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板块修订思路与具体设计

2024/9/18 10:50:31  阅读:1 发布者:

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在充分吸收和借鉴国内外母语教材编写经验以及最新写作理论的基础上,建构了一个写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体系,在实践中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对学生写作素养的提升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此次修订,编写组深入思考写作教学关键问题,认真对标《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义教新课标”),系统分析现行教材写作体系的优势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坚持稳中求进、与时俱进的原则,对写作板块作了调整优化。现将编写组的认识和思考,以及新修教材写作板块的特色概述如下。

一、思考借鉴,厘清写作教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基于写作可教可学的认知,结合当下的一些写作新理论,对于写作教学,笔者形成了如下认识和思考。

1.写作教学目标是发展学生书面表达素养

写作不仅仅是面向未来社会培养的一种实用技能,更应视为一种基于语言文字运用的书面表达素养,包含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文化素养等多个方面。语言能力是基础,包括词汇的丰富性、用语的准确性、行文的流畅性、表达的得体性等;思维能力是关键,它决定了文章的条理性、深度和广度;情感态度则关乎文章立意的正确与否,也关乎文章是否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文化素养则体现在对文化传统的理解与尊重、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包容上。

学生通过写作学习和训练,主要是为了培养语言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人际沟通和个人自我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他人有效交流,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合作与发展。同时,写作也是整理和记录个人想法、经历、感受、体验,坦诚与自我对话的过程,借助写作,学生可以自我反思,缓解压力,自我疏导,展现个性,实现个人成长。此外,在写作中,学生要辨别美丑、识别正误、体验情感、感受美好,并思考人生和社会问题,理解和认同文化传统,其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等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获得提升,比如养成敢担当、负责任的态度,以及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意识等。

2.写作教学需要建构一个相对明晰的序列

“中国现代写作课程自诞生之际就致力于建构一个序列化的课程体系。其间虽也曾出现过对序列化作某种反动的潮流(如20世纪20年代前后杜威、克伯屈思想进入中国后形成的以儿童为本位,强调学生活动,主张‘做中学’的写作探索实践),但总体上看,序列化追求始终是写作课程的主流倾向。”[1]以20世纪初教材承继传统批注式写作指导为滥觞,到民国时期教材或配合阅读设计“文法与修辞”(傅东华、陈望道《基本教科书国文》),或相对独立地设计“文话”体系(夏丏尊、叶圣陶《开明文学讲义》),写作教材逐渐开启序列化建构的尝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写作任务与指导最初融合在课文后的“思考·讨论·练习”(1952年《初级中学课本》)中,此后也开始独立设计。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初,教材提供了系列知识短文(写作任务仍然融合在课文学习中),兼容读写知识;从1987年人教版《初级中学课本语文》开始,教材建构了相对独立的作文训练体系,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主要文体写作以及应用文写作、表达方式的运用等内容,以作文范围和作文要求(相当于宽泛的写作任务和训练要点)为引领,提供有针对性的作文提示、参考题目、例文和知识短文。这一序列化尝试一直持续到2000年前后,实验版课程标准颁布,人教版新教材放弃序列化尝试,将写作融入活动设计,着眼“写什么”,强调在活动中学习写作,激发写作兴趣,进行针对性指导;但在“一纲多本”时代,仍有一些版本教材在坚持写作序列化的编排。人教版课标教材的融合式写作设计,最初赢得了一线教师的欢迎;但问题随之凸显,写作知识的缺位,导致学生作文文体意识不清,基本的写作能力培养受到影响。从2011年开始,人教版教材进行修订,配合单元阅读,增补了较为系统的写作训练体系,这一设计也沿用到2012年开始编写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

无论从历史上看,还是从现实需要看,写作教学还是需要一个相对明晰的训练序列的。这个序列不见得是严格的语文知识逻辑序列①,而是基于学生思维发展和语言发展规律,针对未来社会需要的基本写作素养所作的一种学习进程的安排,旨在引导学生由基础到进阶,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逐步掌握写作的一般规律、一般规程、基础知识、基本策略和实用技巧,避免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感到迷茫或无所适从。同时,清晰的序列也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组织和规划教学内容,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

