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分析与思考,如何实践?

2024/9/18 14:21:49  阅读:1 发布者:

关于高中语文新教材的分析与思考

由于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社会目标、教育目标的变化,学生学习类型的变化,教学过程的新知识的增加,使教材面临着一场根本的、系统的改革。现在试行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实验本·必修)正是新时代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变革的产物,也是全社会呼吁语文教学改革的结果。

教材的改编、修订应该遵循教育理论的规律,体现教育心理原则,保证大多数学生能顺利、有效地完成中学的学习任务。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如下的特点。

第一、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旧教材重视思想品德教育和国情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社会主义觉悟。这个思想侧重于社会教化,语文服务于政治。新教材注重学生的语文素质,提高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这个思想重在以人为本,突出人文精神的培养。语文学习的目标是人,学习语文就应该立足于提高人的素质,丰富人的心灵,解放人的思想,弘扬人的创造力。只有这样,语文才能称之为语文。

第二、合理调整课程的结构

历来对于教材 的关注,主要在于量的方面 。旨在适应近代社会文化的多样化、复杂化。然而,在知识和信息加速增长的现代社会里,沿着网罗主义的方向改进教材,已经非常地 不适宜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S·布鲁纳指出,教材的改进不应停留在教材“量”的改进上,而是进一步作出“质”的改进。新教材较好地体现了这点。

1)阅读、写作和口语各自独立

以往的教材中,阅读与写作合并在一起,阅读是为了写作,写作是为了配合阅读,两种能力彼此依附,导致了轻阅读,重写作的倾向。而口语训练则是排在单元知识后的练习中,往往由于时间的紧迫而被师生忽视了,造成学生会写不会读,会写不会说的局面。现在把三者独立编排,确立了三者并重的地位,使语文读、写、听、说能力的提高得到全面的落实。

2)变体裁单元为能力等级

旧教材基本上以文体为编排顺序,同一体裁的文章为一单元。新教材则以能力等级为编排顺序。以现代文为例,在第一册的三个单元里,依次以整体感知,揣摩语言;把握文意,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提取精要的语文能力为 单元内容,体现了以培养能力为宗旨的指导思想。编排顺序的改革是 一个 大的突破。以体裁形式为单元编排,只突出了文章的体裁特点,而忽视了文章内容上的差异,使语文课过多地强调文章结构的安排,层次的划分,主旨的概括,忽视了对课文整体的把握。以能力等级为主体编排,可以充分发挥语文的特点,广泛灵活,体现了现代教材的开放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3)目标任务分解得合理、具体

美国教育家布卢姆指出,教材在编制课程时,都要把一个学科与一个行为目标分解成一系列任务与活动,把一个复杂的最终成果分解为必须分别按某种顺序达到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果分解得当的话,在向终极目标前进时 ,一面记住所要达到的最终模型,一面集中力量走好每一步,便能导致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方面的变化,达到教育的预期效果。新教材体现了这点。以写作为例,教材把写作过程进行分解训练:培养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几种能力;培养写作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能力;培养写作常用应用文的能力。对于每一个分解程序又安排了具体的指导和训练,操作性极强。

第三、强调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

优秀的教材必须要强调解决问题、运用原理、分析技能、创造性等的学习能力,因为这些能力使个人              将学习与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许多问题联系起来。语文是一门最基础的交际工具,它要能使学生在走出校门之后,能够非常熟练而恰当地进行交流,特别是阅读,它将是一个终生学习的有效手段。新教材正是体现了这点。不仅有课本,而且有读本,以容量大、品质高、风格兼容并蓄为原则。通过广泛而深刻的阅读,使得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1)少了预习提示,多了单元说明

预习提示固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全文主旨,写作特点,但它更多的限制了 学生的思维。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已经接受了预习提示,即还没有阅读,没有感性体会和理性分析,就已经有了现成答案,这无疑是越俎代庖,取消了学生阅读过程的 思维体验。再者,学生带着既定的主旨、思路去阅读文章,就不会有新思想和意识的产生,只是一味地靠近预习提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单元说明则是从单元内容的总体出发,从阅读能力的培养出发,提出总的目标和要求,把全册的能力要点具体分解到各个单元,使之能够逐层分步落实。单元说明宏观把握给人以方向,预习提示细致入微给人以束缚。

2)减少应时之作,突出文学作品的数量

应时之作大多文字浮夸,情感矫造,且时代痕迹过重,读来很不自然。删掉这些内容,增加文学作品,一是顺应教改需求,二是适应高考要求。全套书编排的文学作品,约占课文总数的60%,高二全部是文学作品,高三60%是文学作品。作品中鲜活的形象,美妙的文字,深刻的哲理能使学生感受到语文蓬勃的生命力,改变以往对语文枯燥、乏味、过时、呆板的印象,培养他们真善美的情操,为 学生关注社会,感悟人生,体会情感提供了新的窗口。

有了新教材,必然会引起教学的改革。新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有必要对此做出深刻的分析。

第一、提高业务素质

语文是一个涉及很广的学科,它要求语文教师要有更扎实的功底,更广博的知识。古今中外,天文地理,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要无一不知。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杂家,一个学问家,而不仅仅是一个以讲课为职业的教书匠。教师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充充电,调整一下知识结构,用新的知识,新的思想武装自己,既要博学多能,又要多能一专,只有这样,才能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对教材的使用做到居高临下,驾轻就熟。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

(一)课堂教学:

