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如何重构文言文教学

2024/9/14 17:43:22  阅读:23 发布者: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文言文教学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机械理解、机械记忆。教师力求一字不漏地讲,学生力求一点不漏地记,造成文言文学习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二是思维弱化、内涵窄化。小学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章虽短,却篇篇经典,语言优美,意蕴丰富,一些教师教学中忽略经典文化精神的传承与汲取,无疑会文道割裂,失之偏颇。三是内容无序、拓展无度。有的文言文教学,常置文本整体内容于不顾,围绕课文某一方面的内容进行过度拓展和延伸,造成舍本逐末,“买椟还珠”。

对此,有必要深究两个关键问题。

其一,小学阶段的文言文教学该如何定位?张志公先生早在1962年就建议借鉴古人“运用韵语知识读物这条经验”“要是小学早一点———比如三、四年级,念过一些经过仔细斟酌、严格编选的类似《蒙求》之类的文言文,也许五、六年级就能念点短而浅的文言文,这样到了中学就可以不花过多的时间而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了”。可见,学习文言文在小学、初中和高中三个阶段中,小学是基础也是关键。从教学目的、教材到教学方法,从课内到课外,作通盘考虑,小学文言文教学应定位为文言启蒙。

其二,文言文教学的边界在哪里?(1)注重积累。(2)借助注释理解浅易文言文的内容。(3)逐步提高欣赏品味,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品。从课后练习题来看,主要聚焦于朗读背诵、讲述故事、问题思辨,这三个方面内在规定了小学文言文教学的目标和方向。因此,以文言为切入点,以文境为儿童学习的场域,在此基础上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初步获得传统经典的审美能力,理应成为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范畴。

二、教学的重构

1. 文言:兴趣为先,文字溯源。

小学课本中的文言文大都故事性强,如历史故事《司马光》《囊萤夜读》、寓言故事《守株待兔》、神话故事《精卫填海》和人物传说《铁杵成针》,故事内容基本上是学生早就熟悉的。用熟悉的故事引入教学,感受不一样的语言形式,学生既有一种“熟悉的亲切感”,也会有一种“熟悉的陌生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也就能比较自然地被激发。而熟悉的故事内容,也有利于学生发现文言文与现代白话文最明显的区别———文言文言简义丰。在培养兴趣的前提下,文言文中的文言字词是教学的基础目标。汉字作为中华民族通用的语言符号,以字形达义、表音,以字音入情,以字源演变传承文明,故文言文中的识字写字可以借助字理教学,探寻汉字演变的过程,感知字的本义,并紧扣文脉进行解读。这样的教学策略,对想象力丰富的小学生来说新鲜有趣而又启迪智慧,易建立意象,积累阅读经验。

以四(上)《精卫填海》为例。“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一句中的“曰”字在古文中经常出现,但这次是教材中首次出现,是生字,虽笔画简单,但很容易和“日”混淆。教学时可以出示“曰”的演变过程,学生一看便知:“曰”最初指的就是人嘴巴里说出话,也就有了“叫、说”的意思。同样,在认识“溺”这个字的时候,也可以从“溺”的文字画中让学生猜猜“溺”的意思,再理解“溺而不返”,感受女娃被大海无情淹没、立志填海的人物形象,读出惋惜、伤心的情感,为理解“精卫填海”的原因埋下伏笔。这样识字紧扣文脉,推动情节,理解文言文的情感、文意顺理成章,水到渠成,有情趣有理趣,学生也由字源自然而然地记住了汉字的字形结构。

另外,小学生学文言文不免要涉及对文言词句的理解翻译,而启蒙,重在引导学生自己领悟感知,而非直接告知。正确区别同一个字或词的古今含义,是儿童理解文言文的一大难题,这样的词语教材中的注释会写明,但学生常常依然会凭借经验作出解释。如《精卫填海》一文中有一词“少女”,指“小女儿”,但初读课文后,有的学生会将其理解为青春期十六七岁的姑娘,这就是没有理解“少女”一词词义的古今之别。教者可以巧妙发问炎帝和女娃的人物关系,引导学生主动关注“炎帝之少女”中“少女”究竟是什么意思。

再者,文言虚词是理解文言文的难点,包含代词、副词、介词、连词等,在小学文言文中,出现最多的就是代词。如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中有三个“之”,两个指代李子,一个指代王戎,在理解时,就要将其单拎出来,在比较中使学生自己领悟。

2. 文境:朗读体悟,入情入境。

文言美感是文言文的生命线,引导学生充分领略文言文内在的美,是文言文教学取得实效的关键所在。而生硬的字词翻译是破坏文言文美感的“罪魁祸首”。然而,翻译又是理解的桥梁,如何调和两者之间的矛盾呢?要通过文境再造。