3.书面表达素养培育关键在思维发展与提升

写作不仅仅是语言的运用,本质上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思考的过程。心有所感,拓展联想,沉心思索,形诸笔墨,思考伴随始终。从分析题旨、确定立意,深入挖掘、寻觅素材,剪裁取舍、安排详略,梳理思路、经营结构,到最后斟酌字词、连句成篇,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由景生情、因事析理,写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提升都离不开思考。“写作,意味着一种清晰的秩序”,只有驱遣想象和思考,使认识由模糊到清晰,行文由混沌到条理,清晰的秩序才能建立起来,意义的建构也才能完成。良好的思维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把握问题的实质,更清晰地组织思路,更深入地分析问题,从而写出有见地、有深度的文章。从某种意义上说,思考的质量决定着写作的质量。因此,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他们学会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通过不断的思维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将得到显著提升。义教新课标“总目标”关于写作的四个条目,有两条主要围绕思维的发展提出要求,比如,“发展联想和想象……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形象思维能力”“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2],可见对写作中思维训练的重视。

4.写作教材编写适当吸纳借鉴最新写作理论

当下的写作教学,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教师指导缺位,不能针对学生的写作困惑和需求进行有效指导,批改作文往往只给出分数和简单评语,不反馈具体修改建议;注重写作技巧传授,忽视对生活的观察和素材的积累,缺乏真情实感;写作任务缺乏新意和启发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学生被动完成任务,无法真正投入写作;习惯于模仿范文和套用模板,导致作文缺乏个性和创新;等等。针对目前写作教学的困境,许多学者在借鉴西方写作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汉语写作的实际,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或理论模型,如交际语境写作、真实写作、过程性写作、微型化写作、基于量表的写作等,为提高写作教学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比如,借鉴交际语境写作理论,强化情境意识,凸显语境(目的、对象、场合)对写作的限制性,使写作更加贴近实际生活,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引入写作支架理论,根据写作任务有针对性地搭建内容支架、方法支架、策略支架,化静态知识为动态指导,为学生写作提供有效支持;引入微型化写作理论,聚焦学生写作的核心困难,设计“规模小,容量少,主题单纯,目标清晰,针对性强、有操作性”的微型写作课程,旨在实现精准指导[3];引入量表的概念,提供细化的客观评判标准,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加强写作的自我监控;引入过程化写作理念,强调“少写多改”,加强全过程指导,引导学生在“筛选,组合,建构,抹擦,校正,检验”(T.S.艾略特《批评的功能》)的过程中,将作一篇文的效益发挥至最大;等等,都可以有效弥补目前写作教学的种种不足。现行统编语文教材写作专题的设计中,已经有机融入了一些新的理论,比如,每个“写作实践”题目都给出“提示”,化静态写作知识为针对性写作策略指导,从选材、思路、技巧、语言等方面提供有效的指导;在写作指导中设计课中小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加强与阅读的联系,强化读写互动。

二、对标对表,领会义教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新理念

义教新课标关于写作的要求,主要体现在课程“总目标”、各学段“表达与交流”学习要求、各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以及学业质量标准的相关表述中。其中,各学段“表达与交流”学习要求与2011年版课标相比变动不大,其他方面则几乎是全新内容,尤其是将写作视为“表达与交流”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整合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从语文核心素养整体发展的角度作了全新阐释,并在学习任务群的框架下对写作话题和写作样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对相关条目的分析,笔者认为义教新课标在写作学习方面有如下新理念。

其一,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包括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时代发展,勤于积累、乐于探索、乐于表达等。比如,“总目标”提出“积极观察、感知生活”“乐于探索,勤于思考”,“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任务群提出要“增强语言积累和梳理的意识”,“实用性阅读与交流”任务群强调“发现、欣赏、表达和交流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和大自然的美好,热爱生活,感恩生活”“欣赏人类的科学创造,关注祖国的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交流自己的发现与体会”“阅读新闻报道、时事评论等作品,关注社会主义建设新成果,就感兴趣的话题与同学进行线上线下讨论”等。[4