钻研讲课技巧,变全面讲解为重点讲解。

在课文多课时紧的情况下,要想把每一篇文章的所有的美妙都掌握,显然是不可能的。要让学生阅读,教师就得拿出一定的时间。在剩余的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必要的授课任务,就得钻研教材,摸清学生,选择有效的教法——即精讲。教师可以长课短教,可以综合比较,可以抓文眼,理线索,一篇文章可以以点带面,不可面面俱到。精讲是少讲,不是不讲;是深入钻研,艺术表达,不是应付差事,敷衍了事。否则,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久而久之,教师完不成教学任务,自然又要减少学生的阅读时间。周而复始,用不了多久,新教材又成了阻碍教改的罪魁祸首。因此,教改的关键在于课堂改革,在于对新教材巧妙的处理,而不仅仅在于教材的改变。

(二)阅读教学

1)减少现成结论,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悟

新教材中补充进大量的文学作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文学素养的提高,一在于大量的阅读,二在于心理感悟,三在于分析理解。教师的任务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阅读、体验和思考。旧教材中 不是没有文学作品,也不是文学素养不高,关键在于教师的 教法不科学。教师总是担心学生读不懂,消化不了,就一而再,再而三地把馍掰开,嚼碎,喂给学生,或者只是分析馍的营养成分,而不让学生自己去啃。总是用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用现成的结论遏制学生的求异思维,用千篇一律的层次结构肢解学生整体地把握。学生会感到味同嚼蜡。久而久之,文学作品就会失去它们独特的魅力。如果讲法不变,即使是再多的文学作品,也提不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教材的改变,要求从根本上改变教师的教法,变教师的讲为学生的读,教师的分析为学生的体验,教师的结论为学生的讨论。只有这样,学生才会真正地走进作品,阅读作品,在阅读中求进步,求发展。

2)恰当指导,进行研究性阅读

研究性阅读是一种比较高级的阅读方式,它以对读物的确切理解为基础,但透彻了解读物并不是它的目的,它的目的是通过收集资料、整理观点、分析研究来创新,来提出新观点,建立新思想。其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和概括,引申和发展,否定和批判,消化和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就某一人的创作成就为课题,可以谈谈对历史人物的看法,也可以就某一个具体问题展开话题。在阅读之前,提出相应的要求,规定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查阅资料,形成观点,以书面的形式进行交流、讨论。这种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更能养成受益终生的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三)写作教学

1)让学生写出真情实感

真情铸就自感人。发自内心的亲情、友情、师生请、同学情,即使是最朴实的语言,也会成为最感人的文章。但有些同学拿到作文题往往是抓耳挠腮,搜肠刮肚,绞尽脑汁凑出一篇文章来,却是生硬矫情。相反,有些同学稍加思索,便思如泉涌,汩汩而来,洋洋洒洒,非常感人。这中间固然有写作的功底,恐怕与 是否写出真情实感有很大的关系。一篇充满拳拳诚挚之意的文章,读后,如饮香醇,回味无穷。相反,一篇干瘪乏味的文章,会令人如梗在喉。中学生由于生活经历的限制,许多事情未必认得清,讲得明,析得透。所以引导学生叙写身边的琐事,抒发真挚的感情,从自己身上挖掘素材,这比生搬硬套,胡编乱造强得多。

2)让学生写些大气文章

提倡学生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同时,我们也要防止他们过度强调自我。要引导他们用心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从狭小的学校生活中走出来,把眼光投向社会,投向人群,投向焦点去关注自己以外的其他人的生活。用正义、理想和信念去开拓未来,用知识、真理和科学来武装自己。到广阔的天地中去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头脑。不要总是在自我的天地中徘徊,不能冲破。只有关注社会,才能发现问题,才能对社会充满关爱。用感恩之情,容人之度,自省之心去关怀他人,完善自我,思考人生,这样,才有写好作文的思想基础。

3)让学生多写多改

作文如练曲打拳,一日不唱嘴生,一日不练手生,要让学生多写多练,一学期可以突破八次作文,让写作成为一种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就不会有恐惧感了。

作文批改历来是语文教师最头疼的事,总是费时多,收效差。这学期我们学科组搞了个作文改革。每一次作文,就作文单元的内容和要求拟出恰当的题目或材料话题,让学生写出作文,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四人一组,互评互改,找出毛病,由教师做出简单扼要的评讲,再用学生修改作文,之后,教师收上来评改 检查。这样,在评改别人文章的同时,也发现自己文章的不足,重新修改,在原作的基础上有很大的进步,基本上作到写一次就有一次的收获。许多同学在总结中写道,他们已经克服了写作文的厌烦、恐惧的心理,渐渐喜欢上写作文了,对作文生发出浓厚的兴趣。

《高中语文项目学习单元设计与指导》作为实践蓝本,由高中语文统编教材编写组成员、国培专家主编,整合型的单元任务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项目设计,让你更清晰地了解一个单元的学习主线、主题,对这一单元的认识也会更清楚。

项目学习单元设计与指导

整单元的学习目标,创建多层学习任务,每个单元分解为3-5个阶段性任务,兼顾传统单篇教学,对单篇关键问题、文章重点进行提取,把共通问题的同类课文进行对比、勾连,再引入课外资源,打造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课程结构,解决直接上项目学习学生不会、单篇课文课文讲授和单元项目化无法融合处理的难题。

每个任务都按课前准备、课中阅读鉴赏、课后作业的学习过程呈现。符合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方便师生灵活安排教与学

学习任务基于真实的学习情境设计,一个单元一个情境,完成情境任务的过程能有效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任务设计可操作,可量化,并配有“评价量表”,及时反馈学习效果。

单元检测与评估板块采用创新形式命题,读写结合,题组化,多文本关联,注重应用性、探究性、创新性和开放性,符合高考最新命题导向,帮助学生实现从关注解题技巧、机械刷题到主动思考、深入探究、解决问题能力的转变。

自新课标大语文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