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在历史高考复习中如何用好“教辅”

2024/9/18 15:23:48  阅读:1 发布者:

介绍高中历史复习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很少有人谈教辅的事。实际上大部分高三教师的教学基本上在教教辅或者利用教辅来教,这是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有时是“成也教辅,败也教辅”。是“教辅注我”还是“我注教辅”?这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关系到高考复习的成效问题。

一、我们为什么要用教辅?

①教辅角度。由于市场的作用,谁都希望自己的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要,能够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市场是残酷的,师生用地不好,来年就不用再继续使用。为了能当常胜将军,除了一定的营销策略外,教辅的出版商往往会网罗一些优秀的、肯做事的名师,分章节进行编写。有的还会调查一线师生最缺什么,及时调整编写,做到有的放矢。有时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比学校教师还要快,毕竟这些信息就是金钱,就是主动权。因此,教辅栏目多、知识点比较全,现在基本上都提供了配套课件、配套试题的解析等等。几乎不用你思考,拿过来就能用。

②师生角度。如果用学案,教师需要每节课都要编制,往往大部分老师编制的内容也是在网上下载,还不如教辅编制的科学。也就是讲,教师编制的学案花费了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复印的纸张),效果往往还不如教辅编排的好。即使教师编制的学案很好,但是很难坚持下来。再就是学生,每次都要整理学案,搞得学案满天飞,过几天就找不到了,很不易于保存。有时为了找个学案,要花费不少的时间,严重影响了上课时间。

③学校角度。学校既受到推销商的“诱惑”,也受到教师的“诉苦”,以及兄弟学校的“攀比”,纷纷也都支持订教辅。

二、我们是如何用教辅的?

①部分学校是“教辅注我”,教师从属于教辅,跟着教辅走。教辅怎么编写就怎么讲解,不管是上课课件还是试题讲解都有配套课件,拿过来“读课件”就是了。有些题目即使不用做,把试题解析呈现一下,让学生讨论讨论,读一读,也一样可以上课。备课、做题、讲解都变得异常轻松,但是这种课进度很慢,思维含量不高,课堂互动氛围欠佳。似乎“教辅”变成了一个“剧本”,师生只是根据剧本在演戏。一般新教材、新高考下第一次上高三的老师,由于没有复习经验,对教辅的依赖程度比较大。再就是,学生生源较弱的学校,教师授课没有来自学生的“挑战”,按部就班地用教辅教。

②部分学校是“我注教辅”,教师占主导,有选择地用教辅。教师根据备课组的意见,根据学情确定复习思路、方法。如果教辅有符合教师需要的可以拿过来使用,一些习题可以有选择地使用,大胆地进行舍弃。有结构的复习知识,用命题的思路去教学,侧重于学生历史思维和素养水平的提高。从学生角度来说,一般这种情况出现于,生源较好的学校,教学受到学生提问的“挑战”和“冲击”,教辅的那些知识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要,学生的理解能力特强,看看教辅就把握了,教师没有大讲特讲教辅的必要。教学相长,教师在学生的“逼迫”下,不得不深入思考,不得不深入研究,寻找新的话题、新的文章、新的题目。从教师角度来说,教师至少带过一届高三,对真题有一定的研究,他知道什么样的课才能满足高考的需要。

三、如何摆正“教辅”的位置?

“教辅”的意思就是“辅助教学”,千万不要喧宾夺主,教辅不能代替教师对高考真题的研究,不能代替教材,更不能代替教师对本校学情的独立思考。因此,一定是“我注教辅”,“我”的成分一定要占大头,代表教师的思考、尊严和责任。研究新课标、研究高考评价体系、研究近几年真题,多问几个问题:我们的高考究竟需要怎样的课堂?我们的课堂能否训练学生应对高考题的能力?课堂上的问题是否符合学业质量水平34的要求?

认知观、知识观决定了我们的教学观。课堂的立意到底是知识,还是能力素养。持有不同教学观的老师,即使用同样的材料,上课呈现的过程也是不一样的。高考评价体系谈到“一核四层四翼”,“四层”包括: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但是现实的复习中,有些老师总是纠结于知识层面,若是“必备知识”(时代特征、核心概念、重要史实)还好一些, 但是有的老师太关注于“非必备知识” ,导致学生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无从谈起。因此,必备知识只是基础,只是前提,只是一小步,重中之重是要训练学生的关键能力,我们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会用必备知识在新的情境下分析问题了,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能够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并最终解决了问题。随着问题的解决,所谓的素养、价值也就体现出来了。

自历史教学与阅读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