其二,强调与其他实践活动的融通。本轮课改,语文课程提出“学习任务群”的概念作为课程的组织方式,其精神实质就是强调学科实践、凸显整合融通。在学习任务群的框架下,表达与交流、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梳理与探究等学科实践活动不再各行其是,分别提出要求,而是有机融合在一起,共同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提供助力。比如,“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在“教学提示”中提出“第三、第四学段可以围绕‘拥抱大千世界’‘创造美好生活’‘科学家的故事’‘数字时代的生活’‘家乡文化探究’等主题,开展阅读与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表达和交流自己在生活中的发现和感受”“学习活动可以采用朗读、复述、游戏、表演、讲故事、情景对话、现场报道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将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融为一体”[5],这也可以视为所有学习任务群的共同教学要求。

其三,凸显真实生活情境写作。义教新课标提出“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的课程理念,要求课程实施“从学生语文生活实际出发,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6]比如,“在主题情境中,开展文学阅读和创意表达活动,引导学生感受文学之美、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促进学生的精神成长”;评价“应注重学生在真实生活情境中语言运用的实际表现”,“应引导学生注意实用性阅读与表达的目的、对象、情境,以及交流效果,注意内容明确、条理清晰、语言简洁明了”。[7]这一理念,一方面是强调语文学习要贴近生活,表达交流要从生活中寻找源头活水,消除学生作文缺乏生活经验和真情实感的弊病;另一方面,也是凸显目的、对象、场合等语境要素对表达交流的限制性,培养学生根据实际情境灵活调整语言表达策略的能力。

其四,重视写作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能力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义教新课标在“总目标”中新增两个条目,分别从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两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许多表述直接指向表达交流。前者如“积极观察、感知生活,发展联想和想象,激发创造潜能……提高形象思维能力”,后者如“乐于探索,勤于思考,初步掌握比较、分析、概括、推理等思维方法,辩证地思考问题,有理有据、负责任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态度”。[8]“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学习任务群也提出“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9]。这凸显出思维能力发展在学生写作中的重要价值。

其五,突出写作的创造性。当下的时代精神就是鼓励创新,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义教新课标也将创新作为写作学习的重要突破口,重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强调开展创意表达活动,“提高语言表现力和创造力”[10]。写作从本质上讲是一种个性化表达的方式,是作者思想、情感和观点的个性化展现。无论是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还是议论文,每一种体裁都要求作者通过文字传达个人的见解和感受。写作的过程中,作者需要确定文章的中心,围绕中心组织材料,根据语境选择恰切的表达策略,这些都要基于作者的个人经验和知识背景,因此,写作天然地带有作者的个性化印记。凸显创造性,强化创意写作,本就是写作的应有之义。

其六,鼓励跨媒介表达。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媒介时代,跨媒介表达应该是每个人必备的能力。义教新课标顺应时代和技术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提出跨媒介学习和表达的理念。一方面,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充分借鉴和利用多种资源,激活自己的思维,拓宽自己的视野,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获取资源提供了极大便利,因而义教新课标“鼓励学生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自主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拓展思路,支持自己的思考和论说”“充分利用数字资源和信息化平台,引导学生提高语言理解与运用能力,逐步增强语言表达的准确性、规范性”[11]。另一方面,鼓励借助多种媒介展示和分享写作成果,比如,要求学生“根据目的与对象选择合适的媒介进行交流沟通”“能围绕学习活动开展调查,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形式呈现学习成果”[12]。

其七,重视跨学科写作。跨学科主题学习是此次课程改革提出的新理念,旨在通过此类课程设置,引导学生打破学科壁垒,加强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以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复杂情境问题。对语文学科来说,跨学科学习意味着依托语言文字学习和运用开展跨学科阅读、跨学科写作和跨学科探究。义教新课标在“跨学科学习”学习任务群中针对学习任务设计提出了具体要求,比如,“结合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学科学习,或者自己参与的科技活动,学习撰写并分享观察、实验研究报告”“在心理健康、身体素质等方面,选择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组织小课题组,开展校园调查,学习设计问卷、访谈、统计、分析,撰写并发布调查报告”[13]。

