022年版课标要求“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深刻、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同时注重“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进行表达,这是在课堂学习场域中进行的学习活动。教材提出写完后“回家读给家人听”,要听取家人的意见,则是将学习的场域变更为家庭,让习作成为家人之间表达与交流的凭证、媒介,让家人为自己的习作提出建议。这一场域的学习,也在于落实2022年版课标中提出的“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同时,还可以修正课堂写作的误差。学生将家人写成动物时的比喻不当、表述不明以及其他各类明显的差错,都可以面对面进行修改。如果家人提出的意见和学生的意见不同,还可以进行交流、沟通、请教、商讨、回应。

课堂学习重在表达练习,积累运用;家庭场域中的学习重在沟通、交流、商讨。两个场域联动实现,语言运用素养随之提升,同时也让学生越来越理解家人的观点,在审美上更富有创造力,更有利于通过文字展示家人的正面形象,提升审美品位。

三、从知识技能的二维组合到核心素养的全面升级

2022年版课标倡导的语文核心素养涵盖四个方面。其中,语言运用是基础,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与语言运用密切相关。四个方面构成和谐共促的整体。

表达与交流,就是对语言的具体运用,是借助语言进行交际、交往的实践活动。“语言发展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信息的发出方与接收方都在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启动思维,积极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升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文字及作品是重要的审美对象,语言学习与运用也是培养审美能力和提升审美品位的重要途径”,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对乐观、积极态度的建设,对礼仪、礼貌的重视,对场合与对象的尊重等,都在审美素养上对学生有所启迪。“语言文字既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也是学生文化积淀与发展的过程”,表达与交流的过程中,话语、文字中的文化意象、元素、内涵等,都在传播和回应的过程中,被交际各方接受、吸收、储存、内化,这些都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过程。

2022年版课标所倡导的“表达与交流”中,学生的思维习惯与能力在不断发展,审美意识与创造在不断培植,文化自信与积淀在不断加深。这些发展都以语言运用为基础,以多方的交流、交际、交往、言语书写表现为基础,在语言经验发展的动态过程中得以实现。如果说2011年版课标重知识技能的获取,是两个维度的黏合,那么2022年版课标则全面升级对语文素养的统筹观照,落实了全面育人的核心目标。

例如,三(下)第七单元口语交际《劝告》,执教时教师不要试图借助高强度的口语练习单方面对学生进行口语能力训练。2022年版课标提倡的“表达与交流”,强调情境的创设,意在让真实可感的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更主动、更有体验感、更精准指向目标的表达与交流。同时,2022年版课标提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过程性评价,教师应树立“教—学—评”一体化的意识,将评价嵌入学生的知识获取、认知提升、思维互动、情感参与等过程,同时评价要能够起到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2022年版课标理念下执教《劝告》,教师要注重创设“需要劝告的真实场景”。例如,下课时,一个小朋友依靠滑梯的把手,从上往下滑。其他同学看到了,劝他别这么做。学生进行劝告时,教师提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如生命安全角度、班级纪律维护角度、习惯养成角度等,多角度、多身份进行劝告。拓展的思路,更容易带来成功的劝告。同时,教师将评价嵌入劝告的过程,不断提示学生注重瞄准劝告的目标,结合校园生活场景调整语气,不要一味使用指责的口吻。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为了劝告成功,进行了换位思考、语气语调的调整、肢体语言的运用等,更有效地达成目标。在课堂结束时,教师提供拓展素材,和学生一起欣赏古往今来历史上与劝告相关的人文故事,如《论语》中的“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学生感受劝告中的真诚直言、设身处地以及情深义重。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中朋友之间相互劝告是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的。

2022年版课标整合了“口语交际”“习作”与“写话”,以全新的“表达与交流”为语文实践活动,必将为一线教学带来诸多启示。这一修订还有许多丰富的内涵,相信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在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得到提升、思路得到拓展、不良习惯得到纠正、对美好生活充满更多向往的学习发展中,我们能得到更多体会。

自小学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