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问答最小化  关闭

万维书刊APP下载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的设计与实施

2024/9/14 17:35:16  阅读:7 发布者: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在课程内容中设置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学习跨媒介的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提高跨媒介分享与交流能力,提升理解、辨析和评判媒介传播内容的水平。

“信息时代的语文生活”属于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的范畴,该单元主要提出了认识多媒介、善用多媒介、辨识媒介信息等目标方向,但没有安排具体、明确的教学内容。高中生作为数字时代成长起来的网络原住民,虽然对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方式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多媒介的认识与运用、对媒介信息的辨识与评判仍显得较为盲目。他们容易被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介本身吸引,倾向于获取直观、简单的信息,轻视理性辩证的思考,在阅读过程中很难将浅层零碎的媒介信息进行整合,无法建立起系统的知识体系。本文以“年度热词花落谁家”为例,基于十大网络流行语评选活动,来谈如何开展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教学。总体任务框架如图1所示。

1 学习任务框架

一、学习任务一:

“热词”之我见——认识网络流行语

(一)建立热词档案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首先是对跨媒介语言文字运用规律的梳理与探究。网络热词作为互联网时代一种新的语言形式,包含着丰富的语用规律,可以成为学生观察和思考不同媒介语言文字运用的研究对象。为了激发学生探究网络流行语的兴趣,教师设计了“建立热词档案”活动。教师首先利用问卷星发布调查问卷(如图2),用来了解学生对网络流行语使用频率、信息获取渠道等的掌握情况,鼓励学生从抖音、小红书、豆瓣等网络平台自主选择并提名若干网络流行语(如图3)。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调查问卷设计时,教师要为学生提供一些本年度的热门网络流行语作为备选项,也可额外设置一栏让学生补充列表中未出现的流行语,充分了解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知程度。

2 调查问卷部分截图

3 网络流行语提名情况(多选)

之后,教师汇总问卷星调查数据,要求学生从提名结果中挑选一个词,借助图书馆或者网络查找资料,从视频弹幕、网络论坛等不同媒体形式的语言资源中搜集与该词相关的文字、

或视频等媒介信息,梳理该词在含义流变、语法结构、媒介特征、使用语境、热度指数等方面的信息,为该词建立一个语言档案(见表1)。

1 网络热词小档案(示例)

(二)探究流行密码

学生仅仅依靠搜集信息形成的认识是碎片化的。要想让学生真正建构起对网络流行语的个体语言经验,教师还需要引导学生对零散信息进行梳理与整合。基于这一思考,笔者在第一个活动的基础上设计了“探究流行密码”活动(如图4)。在搜集了学生的“热词档案”后,教师选取一些典型样本让学生进行比较,并借助网络热词在图片、音频、视频等不同媒介中的特征(见表2),探究网络热词在构成和演变过程中的运用规律。

4 探究流行密码

2 不同媒介特征及语言运用规律(参考)

探究网络热词语用规律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热词示例作为学习支架,引导学生在比较与归纳中总结网络热词流行的原因。比如,有学生提到:借助谐音替代、表情符号、旧词新解、词汇重组、修辞手法等方式,网络流行语既能生动便捷地表达意思,又能呈现幽默搞笑的效果,还能满足表达个性、标新立异的心理需求。部分网络流行语还可以投射大众对社会热点、难点或痛点问题的心态与情绪……通过这个学习活动,学生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网络流行语受追捧的原因,在梳理与整合中积累网络流行语。

二、学习任务二:

“热词”面面观——辨识媒体立场

(一)分辨信息良莠

不得不承认,一些网络流行语的确能够丰富语言环境,但也有一些网络流行语对现代汉语及文字使用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力。对于青少年群体来说,他们正处于语言学习的关键阶段,容易被新奇的言语形式吸引,对于借着“网络语言”的外衣“乔装打扮”的不文明用语缺乏甄别与判断能力。基于此,笔者设计了“分辨信息良莠”的活动,提高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鉴别能力。

笔者借助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了《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22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式现代化”“新赛道”“大白”“烟火气”“天花板”“拿捏”“雪糕刺客”“精神内耗”“沉浸式”。随后抛出网友的困惑,即“为什么一些日常高频使用的‘网络流行语’,如‘栓Q’‘大冤种’‘麻了’却意外落选”,让学生选取一个流行语阐释它们落选的理由。通过这个活动,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分辨信息良莠,明确某些网络流行语存在粗鄙恶俗、含义消极、缺乏新意、语法不规范的情况。

(二)辨识媒体立场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媒介信息来源的多样性,辨识媒体立场,多角度分析问题,并能形成独立判断。网络流行语作为一种融合文字、

、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介元素的语言形式,其来源与背后的价值立场是复杂而多元的,需要进行理性辨析。基于这一思考,笔者设计了“辨识媒体立场”的活动。