三、梳理反思,锚定现行教材写作板块可优化处

现行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写作与阅读共同构成读写单元,相互配合,相互融通,形成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局面。写作板块由专题写作和融合写作两部分构成,双线并进。为凸显写作学习的内在逻辑,系统培养学生的基础写作能力,教材为大多数单元配备写作专题,融写作知识、策略技巧、实例讲解、课中活动和专项写作实践于一体,建构起相对独立、循序渐进的训练序列。同时,为发挥写作在促进学生深度思考、固化学习成果等方面的价值,围绕课文学习、名著阅读和活动实施,设计多样的融合式写作任务,引导学生多读多写,拓宽思维和视野。全套书共设计102个小写作任务,比如,改编课本剧、写文章点评、拟发言提纲、写读书报告、编故事写故事、撰写科学短文、创作人物小传、撰写海报文案、写科学观察笔记,以及仿写、续写、改写等。

写作专题的序列,按照由记事写人到说明议论(或者由具体到抽象),由纪实性写作到虚构写作,由通用写作到文体写作的顺序安排。七年级侧重通用写作能力与策略以及写人记事能力培养,如“文从字顺”“语言简明”“学会记事”“抓住细节”等;八年级侧重实用性文本(包含说明性文章)写作,如“学写消息”“学写游记”“撰写演讲词”等;九年级侧重议论性文本、文学类文本写作,以及面向考试的写作程式的指导,如“观点要明确”“论证要合理”“审题立意”“有创意地表达”;八、九年级还专门设计了一条改编型写作的序列,安排改写、缩写、扩写和仿写。

这一序列设计和体例安排,以及精心撰写的写作指导、精心设计的写作实践,得到了一线教师的认可。20202月,课程教材研究所发布《义务教育阶段语文统编教材使用情况研究报告》,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3.1%的初中教师和95.7%的初中教研员认为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内容与学生语文学习的规律非常符合;90.8%的初中教师和95.9%的初中教研员认为语文教材单元内部的听、说、读、写等内容配合得非常好。

不过,随着统编语文教材的深入使用,党和国家提出新要求,时代发展提出新课题,义教新课标提出新理念,与之对标对表,教材写作板块确实还有需要进一步调整提升的地方。比如,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写作的话题和形式需要与时俱进加以更新,相关主题教育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义教新课标的理念还有需要进一步落实和提升完善之处;整体写作任务量比较大,需要进一步精简;个别写作项目重复设计,需要进一步优化;一些写作提示较为简单,对学生写作的指导性不够,需要进一步充实。这些都要通过教材修订加以系统性解决。

四、稳中求进,建构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体系

按照此次教材修订稳中求进的原则,编写组对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写作体系进行了认真修订。在坚持专题和融合双线并进、序列化呈现,保持基本栏目体例的基础上,根据义教新课标精神,针对现行教材突出问题,寻求创新突破,调整优化现有框架体系,充实强化相关专题设计。主要修订点如下。

1.设计四个序列

结合学习任务群相关内容要求,对原有的写作序列作出新的布局,以通用性写作为核心,兼顾实用性写作、思辨性写作和文学性写作。通用性写作序列包括如何突出中心、思路要清晰、怎样选材、语言简明、语言要连贯、表达要得体、考虑目的和对象等基础写作策略专题,以及审题立意、布局谋篇、修改润色等面向考试的写作程式专题,旨在培养学生的通用写作能力,要求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见闻、体验和想法。实用性写作包括说明的顺序、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学写消息、学写读后感、撰写演讲词等专题,旨在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境和对象,进行实用性表达和交流的能力。文学性写作包括发挥联想和想象、抓住细节、尝试创作诗歌、学写小小说等专题,旨在引导学生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以文学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与理性思考。思辨性写作包括观点要明确、议论要言之有据、论证要合理等专题,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负责任、有中心、有条理、重证据地表达,培养理性思维和理性精神。

