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单元整体教学的价值意蕴与实践探索

2024/9/18 17:08:27  阅读:1 发布者:

确立从知识为本走向素养为本、从学科逻辑走向学科实践、从课时教学走向单元整合的教学理念,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价值旨归和愿景追求。《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体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单元整体教学是转变教学方式、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是推进数学课程改革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1. 单元整体教学使教学目标从知识走向素养。

教材一般是由自然单元构成,教师通常会按“课时—单元”这样的序列进行教学。以单元作为学习的背景,突出的是课时与课时内容之间的单向关联,缺乏同一主题不同层次知识之间立体网络结构的建立与深层沟通,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出现碎片化倾向,缺少必要的系统性、连贯性和迁移性。

单元整体教学将碎片化的知识技能进行统整,使教学目标指向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中,围绕指向核心素养的真实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整合知识、能力、品格和价值观等要素,能使教学目标具有更好的统整性和进阶性,同时能够凸显学生学习的整体性、连贯性和生长性。

2. 单元整体教学使学习活动从浅层走向深刻。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缺乏对大概念、大观念的把握与认同,对数学知识缺少整体性、系统性的认识和理解,教学设计大多以分课时的形式展开。以课时为单位开展教学,容易使知识之间相互割裂,学生获得的只是点状、碎片化的知识。

单元整体教学以大概念为统领,对学习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重构,建立学科内纵向一贯、横向整合的知识结构,同时也注意打通学科外部知识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解决真实性问题的同时,形成结构化的学科知识,获得更有迁移力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从浅层走向深刻。

3. 单元整体教学使思维生长从低阶走向高阶。

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学习是以问题解决为导向的复杂的思维互动过程。思维的发生就是问题生成、深入探究、批判反思,以及解决新问题或对已有事物产生新理解的过程。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提供的大多是单一的、结构良好的问题情境,学生在狭隘、封闭、确定的学习通道里只是获得固定的知识技能,思维处于低阶状态,思考的惰性也限制了思维能力的提升。

单元整体教学,把具体概念、规律、原理等学科事实按照真实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重组,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设计体现层级性、结构化的学习资源,能使学生在整体、关联、开放的学习场域中经历学习过程,在自主迁移中培育整体性思维、结构化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从而促进高阶思维发展。

4.单元整体教学彰显“教、学、评”一致性。

教学评价是以教学目标为依据,围绕促进教师教和改进学生学而展开的。在传统教学中,“教、学、评”常常处于分离状态,评价常常滞后于教与学,无法诊断、评估教与学的质量,不能及时提供教学行为的改进策略与决策信息。

单元整体教学倡导“逆向设计”理念,评价任务设计先于学习活动设计,即注意以单元教学目标为核心,研制与单元目标相匹配的评价任务,通过评价任务的实施判断学习目标是否达成。将评价嵌入教学的全过程,体现了教学链、学习链、评价链的统一,有助于实现教、学、评的一致性。

1. 知识向度:大概念统摄设计,体现单元知识结构的一致性。

每门学科都有自身的基本结构,数学也不例外。布鲁纳认为,教学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对学科结构的一般理解,也就是要从事物的根本联系上把握和理解事物。单元整体教学要求教师用整体关联的视角,透过许多具体的学科事实分析把握知识的本质和内在的逻辑关联,将形式上分离、本质上一致的单元内容组建成一个整体结构,建立内容之间的深层联系,并对这种联系进行简洁、明确的揭示与表达,生成单元大概念。围绕单元大概念进行教学,能将零散的知识串线结网,形成有组织、有结构的知识模块,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理解与迁移。

例如,《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数与代数”领域设计成“数与运算”和“数量关系”两大主题。其中,“数与运算”主要包括整数、小数和分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这些内容虽然分布在不同年段、不同单元之中,但数概念与数运算是一个整体,整数、小数、分数的概念本质上是一致的,整数、小数、分数的运算本质上也是一致的。