所谓文境,就是作者通过文字表达的强烈的思想感情和生动的客观事物相契合,所创造出的可感可信、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给人以浓郁的审美体验,如人物的形象品质之美、作品的主旨思想之美、传递的感情之美等。小学文言文教学引领学生通达文境,主要渠道在于不断升级的朗读(诵读)教学。通览每篇文言文课后练习题,“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是一以贯之且逐步提高学习要求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一个从“跟着读”到“自主读”的发展过程:三年级起步是跟着老师读,读正确,读流利,读出合适的断句和节奏。四年级下学期有一个引导如何自主读正确、读流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先结合注释理解句子意思,再根据对意思的理解来断句。五年级起,就要求学生能做到自主读正确、读流利了。“背诵课文”,是丰富积累,也是强化和内化阅读文言文的语感。小学教材中的文言文,除了《囊萤夜读》《铁杵成针》《书戴嵩画牛》,都明确提出了背诵的要求。

基于此,教师应善于从文本中发现文言文朗读教学的突破点、生长点,牵一发而动全身,达成“四两拨千斤”之效。《精卫填海》用很短篇幅塑造了一个勇敢无畏、坚持不懈的神话人物形象。教师紧扣“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再现故事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想象感受到精卫之弱、东海之强,风浪之大、意志之坚,木石之小、衔石之远。这藏于文中的滚烫情感在学生的诵读中喷涌而出。教师继续营造情境:上古时期,神话都是一代代口耳相传才流传千古的。你会怎样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弟弟妹妹听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讲一讲这个故事,要求讲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的命运变化、人物的精神品质。这样,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交融的场域中,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背、讲、悟。

3. 文化:适度拓展,文化生根。

首先,要找准文言文教学的文化传承着力点。一涉及文化,作者介绍、人生际遇、创作背景、旁人批注、衍生意象,似皆可信手拈来,故教学易陷入过度拓展的窠臼,看上去有“文化”,实则成为学生理解的沉重包袱。小学文言文教学如何凸显文化内涵呢?不妨以课后练习题为依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对课文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对课文意象进行深度思辨。有的课后练习题是从文体角度提出的,如寓言故事指向了对故事所揭示的道理的理解,《两小儿辩日》聚焦观点和依据的辨析、理解;有的课后练习题引导学生深入感悟人物形象,如《杨氏之子》《伯牙鼓琴》《王戎不取道旁李》等。这些极具思维深度、讨论张力的问题,意在引发学生穿越时空,与古代先贤进行思维碰撞,与传统经典进行亲密融合,体现出浓郁的文化味道。

其次,文言文的文本特点决定了教学要适度拓展,原因是:(1)古人通过文言文认识世界、感受世界,反映其思想、态度、价值观,无论是视角还是表现形式,距离儿童都比较遥远,需要相关拓展作为桥梁,帮助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2)小学阶段文言文选文都比较短小精悍,适度拓展有利于补白选文,拓展学生认知,降低学习难度,使文言文学习富有情趣。(3)文言文极富张力,借助拓展可以避免枯燥乏味、机械背诵,同时链接儿童的经验世界,追溯其文化根源。(4)文言文阅读也应从课内到课外,逐步培养小学生自己读懂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适度拓展能促使精读和博览相结合,将课堂上习得的方法迁移至课外,进一步落实语用要求。但小学生学习文言文宜精不宜滥,要适度不要过度。是否适度体现在拓展是否为小学生朗读背诵、理解文意服务。

再次,文言文教学的拓展要“因材施教、量体裁衣”,富含文化意蕴。综观统编教材的文言文,拓展形式分述如下:

复现式拓展。有的选文因某些原因隐去了部分内容,教师为帮助学生理解,将这部分内容复现,能使学生认识更为全面。如《精卫填海》中删去了精卫鸟的外形描写,教师可以相机出示原文片段“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再比照课文插图,使学生对精卫鸟有感性认识,增加阅读兴趣。这样的复现,是适度的。

相似式拓展。学生对已学习的文言文达到熟读、理解、记忆后,为了让学生从“窥一斑”走向“知全豹”,可以拓展题材相似、主题相似的其他内容。如学习《精卫填海》后,尝试阅读《山海经》中同样神奇、短小精悍的《夸父追日》,能增强对中国神话中的民族精神的感受力,同时也增加了阅读文言文的自信心。

思辨性拓展。通过阅读文言文,提升学生阅读思维品质,可以补充和课文主旨或学生现有认知相悖的短文,启发学生从多个角度(尤其是突破现代人的思维局限)深刻理解文言文传递的价值观,从中汲取民族智慧。在探寻精卫精神品质的时候,有的学生质疑精卫不自量力,一次次衔木石不过是在浪费时间。用现代人思维为坐标衡量古代人的价值观,这是小学生经常出现的认知偏差。如何纠正?教师补充了《韩非子》中对上古时期的简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让学生猜测:上古时期,人们还会面对哪些灾难?继而深思:在这个时候,人们为什么创造出精卫这个神话人物呢?学生视域进入“上古时期”,思维角度随之转换:在环境极为恶劣的上古时期,人们只能通过富有传奇色彩的精卫、夸父、后羿等神话人物来寄托自己对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此时再读文言文,就自然而然将理解、敬佩之情融入朗读背诵之中。

立足文言,积淀阅读方法,阅读文言有兴趣;创设文境,增强思维品质,文言学习有童趣;品味文化,在潜移默化中坚定民族信仰,塑造审美品位,增强文言感受力,感受启蒙期文言诵读的志趣。以此移步换景,渐入佳境,即可打开文言文教学之门,看到新时代儿童文言启蒙的新风景!

自小学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