因仿写、改写、续写、缩写等改编性写作与课文结合度较高,教材课后设计了较多的融合式写作任务,比如,课后练习中分别设计了4次仿写、9次改写、3次续写、2次缩写,所以删去原有的“改编性写作”序列;因教材中设计了7次写故事的融合式写作任务,所以删去原有的“学写故事”专题。

2.新增五个新专题

为落实义教新课标的要求,教材新增五个写作专题。增设“考虑目的和对象”专题,适应当下写作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强化写作的情境意识,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充分考虑目的、对象和场合的限制性,据此调整措辞、语气等语言表达方式和相应策略,以取得更好的表达效果。增设“负责任地表达”专题,针对当下个别自媒体情绪化表达、捕风捉影、不负责任等非理性表达现象,培养学生对自己的表达负责的品质,包括实事求是、尊重事实,言之有据、言之成理,客观公允、理性平和等。增设“学写小小说”专题,落实义教新课标关于“尝试写诗歌、小小说等”[14]的要求,引导学生学习虚构写作,能够巧设情节、塑造人物,以此表达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增设“学会深入思考”专题,强化思维能力和思维品质培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运用辩证思考、发散思考、对比思考、逆向思考、创意思考,以及横向联系、纵向追问等技巧,提升思维的条理性、逻辑性和深刻性。增设“提高语言的表现力”专题,引导学生学习创造性运用语言,提升表现力,做到准确、鲜明、生动、新颖。

3.合并四个专题

因七年级新设两个“活动·探究”单元,原有的写作专题不再保留,所以将七、八年级存在一定重合的写作专题两两合并。具体体现为,现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写人要抓住特点”与下册第一单元“写出人物的精神”合并,专题名改为“写出人物特点”;现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文从字顺”与现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言要连贯”合并,用后一标题。

4.改造写作题目

此次修订,重点改造写作实践题目,删减一些过旧、重复、不好操作的写作任务,重新设计一些体现时代风貌、反映时代精神,能够引导学生关注新时代发展成就、思考国家社会责任的题目,有机融入主题教育元素(如生态文明、科技成就、时代精神、民族复兴、文化遗产、革命传统等);同时凸显真实情境写作,设计一批贴近学生生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力求题材多样、设计新颖、类型丰富。比如,写一写“我”的动物朋友、讲述平凡岗位上的英雄事迹、创作学校宣传讲解词、撰写中华英杰人物小传、创作弘扬五四精神专刊卷首语、记述一次劳动经历、撰写校园读书节开幕式发言稿等。

5.优化调整若干内容

一是对现有写作专题指导部分进行适当修改。围绕写作教学的难点和薄弱点,融入最新的写作理念,强化真实性写作、过程性指导、情境性意识,调整部分内容要点,除了传统的精要知识点,增加一些中观甚至微观的写作策略指导。二是加强写作实践的“提示”部分撰写。强化写作内容、写作程式、写作习惯和写作方法等的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写作支架,增强提示的针对性。三是强化写作成果的跨媒介展示,适当增补跨学科写作内容,调整优化其他栏目中的融合式写作任务,覆盖更多样态。四是统筹考虑教材与教师教学用书的分工。教材容量有限,只能容纳精粹、好用的知识,无法充分展开;更为精细的指导、最新的写作理论介绍以及学生范文等,考虑放在教师教学用书当中。

总之,此次教材写作系统修订,既保持了原有体系和体例的稳定性,又体现出新的理念,呈现出新的特色,期待得到一线教学的检验。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深入观察、勤于思考的意识,写出个人的独特体验和思考;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积累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引导学生借鉴优秀作品的写作技巧和语言表达策略,同时鼓励创新和个人风格的培养;鼓励学生相互评价,促进交流和互鉴;充分利用教材中讲授的知识,积极利用现代技术辅助教学,强化过程指导、针对性指导,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机会和及时的反馈;还要处理好知识与实践、分项训练与综合运用、技能训练与情感态度、写作过程与写作结果等的关系,为学生的写作实践提供助力。

自语文建设杂志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