首先,从知识的展开结构来看,认识整数、小数、分数,遵循相同的学习线索,一般要按照“数的意义—数的读写—数的大小比较”这一顺序加以展开。其次,从数的形成发展来看,人类最早由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产生了整数,后来出现不够分的情况,又产生了分数,当分数运算不方便时,便产生了小数,认数范围的扩展体现出数概念发展的一致性和进阶性。

再次,从数的本质意义来看,认数的关键是理解数的建构方法,整数、小数和分数都是基于“计数单位”来建构的。比如,56是由5个十和6个一组成的,0.56是由50.160.01组成的,5/6是由51/6组成的,它们都可以看作“个数+计数单位”的形式,其核心概念是计数单位。因此,认数的核心是对计数单位的理解和建构。最后,从数的运算本质来看,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是建立在对数的意义理解的基础之上,同样可以看作“个数+计数单位”的形式。

以乘法运算为例:40×30=4×10)×(3×10=4×3)×(10×10=12×100=12000.4×0.3=4×0.1)×(3×0.1=4×3)×(0.1×0.1=12×0.01=0.122/5×2/3=2×1/5)×(2×1/3=2×2)×(1/5×1/3=4× 1/15= 4/15

由此看来,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都可以理解为计数单位及其个数的运算。正如史宁中教授所说:“所有的运算都可以还原成计数单位和计数单位个数的运算。”

因此,抓住“计数单位”这一核心概念,就可以统领小学阶段数与运算学习的全过程,实现数与运算学习方法的迁移和提升,打通数概念与数运算之间的关联,使学生建立结构化的认知网络,体会知识的本源性、关联性和整体性,从而发展核心素养。

2. 方法向度:大任务整体架构,体现单元思想方法的关联性。

数学思想方法是内隐在知识结构背后的一条暗线,是数学学科的精髓和本质,更是联结数学知识的桥梁和纽带。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要以大任务为主线,引导学生开展各项子任务的深入研究与探索,将相关领域中隐含相同数学思想方法的内容统整在大任务学习之中,提炼其建构过程中的共同点,形成良好的方法结构。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相关知识,还有助于他们将这些思想方法进行类比迁移,解决不同场景中的复杂数学问题,发展数学素养。

“面积”单元教学为例。面积的测量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主题的重要内容,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和量感的重要载体。正如吴正宪老师所说:“度量乃数学本质,乃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数学素养之一。度量意识既是核心素养,也是关键能力。”长度、面积、体积和角度都是度量几何中的重要概念。度量图形内包含多少个度量单位,实现对图形某种属性大小的定量刻画,有利于学生发展量化思维,培养量感。

面积测量的内容分布在不同年级和册次中(如上表)。这些内容在学科本质、学习线索、思想方法上具有相似性。将这些内容进行重组,并统整成一个大单元,以转化思想方法为主线(如下图),形成结构化的单元序列内容,有利于学生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并将这种思想方法向新的问题情境迁移。其中,“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是一节种子课。

在学生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要引导他们选择合适的单位正方形测量长方形的面积,在操作、推理中逐步理解:求长方形的面积就是求长方形内有多少个面积单位,而采用“每排个数×排数”计数单位正方形的个数更简便。由此使学生经历从直接测量(工具测量)到间接测量(公式测量)的转变过程,发展量感和推理意识。

由于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不全是直角图形,不能直接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可以启发学生将非直角图形通过折、剪、移、拼等活动转化成长方形,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与长方形之间建立联系,推导出相应的面积计算公式,进一步感悟转化思想方法,建立稳定的方法结构,实现从知识结构到思维结构的持续生长。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探究圆的面积,不仅要思考怎样将圆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还要深入思考如何用面积单位测量曲线图形的面积,从而有助于学生拓展对转化思想方法的认识。