在这一活动中,教师先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语言文字周报》与《咬文嚼字》的评选结果放在一起比对。学生很快就发现被某些媒体“拒绝”的网络热词却被另一些媒体“接受”的现象。比如,被《咬文嚼字》弃选的“栓Q”在《语言文字周报》中名列首位。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自主选择一家媒体分组讨论媒体立场及评选标准。例如,《咬文嚼字》小组认为,《咬文嚼字》旨在纠正语文差错,所以它在选择网络流行语时会从语法角度关注,先排除掉有语法错误的流行语;它的读者对象是一些与语言文字应用紧密关联的群体,因而在评选网络流行语时更注重语言的规范应用,尤其是书面语言的使用。同时,结合《咬文嚼字》主编谈“评选标准”的采访资料,可以进一步总结《咬文嚼字》评选“网络流行语”的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分别是语言的规范性、弘扬正能量、体现母语特征等,体现出较为鲜明的价值立场。

(三)开展微型辩论

除了媒体自身的立场外,价值导向的正确引领也尤为重要。为此,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辩题:“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是时代的注脚,见证了社会与文化的变迁,是语言文字顺应时代发展的表现,值得肯定和鼓励;也有人认为,网络流行语会破坏语言的纯洁性,带来‘文字失语症’等负面影响,值得警惕和反思。请以‘网络流行语是否会破坏语言纯洁性’为辩题在班里开展一场微型辩论赛。”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实践,并从正、反两方面呈现各自观点(如图5),以加深学生对网络流行语的认识。教师还可将学生思考比较成熟的观点摘录要点,展示在班级交流平台上。

5 正、反方部分观点展示

为了给学生营造辩论赛的氛围,教师借助辩论赛在线计时器设置动态海报呈现辩论赛流程,利用各类音效、计时器闪动,对正、反方发言进行提示或警告,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客观地评价网络流行语的利弊。

学科教学离不开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在引导和激励学生开展深度学习方面的重要作用,将评价嵌入教学过程。在“开展微型辩论”活动环节,教师可以在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据丰富、论辩合理、表达流畅、富于文采等维度引导学生自评互评,提升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深度。

三、学习任务三:

“热词”代言——预测并推荐网络流行语

(一)预测评选结果

 网络流行语与学生当前和未来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在创设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情境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场域,在学生感兴趣的应用领域创设真实场景,让跨媒介的学习任务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产生经验和应用上的关联。基于以上思考,笔者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每至年末,各大媒体就会开始评选十大网络流行语,这已经成为网络时代网民朋友的一档文化保留节目。现在,《咬文嚼字》杂志正在紧锣密鼓地评选本年度的十大网络流行语,并将于年底公布结果。如果让你来预测这十大网络流行语,你心目中的评选结果会是什么?”教师再次利用问卷星发布问卷,让学生对已提名的网络流行语重新投票,预测本年度即将“出炉”的十大网络流行语,观察、审视和评判网络流行语的发展生态。

(二)设计推荐方案

建构跨媒介学习共同体,恰当运用不同类型的媒介形式分享表现主题并形成学习成果,是跨媒介学习任务群不同于其他任务群的一个特色。在“设计推荐方案”的活动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预测结果中选择一个网络流行语,从推荐对象、推荐价值、推荐内容、方案特色、具体设想等方面设计并撰写方案(见表3),向《咬文嚼字》杂志的《网言网语》栏目组投稿。在媒介选择上,学生可以结合表现主题合理选择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媒介形式,凸显呈现效果。

3 网络流行语推荐方案

(三)推选最佳方案

每个小组完成推荐方案后,教师组织学生对推荐方案进行评选及修改,可以选派小组代表借助多媒体手段演讲,呈现本组推荐方案的设计理念、特色以及创新之处,最终由全体学生网络投票评选出最佳方案。方案的评价标准可以提前由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最终形成评价指标(见表4),让学生依据评价量表找准存在问题,思考修改方法。将评价嵌入活动过程,教师能够充分发挥评价对学生学习的激励、导向和诊断功能。对学生而言,推荐方案的撰写是一种比较陌生的应用文体写作,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一些参考范文,让学生在模仿中尝试写作。当然,也鼓励学有余力者在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跨媒介创作,除了用文字形式呈现外,还可以利用短视频等媒介手段呈现。

4 推荐方案评价量表(参考)

在以上学习活动的有序推进中,笔者发现学生通过浏览不同媒介形式的网络流行语,能准确描述网络流行语在语言运用上的特点及规律;在分辨信息良莠、辨识媒体立场及微型辩论中能审慎地鉴别良莠不齐的网络文化,从而在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上得到发展与提升;在推荐文案的设计、修改环节,能有效训练逻辑思辨能力、写作创作能力、跨媒介运用能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对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特有功能。

当然,具体怎样做,还有许多问题值得研究。如在学习活动中怎样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何引导学生创设真实情境,设计学习任务?如何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任务群中引导学生跨出语文学科,融合其他学科知识与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有些学习活动往往不是一堂课上能完成的,也不是在课堂上能够进行的,如何将课堂探讨与课外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在课后开展实践探究活动呢?这些既是跨媒介学习任务群教学中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也是提高学生探究水平和教学效益的创新点

自中小学数字化教学微信公众号,仅作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 万维QQ投稿交流群    招募志愿者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09-2015豫ICP证合字09037080号

     纯自助论文投稿平台    E-mail:eshukan@163.com