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详细解析课题研究的六大步骤(上)

2024/9/18 9:29:34  阅读:1 发布者:

假期是教师思考课题方向,设计课题方案、系统梳理课题研究成果的好时机。针对课题研究过程中会面临的关键问题:比如怎么选题立项、开题论证如何做、结题报告怎么写等等。本文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探讨课题研究基本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具体路径和操作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为广大教师提供具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用性的课题研究技术线路。

每位教师做课题研究都有一个基本过程,可分为图1所示的“选择课题、设计方案、开题论证、搜集资料、处理资料、撰写报告、炼制论文”环节。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解构除炼制论文外的六大流程环节的核心实施要点和策略技巧,帮助教师更好开展课题研究。

1 课题研究基本过程

从问题生成到课题定名

问题是课题研究的起点,但并非所有的问题都能成为课题。选题需要经历从产生动机到选定方向、从问题朦胧模糊到逐渐清晰集中的过程。

 一、问题的来源  

问题的第一来源是教育教学的实践。教师与学生打交道看似平常,但在实际过程中却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困扰着我们,要我们思考并做出解答。其中研究者自身的经历与体验,如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当前的困惑,最有可能成为问题的源泉。

问题的第二来源是外来信息的触发,尤其是从阅读中获得的灵感。教师可从各种媒介中筛选出感兴趣的、有用的信息为我所用,触类旁通,激发思维的火花。

对老师来说,从事实践研究应该是最合适的选择。

从我们的实际能力和水平以及研究时空考虑,把自己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其与自身知识背景接近,能充分发挥自己在教育教学一线熟悉学生、教材及实践经验多的优势,做到“小题大做”。这样形成的研究成果,很容易返回到实践中,直接改善和提高工作质量。

二、问题的明晰  

1.系统查阅文献,开展调查咨询

发现原生态的问题只是知道大致方向并确立了一个假定课题。这时我们需要系统地查阅与该“课题”相关的文献,并进行初步的调查咨询。

2.研读文献,分析“课题”研究的背景

如本“课题”拟解决哪些教育实践、教育理论中的问题?以前是否进行过同类或相关的研究,取得了哪些成果?本“课题”与别人研究的课题在目标、对象、方法等方面有什么不同?

分析背景主要是为了避免重复研究,弄清一些与本“课题”相关的基本问题。

3.可成为教育科学课题的问题应有的特征

发展性:问题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它的解决能够推动教育科学的发展或教育实践的完善。

针对性:问题必须有明确而集中的研究域和任务。

创新性:有研究价值的问题是别人没有提出的,或是有人提出,但没有解决或没有完全解决的。

可行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完成研究的主客观条件,有开展研究的可能性。

三、主题的提炼

根据课题的范围要适中、难易要适度、主攻目标要明确的要求,对选定的问题需要进行必要的主题提炼,才能形成有意义的、提法准确的、切实可行的课题。具体有缩小、扩展、分析、转换、澄清等策略。

如教师们都会遇到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希望提高他们的成绩而难以实现,这是日常的工作问题,但问题本身还模糊不清。这个问题可转换成:

学生学习障碍的机制研究;

学习困难生的转化研究;

关于学生学业失败现象的调查研究/个案研究/比较研究等课题。

四、题名的确定  

我们在以上的基础上才可以敲定课题名称。课题名称是对课题研究实质的高度概括, 需要进行字斟句酌的推敲,力求准确、规范、简洁。

课题名称应尽量完整地展示课题的面貌,最好能体现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方法,让人一看就能明白研究什么和怎样研究。课题名多以陈述式句型表述,慎用疑问句,不用似是而非的词及口号式、结论式的句型。

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

课题研究方案是一种基于问题解决的预设,既要深谋远虑,又要因地制宜。

一、方案设计基本思路

作为课题研究的“蓝图”——方案,其设计可沿着“现实➝理想➝可能➝可行”的思路进行。

现实,即起始状态,教育教学中的实际现象如何,事实是怎么样的。

理想,即应然状态,从“最优化”的角度构建理想的模型 (在理想的比照之下,能看清现实中的问题,两者的差距所在)

可能,就是改变现实状态有哪些途径,哪些方面能改进到怎样的程度,或者对“理想”加以修正,明确研究目标,提出研究假设。

可行,就是分析实际资源,对问题按轻重缓急和解决条件做出分类,确定具有实际价值的研究内容,选择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法。

二、研究方案基本构成

课题研究的方案尽管形式多样,但都要回答如表1所示的基本问题。对这些基本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课题研究方案的各种要素及展开时的参考排序(表1中的序号),并可根据研究需要有所调整。陈述时要充分呈现设计者的意图指向。

1 课题研究方案要回答的基本问题/构成要素及参考排序/意图指向

在课题研究中,各个要素并不是孤立的。相反,它们都是研究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 通过彼此之间的逻辑关系联结成为一个具有内在结构的整体。

三、课题设计思维导图  

一个课题设计需要经过如图2所示的思维过程。

首先,兴趣是研究的动力。找到感兴趣的问题或现象,就确定了研究的大致方向。

接着,查阅相关文献或做初步的调查咨询,旨在了解“行情”,扩大视野,以寻找合适的切口,最终确定研究问题。

继而,围绕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假设,对变量、内容、方法、步骤、资源、条件及预期成果等各个方面进行充分、合理和明确的论证或设想,最终形成课题设计方案。

2 课题设计思维导图

一个好的课题设计,其研究方案最终应该做到:

背景清,即清晰梳理相关领域的研究背景;

主题新,即在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选择缺乏研究或者尚未完善的领域,提炼出新颖而富有实际意义的主题;

任务明,即把主题分解为具体明确的、可操作的研究任务;

道可行,即为完成任务制定符合实际条件的操作方法、步骤和手段。

开题与开题报告的完善

一、提交开题报告初稿

课题立项后,课题主持人要尽快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相关的学习、研讨和培训,课题设计者要深入浅出地讲明基本问题。

在课题组反复研讨的基础上,主持人进行系统整理,提交开题报告初稿,并在会前半月, 将开题报告送交到科研管理部门和专家手中,以便他们有较充足的时间进行审阅。

二、召集课题论证会议

开题论证会议由课题组组织或课题组与科研管理部门共同组织,参加者一般有课题组成员、指导专家和与课题研究有关人员。

开题论证会议不是对研究计划进行价值判断,而是完善方案,提出意见和建议。

论证会议按一定的程序进行。先由课题主持人介绍开题报告初稿的主要内容,汇报应尽可能简略,重点是介绍研究思路和具体计划,以及对难以表述的问题进行补充说明。选题的意义、前人的研究成果等内容则要简述。

开题论证会的核心是专家对课题研究计划的科学性与可行性进行评议和指导。论证会上,有关专家会详细审查报告, 向研究者提出质疑。课题组成员除了听取专家的意见外,也可反映自己的观点,与专家一起研讨。

三、修改开题报告并定稿

论证会后,课题组要汇总多方人士的指导意见,进行研讨,根据他们的意见及研究者自己对问题的新认识,再次修改开题报告。

之后要将修改后的开题报告送交到科研管理部门,便于他们以此为依据对课题进行全程管理。

开题报告一旦形成,课题组原则上不再擅自修改研究计划 (如改变研究内容或缩小研究范围等) 。开题报告的定稿,就是一个操作性强、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行动方案,这是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且取得预想研究成果的重要条件。

自初始化工作室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