纵观整个面积单元的内容序列,虽然测量的具体对象各不相同,但都具有相同的测量结构:先确定测量标准(面积单位),再用标准去覆盖,看要测量的图形里面一共包含多少个单位面积;学习过程中都要运用转化的思想方法——能直接测量面积的图形,可以把逐个计数转化成按群计数(用公式算);不能直接测量面积的图形,可以转化成能直接测量面积的图形。在图形转化过程中,方法挑战是逐步升级的,能体现出单元整体教学中促使学生思维不断进阶的特点。

3. 实践向度:大项目规划推进,体现单元跨界整合的综合性。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指出,要“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将数学学习内容设计成项目学习,让学生在解决真实问题的过程中真探究、真体验,有助于他们体会单元内容的整体性、关联性和综合性,也有助于促进知识链、能力链、情感链的主动建构。

1)生成驱动问题。

单元项目学习,旨在通过单元内驱动性问题的设计,促进学生建构单元核心概念,形成系统性、综合性的认知理解,并加以灵活的迁移运用。驱动性问题是开展数学项目学习的核心。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驱动性问题,一方面能连接真实生活,引发学生认知冲突,激活学生高阶思维;另一方面,也能为学生理解数学核心概念、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发展数学核心素养找到落脚点。例如,教学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圆”这一单元时,学生基于自身生活经验和学习需求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真问题。笔者运用KWH表加以梳理呈现(如下表)。

2)设计项目任务。

以单元核心概念为统领,对生成的驱动性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遴选出与单元核心概念相匹配的问题串,进而进行整体规划、系统设计,能为单元项目学习提供基本框架。以“圆”这一单元教学为例。围绕空间观念、量感和推理意识这组大概念,笔者对上述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并延伸出相关的系列子问题,设计出单元项目学习的基本框架。

单元核心概念:空间观念,量感,推理意识。

【项目内容1】圆的特征调查研究:走进多彩的圆世界。

实验探究:车轮是圆形的奥秘。

驱动性问题:自然界为什么有这么多圆形?圆有什么特别之处?生活中的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目标指向:了解圆的特征、圆的半径和直径,培养空间观念;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和独特价值,培养应用意识。

项目成果:数学小报。

项目周期:2~3课时。

【项目内容2】圆的周长

实验探究:走进有趣的圆周率。

查阅资料:自行车里的秘密。

驱动性问题:圆周率是怎样得到的?车轮尺寸的大小会影响行驶速度吗?

目标指向:了解圆周率,理解并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解释车轮大小与行驶速度的关系,发展量感和应用意识。

项目成果:研究报告。

项目周期:3~4课时。

【项目内容3】圆的面积

实验发现:了解“割圆术”。

实践探究:神奇的窨井盖。

设计创造:小小设计师。

驱动性问题:为什么大部分窨井盖都做成圆形?古人怎样计算圆的面积?如何用圆设计一个有创意的图案?

目标指向:探究并发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释窨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形,设计圆形图案,发展推理意识、应用意识,感受数学美。

项目成果:数学小报,研究报告,设计的作品。

项目周期:45课时。

3)开展项目实践。

单元项目学习是一个开放性、挑战性和建构性并存的任务,其中必然会涉及多门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教师而言,必须具备在不同学科知识之间进行关联的能力、设计开放性问题的能力,从而为跨学科知识的融入提供支持;对学生而言,要基于关键的驱动性问题,自主、灵活、创造性地进行跨界思考,在不同学习场域协作交流、深入探究、解决问题。

“神奇的窨井盖”子项目活动为例。围绕“为什么生活中大部分窨井盖做成圆形的”这一核心问题,笔者把整个项目活动分为“实地调查”“采访工人”“计算验证”“制作模型”“展示评价”五大板块(如下表),有序地加以推进。每个板块的任务都指向单元核心问题和大概念。学生在完成五个子任务的同时实现了认知进阶。

在整个单元项目学习过程中,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生活场景,提出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能在不同问题情境中“选择做什么”“知道为何做”“明白怎样做”“做到何种程度”,从而实现数学知识从理解建构到迁移应用。可以说,单元整体教学具有独特的育人价值。

自南京东方数学教育科学研究所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